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火炕上擀面条

张家口、承德两地区的 20 多个县市,地处塞外。这一带民居的显著特色是“土火炕”,无论大村小镇,家家户户几乎清一色的是房屋中的火炕。塞

外的土房土炕似乎千篇一律,平淡无奇:房是土坯砌的,炕是土坯垒的,墙皮也是泥抹的,与地的颜色连成一体。然而乡下老百姓都称之“一盘火炕热四面,朝天一躺赛神仙”!这虽有民间歌谣的夸张,却也道出了几分兴致。外地人到这儿一看,也能够开眼界。特别是对于家境殷实、光景富裕的人家来说,不光炕热,炕围子也描绘得颇具风采,富丽堂皇。什么风凰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麒麟松鹤,南山寿星,等等,各显神态,应有尽有。在比较寒冷的冬季,各家各户都把炕烧得热腾腾、暖烘烘的,闺女、老人、小孩同炕而眠。家里来了客人,总要被安排在最暖和的炕头,与主人全家同睡一条大炕,不必避嫌。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塞外的土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炕的样式根据房的方向、大小、格局等又分成正炕、倒炕、棋盘炕、顺山炕等等。至于炕的规格和高低,都有一定规矩的,谁也不能逾越。尺八炉台二尺炕,胳膊肘放在窗台上。这实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乡村居住文化,多少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这些土火炕一般都是以柴草烧燎而暖热起来的。虽然如此,却不可小看,因为它是每一个农村娃娃们的天堂。古往今来,娃娃丫头们千百遍地听奶奶讲述故事,玩过家家游戏,乃至斗蛐蛐儿、点豆点,用土坷垃写字、画画都离不开这土火炕。前些年,有的外地人笑话塞外村民在土火炕上擀面。其实这些外地人是外行, 不懂土火炕妙就妙在平整上。一根擀杖三尺长,清水豆面羊肉汤。五六尺长细如丝、薄如纸的豆面条,小小面板哪能用得上?对农妇在炕上擀出的面条, 你不必担心会吃土。原来,塞外人砌炕,既不用白灰,也不用水泥,而是把土炕面儿用面粉、面汤、麻油多次浸过,光滑、平实、洁净。若到金秋,火炕更大派其用场,无论走进哪一家,都会看到,红高粱、黄糜子、金棒子、墨绿豆⋯⋯堆满一炕,所有的土火炕霎时间就像五谷丰登。

如今,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塞外人的居住条件和室内摆设日益现代化。但对于一生睡惯了火炕的老年人,他们不希罕那软绵绵、舒展的席梦思,无论年轻人怎样劝说,他们总不肯离开那曾经给自己无尽欢乐与享受的土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