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吃事

“婚事”,在太行山区一般多称为“吃事”,这是由于整个婚嫁过程是一个吃的过程,从男女第一次见面开始到最后结为夫妻的各个阶段有着不同的食俗,常见的不下二十种,“吃”的五花八门。现择要介绍如下:

“吹灯面”与“荷包面”。经媒人牵线,男方第一次到女方家中做 客,谓“相女婿”。若女方对男方不中意,或男女双方恋爱一段时间

以后,女方不满意,山里人习惯不直言相告。这时,一家人围着男方客客气气,有的还备酒肴相待。酒后用饭,若女方端出面片,即表示“吹灯”。因为太行山是河北与山西的界山,“面片”即山西人常做的

一种以分离为主的刀法切制的面食,方言“决片”,意谓断绝来往。若妇方端出的是“荷包面”,即表示女方同意,因为面条中含有“鸡子”。时下,有用饺子代替“荷包面”的,意同。

“下书馍”与“谢媒馍”。过去,山民们习惯用篮子装携馍馍,故亦称“下书篮子”、“谢媒篮子”。女方向男方索要聘礼的同时,根据

自家亲朋的多少索要一定数量的馍,因女方收下馍后,要向亲朋相送以示什么时间“打发闺女”。所以,男方多以每个馍用半斤至一斤面粉为标准制做,向女方家族展示自家的富足;女方也称此为“送大馍馍”。不少地方还习惯在每个馍内放两颗红枣或两粒红豆,俗称“睁眼馍馍”。因而,人们常以“什么时候吃你的大馍馍”来打问女子的婚期。在婚约定下来之后,男方一般要取 20 个大馍馍送给媒

人,以感谢媒人从中撮合,谓之“谢媒馍”。 “离娘面”。姑娘出嫁的前一个月内,至亲四邻纷纷被请到家中

吃一顿面条。饭桌上,主人多向女子讲一些离开娘家后的处世之道,以及“攀了高门”也要像面条一样,虽分离仍缠绕在一起,莫忘穷亲的谐趣。 “当家子打并盘”。“打并盘”谓凑在一起喝酒之意。婚期前两三天,

选择一个晚饭后,男女双方家中均备酒肴,邀请当家子小饮,商量“过事” 的有关事宜,并将各种婚嫁过程中的具体事情“责任”到人。

“上马面”与“上轿面”。新郎起身到女方家中娶新娘时,随同的人员均要吃一点面条,俗谓“上马面”。此面或多或少,必须吃,山民们认为“空着肚子上路不吉利”。新娘上轿,陪伴者动身前,也要吃下一点面条,意同。

“下马面”。新郎一行吹吹打打进入女方家中,女方酒肴相待,并备食面条,俗称“下马面”。饭食所需面粉,均在“下书”的时候由男方送给, 谓“自吃自”,寓意为“你们要从做娘的身边把姑娘抢走,我做娘的哪忍心让你们抢!”

“插花馍”。山民们视新娘为携带“吉祥如意”的好运人,一入洞房, 就有一中年妇女端来四个馍和一技花,请她将花插在其中的一个馍上。俗传, 谁吃了“插花馍”就会生出一个像新娘子一样美丽的姑娘,故无女或久婚不育的妇女争相抢食,顿时洞房内一派喜气洋洋。

“洗尘酒”。新娘的随行人员进入男方家中后,主人将男女分别安顿小憩。女性多安置在洞房之内,以便与新娘叙话。尔后,分别上酒肴相待,但所上酒肴要比在女家吃“下马面”前的酒肴丰盛,同时需男方长辈相陪。

“拜婆婆干粮”。干粮是一种将面条切成五毫米短的颗粒,再上锅烘炒、熟制的食品。新娘见到婆婆后,将预先用红布包好的一包干粮送给婆婆,即

所谓“要千粮,吃喜糖”。一些爱耍笑的小姑子大嫂和孩子们,从新娘一入洞房就开始涌进去讨要“干粮、喜糖”,即使在洞房外遇到新娘,也会将其围住讨要食用。据说,“孩子吃了干粮不害病,大人吃了不牙疼”。

“送饭”与“娘家席”。新娘被娶走不久,女方当家子就抬着一架架装满馍馍的食箩,前往男方家中认亲相贺。每家所带的馍为 60 个或 30 个不等,

60 个称一架食箩,30 个称半架食箩。这种馍一般每个以一两面为标准制做。同时,食箩内象征性地带一点大葱、小白菜之类的东西,喻主副食均有。此谓“送饭”,意在减轻男方婚日食用负担。男方并不以女方所带的饭菜相待, 而以整个“过事”中最丰盛的宴席款待,此宴俗称“娘家席”。“娘家席” 少者七八桌,多者可达二三十桌,几乎整个女方家族倾家出动。

“待饭”。协助操持婚事的当家子,因饭时客人众多,需提前食用。所食用的饭一般副食为“大锅菜”,主食为粘糕、馍馍,寓意家族如馍馍粘糕那样“圆合、紧密”。贺喜的客人来后也需先吃此饭,以后的项目才能进行。客人称之为“头顿饭”。

“朋席”。宾客远道来贺“新婚之喜”,主人备丰盛的宴席款待(但其丰盛程度不能超过“娘家席”),称为“朋席”。女方朋友也多赶往男家入此席。

“街亲席”。又称“街坊席”。一家办喜事,街坊邻居送“份礼”前往致贺,主人备酒肴相谢。这种宴席一般比较简单。

“喜面”。在太行山里,不少地方的山民们以“吃了某某人的面条”为一个男子已婚的代称。无论是“娘家席”,还是“宾客席”,最后一道是吃面条,以吃“喜面”结束。

“当家饭”。一般婚日前两天,主人就将自家的“当家子”请来帮忙, 筹办事情,每家所来人数,或一男一女,或两男一女,由各个家族而定成, 小孩不计在内。主家每日设三餐相待,一直延续到婚后的第三天。

“当家席”。喜日,当晚送走各路客人后,为感谢忙活了一天的当家子, 主人亲自端盘备席进行宴请,俗称“当家席”。

“回面席”。婚礼后翌日,女方至亲前往男方家中,请闺女女婿“回面”, 男方备酒宴相迎。

“捏嘴饺”。回面前,婆婆亲手捏饺子给儿媳食用,传说此举可捏住儿媳的嘴,日后若婆媳产生矛盾,儿媳也就不会向外传扬。

“逗婚饺”。“回面”日,女方同辈姐嫂为新郎包饺子,故意将辣椒、草节之类的东西包入饺子中,待其食用时,大家观其丑态取笑。意为“既然已成为一家人了,干什么事情都不用计较”。

“回三篮子”。婚后第三天,男方从女方所送的“食箩”中取出馍若干, 其数目一般为女方当家子户数的四倍,带往女家,请新郎同行,此谓“回” 意,由新郎向女方当家子一一分送认亲。

“麦夏篮子”与“请女婿”。婚后第一个麦夏,男方用新收获的麦子面蒸馍,数同“回面篮子”,分送女方当家子。所食“篮子”的人家,来年正月,即新女婿“住正月”期间,需请女婿来家做客。

“拜年篮子”。婚后来年正月初二,新郎随新娘带上“拜年篮子”前往丈人家拜年。这种“篮子”需连留三年。至此,整个婚嫁中的食俗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