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燕南赵北”一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公孙墩传》,内记有重谣日:“燕南睡,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说的是公孙瓒在此据重兵,筑高楼,以待天下之变的事。清世祖玄烨曾把“燕南陲,赵北际”简化为“燕南”、“赵北”嵌入其《赵北口》诗中:“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将“燕南赵北”一词连称则始自清高宗乾隆, 其《鄚州道中》诗云:“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儿迭山。”
自从把“燕南睡,赵北际”连称为“燕南赵北”以后,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的日常交往中,“燕赵”往往作为河北省的别称。这是因为在 2200 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本省北部为燕国地,南部为赵国地,人们以“燕南赵北”或“燕赵”称呼这块土地,乃为表示其悠久的历史。其实,在我国最古老的地理著作《禹贡》里,这里属冀州之地,春秋时为燕、晋诸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以及魏、齐等国,秦置上谷、渔阳、右北平、代、巨鹿、邯郸、广阳、恒山等八郡。自汉代始,正式命名为幽冀等州,隋置幽州总管府,唐代始称河北道,宋分河北为东、西两路。在元、明、清诸代,河北是京镊重地,元置大都、永平、兴和、保定、河间、顺德、广平、大名等路,直属中书省,谓之“腹里”。明洪武间置北平等处布政使司,永乐问改北平为京师,置顺天府,各府、州直隶京师,称北直隶。清置直隶省,民国仍之。1928 年改直隶省为河北省至今。
“燕南赵北”这块土地,北控长城,南界黄河,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景观丰富多彩。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数千年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除京、津之外,仅河北省境内就拥有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306 处(其中国家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 处),历史文化名城 3 座,国家级风景区 4 处。承德的避暑山庄—
—外八庙,秦皇岛的山海关——老龙头,遵化、易县的清东陵、西陵,邯郸的赵王城、南北响堂寺,保定的古莲花池、清直隶总督署,以及正定隆兴寺、赵州大石桥、沧州铁狮子等,这些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无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燕南赵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许多土特产品具有它显著的独特风格。果类品种多、产量大,计约百余种,素有“果乡”之称。梨、板栗、核桃、龙眼葡萄、柿子、花椒等居全国首位。口蘑盛产于坝上,是一种名贵真菌;蔗菜号称“山菜之王”,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能工巧匠们精心制作的工艺美术品丰富多彩,技艺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磁州窑、定州窑、唐山窑是我国著名的民间瓷窑;曲阳石雕的历史约有 2000 年之久;易水砚弛名古今中外。
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并”;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有句名言, 谓“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 名于图史者往往而是。”的确,这块土地上自古英雄辈出。“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燕地刺客;“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的琢郡猛张飞;刺配沧州道、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血染沙场,舍身报国的狼牙山五壮士⋯⋯古往今来,唱出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浩浩燕赵之歌,浑原纯朴的燕南赵北风俗,陶醉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和不计其数的世界各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