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过程

当生物圈与地球表层其它圈层作用时,出现了景观生态过程。在特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会发生特化,出现了独特的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结构和空间分布形态。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地球化学循环空间占据是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形式。

每种独特的地理环境,给定一定的生态条件或称生境,由于耐性定律和生物竞争的作用,环境就会出现特定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被定义在地域上,称作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中,一年内或别的生物生产周期内(如一季),尤其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活动,把辐射能可用于食物的有机体形式储存起来,这个总的单位面积储存率称作总初级生产力,当扣除植物呼吸被消耗的部分外,称净初级生产力,有时也称生产力。图 2.4.2 是不同生态环境的初级生产力。一个生态系统在最优良条件下的生产力被称作生产潜力。它在农业生产分析中特别地有意义。图 2.4.3 是我国黄淮海平原的光温生产潜力。生产力或生产潜力显然是地域状况的产物。黄秉维提出生产潜力可由下列近似公式表达:

Pa=KQTWS(1)

式中 Pa 是农业生产潜力,Q 是总辐射量,T,W,S 分别是温度、水分与土壤有效系数,K 是

图 2.4.2 初级生产力的全球分布

依据主要生态类型的年总生产、初级生产的世界分布。(据 E.P.Odum, 1963)反映光能转化的系数。由(1)可见,生产力由辐射、温度、水分和营养成分等决定。

不仅能量输入对景观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质量流或地化循环也控制着景观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变化。图 2.4.4 是全球(景观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

图,它与图 2.2.1 的水循环一样,是全球系统最基本的循环。图 2.4.5 是美国乔治亚州盐沼生态系统的磷循环,水中输入输出量并不平衡,地化循环使得景观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发生迁移,从而使生物体得到营养供应,环境部分得到养分恢复,以维持生态系统。图 2.4.5 的景观生态系统过程模式已被用微分方程更精确地描述。大尺度尤其是全球生态系统尚无好的模式描述。

图 2.4. 3 黄淮海夏玉米气候生产潜力(单位:kg/亩)(据左大康等, 1987)(A)光温潜力(B)光温水分潜力

图 2.4.4 全球碳循环(取自《世界资源》,1987)

在景观生态系统中的地球化学循环不是任意的,图 2.4.6 是景观中元素循环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生长要吸收大量的水、磷、硫、钾、钙、镁等。生物对元素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表 2.4.1 是生物对元素的吸收强度序列,称元素生物吸收序列。

在景观中元素的循环,主要由水的运动来完成,水在径流、降水及沿岸流等过程中,同时带来化学元素的迁移。各种环境条件下元素随水的迁移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讲,这与水的酸碱性、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关。

图 2.4.5 盐沼系统的磷循环图框中的数量是储存量,箭号边的数为循环量(据奥德姆,1981)

图 2.4.6 景观中元素的循环示意图(取自李天杰、郑应顺、王云等,1979)

表 2.4.1 元素生物吸收系列

元素的

生物吸

生物吸收系数

特性

100xn

10xn

n 0.n

0.0n

0.00n

生物集聚的元素

生物摄取的元素

强烈的 P , S , Cl 强度的

中度的

微度的

极微的

Ca , K , Mg , Na , Sr , B , Zn , As , Mo , Mn ( Cu )

Si , Te , Ba , Rb , Cu , Ge , Ni , Co , Li , V , Cs , Ra , Se , Hg , Y , F

Al , Ti , Cr , Pb , Sn , U , La

Se , Zr , Nb , Ta , Ru , Rh , Os , Ir , Pt , Hf , w

(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

表 2.4.2 天山草原带花岗岩风化壳中元素的水迁移序列

类别

水迁移系败

100 - 10

10 - 1.0

1.0 - 0.1

01

强烈迁移元素

Cl, S, Br, I

易迁移元素

Ca, Mg, Na, Sr, F, Zn, U

可迁移元素

Si, P, K, Cu, Ni, Co, V, Mn, Mo

弱迁移元素

Fe, A1, Ga, Cr, Zr, Ti, Se, V, Te, Pt, Nb, Ru, Rh, Pb, Os, Ir, Sn, W, Th

(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