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服骑射

到邯郸,最值得一游的是丛台公园。丛台,亦称“武灵丛台”,位于邯郸市中心,台高 7 米,东西长 59 米,南北宽 22 米,向南突出的一段长 50

米,宽 10 米。相传这里是赵武灵王(公元前 325—公元前 299 年)休息和娱乐的场所,也是他胡服骑射、观看操练兵马的地方。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怎么一回事呢?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赵国比较衰弱,经常受到秦国和齐国的威胁,以及北方匈奴、林胡的侵扰。那时候,许多国家作战时,要靠兵车,士兵穿着长袍和笨重的甲胄,行走十分不便。在赵国执政的赵武灵王是一个目光远大、主张改革的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看到北方少数民族游牧部落(当时称为胡人)的军队,身穿短衣、长裤,上马下马灵活,骑马射箭都很自如。他决心学习胡人的长处,革除自己军队的弊端。赵武灵王征求了一些大臣的意见后,带头穿上了胡人的服装,精神抖擞,十分威武。起初,文武大臣感到了震惊,后来慢慢地也就习惯了。但也有人不理解,看不惯,连朝廷重臣、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也认为有伤风俗,不合先王之道。假称有病,不去上朝。赵武灵王耐心给他讲道理说:“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图方便、实用和美观。让大家改穿胡服,目的是继承先主的事业,学习骑射,保证四境安全,使赵国强大起来。”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也穿上了胡服。于是,赵武灵王下令, 实行服装改革,全国上下都穿上了轻便灵巧的胡服。他还亲自训练士兵骑马射箭,并把西北边界重镇原阳(今内蒙古萨拉齐县境)的步兵与战车合编的军队解散,重新编制,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骑兵,大大加强了赵国的军事力量。

赵武灵王的改革获得了成效,使赵国的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公元前306 年,他率领骑兵,长途征战,攻灭了中山国(今河北灵寿县至唐县一带), 娄烦(今山西西北),占领了大青山南麓沿黄河北岸的大片原野,建立了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雁门(今山西右玉县南)两个郡,并筑起了东西长达 130 多公里的长城。到公元前 3m 年,赵国已十分强盛,疆域扩展千里, 与齐、楚、秦、燕、韩、魏六国并驾齐驱,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如今,在邯郸市西北 2 公里处,还有一个插箭岭,相传那是赵武灵王当年训练士兵骑马射箭的地方。

谈“胡服骑射”就要登丛台,登丛台就会发现“七贤祠”。丛台北邻, 有一座“七贤祠”,系明嘉靖年间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忠君爱国的“七君子” 而建。原为三忠、四贤两座祠,清代重修时合二为一。“七贤”指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和李牧。

在《东周列国志》里,叙述了程婴、韩厥、公孙杵臼“三忠”舍子、舍身救赵氏孤儿的动人事迹。当时晋国司寇屠岸贾,对晋国大夫赵朔怀有旧仇, 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朔有叛晋之心。景公信以为真,遂命屠岸贾诛灭赵氏家族。赵朔的夫人庄姬是先王晋成公的姐姐,当时有孕在身,因在下宫未被杀害,后生一子。屠岸贾千方百计要杀害赵氏遗孤,以斩草除根。赵朔的好友韩厥和心腹门客公孙杵臼、程婴经过周密计划,以程婴乳儿充当赵朔之子, 假藏山中,谎报屠岸贾,被搜出杀害,公孙杵臼也同时被害。赵朔的儿子因而得救。

15 年后,晋悼公当政,韩厥晋升为中军元帅,他向悼公说明了赵朔被诬陷的真情,悼公便下令斩了屠岸贾,并灭其全族,由赵朔的儿子接替屠岸贾

的司寇职位。程婴不愿受封尔后自杀,以谢杵臼。《赵氏孤儿》一剧,写的即为这个故事,从元杂剧、明南戏到清末以来的京剧,南北各地常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