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漫游

正定城地处滹沱河北岸,北距石家庄市区 15 公里。今天虽为石家庄市辖的卫星城,但在历史上却是河北中南部著名的古城。自北齐皇帝高洋把常山郡、真定县治所迁至今正定镇以来,历经 1430 余年,一直是府、郡、州、县所在地,辽金时期曾两次建为国都。正定城东连河北沃原,西扼井陉古道, 北通京师,南临滹沱古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古城附近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给正定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古迹和风格独特的名胜古刹,素有“三山不见”、“九水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说。这些名胜古迹有的虽不复存在,但现存的隆兴寺、广惠寺华塔、天宁寺凌霄塔、开元寺钟楼等均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内的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隋龙藏寺碑闻名中外;此外文庙大成殿, 风动碑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 7 处之多。80 年代初以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为拍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定城内兴建了“荣国府”、“宁荣街”仿古建筑群;紧接着又陆续兴建了“西游记游乐宫”、“封神演义游乐宫”、“中外影视探秘宫”和供微型飞机起降的飞机场,以开辟空中旅游, 这些寓文化教育于娱乐的游览场所,初步形成了一个历史名胜与游乐场所相结合的旅游城。

占地 5 万多平方米的隆兴寺,为我国现存著名十大佛教寺院之一。寺内古柏苍劲。环境清幽,殿坛楼阁依次排布在南北中轴线上,壮观宏伟。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 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改名为“龙兴

寺”,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 1709 年)重修后定名为“隆兴寺”。

龙藏也好,龙兴也罢,为什么都带一个“龙”字呢?相传北齐在这里兴建正定城时,寺址附近是一片低洼的湖沼,有一年东海龙王欲立聪明好学的第五子嘲凤为太子,只因嘲凤尚未建功业,怕诸子不服,龙王便派他去完成龙王心中多年的一件夙愿。有一年滹沱河两岸大旱,玉帝降旨要龙王布雨, 由于龙王地理不明,把雨降到了子牙河两岸,滹沱河流域却滴雨未落,致使旱情加重,饿死了许多人。龙王嘱咐嘲凤到滹沱河为民布雨,以获丰年。嘲凤遵父之命,由大海经子牙河奔滹沱河而来,途遇独角怪兽,慌忙中向一条小溪游去。溪道越来越窄,溪水越来越浅,小龙被困。在这危难之际,有位农夫赶来,用铁锹为小龙开挖河道,把小龙引入正定城内的湖中。小龙得救, 顺利完成了龙王的使命。后人便把正定城内的那个湖泊叫做“五龙湖”,把农夫开挖的那条小河称为“夹龙河”;北齐时把这一带称为“龙腾苑”;于是,以后在此建寺便取名为“龙藏”、“龙兴”了。而清代皇帝忌讳在正定有“龙兴”,遂改名为“隆兴寺”,保持了“龙”之谐音。

隆兴寺的主体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公元 971 年)的大悲阁。阁

檐三层,高 36 米。阁内铜铸观音菩萨高 21.3 米,原为我国铜佛之最,20 世纪初西藏日喀则札布伦寺铜铸大佛问世之后,它才屈居第二。河北民谣中“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里大菩萨”,另加赵州桥,并称“河北四宝”。

正定城内原来还有一处天宁寺,如今,寺已毁而寺内的凌霄塔却巍然矗立。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因是砖木结构,俗称木塔。塔高 59.4 米(旧称十八丈),居正定四塔(其他三塔为须弥塔、华塔、澄灵塔)之首。它始建于唐代宗年间(公元 763—779 年),分为九级,平面呈八角形,内有阶梯可盘旋

登顶,为观景之好去处。

正定县城甫原有一座广惠寺,寺内有一华塔,今寺已毁圮,而华塔犹存。华塔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 785—805 年),金大定年间(公

元 1161—1190 年)曾重修。塔身造型奇特,结构富于变化,砖雕和泥塑艺术与塔融为一体,这在国内并不多见。此塔现虽已破损,但仍能体现出唐代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县城内的澄灵塔也是远近驰名的。塔有九级。高 30.47 米。全为青砖所砌,远望培身青幽,又名“青塔”。平面呈八角形,下有莲座,四面有砖雕的门窗和圆柱,各角悬挂风铎,顶部为仰莲复钵塔刹,造型玲珑秀丽。因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法师在此圆寂,而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之一,于 12 世纪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僧徒众多,因此近些年来日本佛界临济黄蘖协会友好访华团多次前来祭塔拜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