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故都的九曲阵

涿鹿,古称冀州。《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而邑于涿鹿之阿”⋯⋯黄帝在涿鹿活动的记述,广见于古籍之中。1982 年4 月,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地质地理研

究所等单位的专家侯仁之、徐兆奎、王北辰等 10 余人至涿鹿矾山实地考查, 确认这一带是黄帝进行重大军事活动和政治活动的地方。1987 年 7 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人力到涿鹿普查,在“黄帝城”(遗址在今涿鹿县矾山镇水磨村)附近拣到石黄帝故都的九曲阵 - 图1两枚,经鉴定是 5000 年前的遗物,正是黄帝时代的兵器,为古战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史料的记载,今人的考证,出土文物的证实,无不表明涿鹿为轩辕黄帝伟大业绩的发祥地。因而,涿鹿县境内有许多黄帝的传说,还有许多同黄帝有关的故地,民众中也有许多祭祀黄帝的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大清早,人们就从黄陵故地迎来黄帝灵牌,随后进入黄河阵。相传,此阵是按照当年黄帝战蚩尤的模式传承下来的。

“九曲黄河阵”一般设在广阔的平地——打谷场或河滩。阵图很有讲究, 由图的传人画地为图、插杆为阵。每根杆高约 1 米,粗约直径 2 厘米,杆顶置一块圆木板,板周围以彩色纸围成敞口灯笼,板上安放一个陶瓷灯碗,注入香油点燃。全阵共是 361 根杆,进出口处扎一个柏枝牌楼,悬灯结彩,两侧槛柱上张贴春联。阵中央树一根粗而高的直杆,杆顶悬一巨形灯笼,严然如古代军营帐篷前的灯柱。有一首谜语诗,形象地描绘了“黄河阵”的雄伟气势:“四四方方一座城,住着三百六十兵,天夭晚上来操点,个个头上甩红缨。”从正月十五夜开始,十六日进入高潮,数以千计的男女老少入阵, 笑语琅琅,一派欢乐喜庆气氛。据说,谁能从阵内转出,一年内皆可消灾祛病。

“九曲黄河阵”这一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当地群众传说是按照黄帝战蚩尤的模式沿袭下来的。黄帝是一位为正义而战的英雄,蚩尤是一个凶残暴戾的侵略者。黄帝与蚩尤的战争,进行了三年多,分不出输赢胜败。于是天上西王母专管人间不平事,派九天玄女下凡,帮助黄帝打蚩尤。黄帝的军队共有熊、罴、貔、貅、虎、豹、鹿、牛、马共 9 路,九天玄女按照西王母给的兵书战策,在一个方圆数百亩的场地上,日夜演习,调兵布阵,终于练成了“一字长蛇”、“二龙出水”、“三方鼎足”、“四面埋伏”、“五合定中”、“六壁合围”、“墨斗七旗”、“金锁八卦”、“九天轰雷”等 9 种阵法, 使用后终于战胜了蚩尤。

关于“九曲黄河阵”的由来在涿鹿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说是起源于商周时期。那时赵公明下山,帮助闻太师伐西岐,被姜子牙手下的燃灯道人打败,又被陆压用“钉头七箭书”的法术射死。赵公明的三姊妹闻讯离开三仙岛,来到西岐找燃灯道人报杀兄之仇,摆下了“九曲黄河阵”。许多玉虚门人被拿入阵内,削去了顶上三花,失了道果。变成了凡夫俗子。后来元始天尊下界,才破了“九曲黄河阵”,消灭了赵公明的三姊妹——云宵、碧宵和琼宵,救出了遭劫的玉虚门人,让他们回去各自重新修行,以求返本回元。人们为了纪念玉虚门人绝路逢生,便模仿古人摆起“九曲黄何阵”来, 认为能从阵内转出来,就能像被困而得救的玉虚门人一样,解除患难,得到平安。

再一种说法认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孙庞斗智”。相传,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处处与孙膑为难,孙膑无可奈何,就摆下了一座“黄河阵”,对庞涓说:“你若是能破了我的‘黄河阵’,我就拜你为师;你若是破不了我的阵,以后咱师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好不好?”庞涓不知道“黄河阵”的深浅,一心想压倒孙膑,就满口应承、大摇大摆地进了“黄河阵”。没想到进阵之后,正转、倒转、左转、右转,一直转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能转出来。庞涓被困,最后只好认输。

附《九曲黄河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