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烧饼

冀县的烧饼个儿大而圆,活像汽车前头的照明灯,内里空,底面平,吃起来满口香甜;特别是刚出炉的热烧饼,颇具烙饼的柔软劲,揭开口,里面可加猪肉酱菜、驴肉、扒鸡、薰肠。若凉的吃,酥而筋道,若放干吃,散而脆甜。这种烧饼存放起来,春夏秋冬不发霉不变质。凉烧饼,夏天吃下肚有凉爽的感觉;冬天吃下肚,有暖融融的舒服。又因其烤炙得过透而火不糊, 故具助消化,健脾胃之功能。一年四季可食用,老少咸宜。

冀州烧饼相传源自唐朝。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为扩充疆土,派薛仁贵东征讨伐高丽(今朝鲜)。薛仁贵从京都长安出发,路过冀州,边行军边招兵买马,为解决吃食问题,下令民众百姓献计献策,试制将士携带的干粮。于是, 就有人创制了烧饼。当时的烧饼,中间有窟窿眼儿,便于用绳子穿成串,挎于行军打仗的士兵腰间。由于这种食品不怕干巴,不怕凉冻,饿了随时随地可以吃,因此得到了将士的啧啧赞誉,在东征中立了大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冀州烧饼的制作不断改进。如今的冀州烧饼,不下几十个品种,有县城四铺霍大来祖传的圆月烧饼,有一铺王大元、吴世春的圆形烧饼,有城西南韩村的马蹄烧饼,有城西码头李老夫妻烧饼铺的棋子形烧饼,有城南午村一带的方形多层心儿的油盐烧饼等。早晨,不少,村庄都有敲锣走街转巷的叫卖人,“大烧饼来哎”的高喊声此起彼伏。

冀州烧饼的原料,有小麦的精粉、香油(或棉油)、芝麻、红糖等;制作设备和用具则有:烧饼炉、烧饼锅、操作案子、盛芝麻的方形木盘儿、蘸油用的小瓷盘儿、作饼成型用的大盘子、盛水用的水碗、盛糖用的糖碗,再加一把长柄锅铲,一把小锹形的托铲。制饼的技巧很重要。好吃的烧饼得用三节面:老肥面、嫩肥面、死面。并要把握住火候、面力和醒面时间。这种面一般比作馒头的软些,比炸馃子的硬些。制作时,炉内生火,填烧锯木, 待火烧至旺而无烟、鏊子热时,即开始烤烧饼。据说,仅河北省各地的烧饼品种有百种以上,形状上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鼓有扁、有薄有厚、有长有短,口味上有淡有咸、有香有辣、有甜有酸,如邢台乡间烧饼喜用酵面多, 实心肉头,显得饱满;深县烧饼个小面白、口头紧;抚宁一带烧饼内心空; 山海关烧饼内心多层次,保定烧饼带咸味的居多,在这千差万别、形味各异的烧饼中,冀州烧饼不仅是方形烧饼的鼻祖,且以其最具焦、香、脆、酥特色而闻名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