2.5.2 区位
在地理学中,人们最关心的经济活动是空间经济活动,狭义的空间经济过程指以微观经济过程为基础的空间经济过程。必须指出的是,在地理学与经济学中对“微观”“宏观”有不同理解。在地理学中,统计上稳定的、大量个体综合的现象称宏观现象,而把个别行为特别是强烈地依赖于环境特性的现象作为微观现象。显然,这种观念直接来源于物理学的宏观、微观慨念。这样区分宏观和微观,有助于从不同水平上认识地理现象。
狭义空间经济过程的第一种表现形式是区位作用。杜能是区位论的首创者。廖什(Losch )是区位论的集大成者。廖什于 1954 年提出,设商品的销售价格函数为 p,生产成本函数为 a,单位产品的运价为 f,从生产点到销售点的距离为 x,则销售单位商品可得的利润为
① 弹性是现代经济学的常见概念,一般讲,函数 y 的边缘指的是函数 y 的关于某变量 xi 的偏导数,弹性可定义为变量 xi 比率变化引起的函数 y 的比率变化。直观地讲,边缘就是某一 x 变化范围,x 与 y 的比例因子,弹性是 xi 变化的百分率与 y 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们都旨在描述具有复杂行为的经济函数的局部线性性质。
r=(p-a) (2. 5. 9)
设想一个市场至少需要两种商品,两种产品的 p,a,f 不尽相同,于是距市场中心 C 为 xb 的点 B 必有一种产品(不妨设第一种商品)的生产比另一种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由于(2.5.8)是 x 的单调降函数,所以小于 xb 距离的以市场为中心的环内必然倾向于生产第一种商品,或者由于运输费用的增加,或者由于市场需求小于供给使 p 下降,空间必然有一点 D1 使得在 D1 以外的第一种商品生产利润小于第二种的,于是 D1 以外形成第二种产品的产业带。如图 2.5.3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区位是经济活动赖于进行的最优位
置,它是统计的,宏观的,在产品 1 的区位带中,可能有个别具有较低生产
成本的产品 2 的厂商存在,或者由于搬迁困难,位于产品 2 区位带的生产产
品 1 的厂家,一段时间内维持在非自己最优区位的生产,所以是统计的,即
宏观的。图 2.5.3 还告诉我们,区位带 1 并不是不能生产产品 2,而是产品 1 能带来更大利润,这种区位现象是由杜能研究农业问题时发现的,故又称杜能区位、古典区位或农业区位。
图 2.5.3 区位的形成(据 A.G.Wilson.1989)
另一种产业区位现象是霍特林于 1929 年和帕兰德 1935 年提出的,如图
2.5.4 所示,位于 A,B 两点的生产同一产品的两个厂家,由于(2.5.7)式的作用,其利润在空间的分布呈铃形分布,二者在空间分割了市场,C 点左侧是 A 的市场区位范围,右侧是 B 的市场区位范围,这种区位称 H-P 区位或市场区位。
图 2.5.4 H-P 区位
第三种区位问题是韦伯(1919)提出的工业区位,市场与资源分布于空间的不同点,空间对经济过程来说不是连续的,只有某些点才具有所需资源、市场和生产环境,问题在于选择某个生产点使得在综合平衡下可以得到最大利润。
第四种区位问题是廖什提出的,空间分布有市场、资源,市场范围给定时,中心厂家所吸收的资源范围可能允许的劳动力就业区位,也就明确下来。反过来我们还可以看出劳动力就业量还可能影响市场区位。问题在于如何确定市场区位(范围)和资源区位(购买资源范围)使中心厂家获得最大利润。
不同的区位作用,产生不同的空间结构,我们将在第五章中讨论。关于区位的原理,可以参考区域科学著作(杨吾扬,1987,王铮、丁金宏,1993)。实际上经济活动的有利位置不能由区位所唯一确定,一般说来,在地理
空间中具有中心位置、门户位置、发达交通条件或边境位置的地方,往往是经济活动的“最优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