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福雷斯特到梅多斯①

《增长的极限》最终是由梅多斯组织完成并以他为主署名发表的,但是, 罗马俱乐部的另一位成员——福雷斯特也有其独特的贡献。最初涉足这项研究的正是福雷斯特。

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们认为,对于全球性疑难问题,尽管人们有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但却不了解许多问题的起源、意义和相互关系,因而不能作出有效的反应。这种失败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只是考察疑难问题中的单独项目,而不懂得整体多于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一项成分的变化意味着其他成分中也有变化。因此罗马俱乐部试图运用全球模式来提出并综合分析世界复杂问题。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杰伊·福雷斯特教授提出了一个全球性模型。

1970 年,刚刚参加罗马俱乐部活动的福雷斯特教授提议,他可以在十分短暂的时间里搞出一个符合罗马俱乐部迫切需要的世界模拟模型。得到罗马俱乐部的首肯之后,福雷斯特就开始工作,在短短 4 个星期的时间里,他采用自己多年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方法,设计出一个模拟世界局势的大致模型。福雷斯特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从错综复杂的全球性社会经济因素中挑

选出对人类未来有决定意义的 5 个因素,即人口、资本、非再生资源、污染和粮食,他假定这些因素的变动特征是指数增长,并且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展示出整个世界体系的运转概貌。为了把 5 个因素加以量化,福雷斯特运用了佩西《面临的分裂》一书以及其他一些关于世界宏观问题的论文中所提供的资料,并选择了因素间的一些相互关联现象,具体研究了它们之间的交叉作用。

就世界模型的具体模拟技术而言,福雷斯特用的是他以前对工业和城市系统的那套研究技术,所不同的是,此次他把以前用于研究微观体系的技术升级到研究全球宏观体系。因此他称之为“世界动力学”。

福雷斯特还将其数学世界模式在计算机上进行了初步验算,并由此产生了第一代预测世界长期趋势的电子计算机模式。其中,福雷斯特先用 40 多个非线性方程装配起被他称作世界 I 的模式,并通过计算机检验其一致性;接

① 奥雷利奥·佩西:《人类的素质》(中译本),中国展望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89—97 页。

着,他又重新设计模式,形成世界Ⅱ模式,再进行检验。通过这样的反复验算和改进,才形成第一代预测世界趋势的电子计算机模式。

福雷斯特模型的演算结果表明,在现有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的条件下,到 21 世纪头 10 年矿产资源要耗尽,粮食生产的增长将要终止,环境污染无法消除。为了避免这种灾难,需要采取措施制止世界系统巨大的增长倾向。

福雷斯特在其工作进程中已经直感到这些初步结论,而正是这种直感或许动摇了他的原有思想,即认为:提供模式的结果通常是“反直感”的,与我们通常期望的结论相反。但佩西等罗马俱乐部领导人却认为,大规模逃脱控制的现象,其总的效果只能产生不受控制和难以容忍的局面。因此,佩西的判断是,把福雷斯特的模型加以进一步发展,必将能成为罗马俱乐部研究人类困境的工具,所以,决定按原计划全速前进,接下去的工作就由梅多斯负责完成。

1971 年,福雷斯特出版了《世界动力学》一书,总结了他运用第一批模式中通过计算机来分析全球体系形成的见解,福雷斯特在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先驱工作,为以后梅多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因此人们将

《增长的极限》一书中的世界模式又称为“福雷斯特—梅多斯模型”。

在福雷斯特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罗马俱乐部邀请丹尼斯·梅多斯教授领导这项研究工作。其首要的工作是将福雷斯特的世界Ⅱ模式发展成为叫做世界Ⅲ的模式,福雷斯特本人在该项目中起监督人的作用。梅多斯是福雷斯特的学生,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以他为首的麻省理工学院研究计划小组,是一支由 7 个国家的 17 名平均年龄不到 30 岁的青年科学家组成的队伍。

由梅多斯领导的这支队伍,从 1970 年 6 月开始,在福雷斯特的系统动力学分

析方法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 5 项基本因素——人口、农业生产、自然资源、工业生产和污染的变动特征及相互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这些因素决定并因此最终限制这个星球上的增长。该项研究花了 21 个月的时间、耗资 25

万美元,于 1972 年 3 月完成全部工作,同年《增长的极限》公开出版。

《增长的极限》一书在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方面,都是以福雷斯特的《世界动力学》为蓝本,只是更加复杂一些罢了。对于人类前途的看法,两本书的论点也颇为一致,但是梅多斯的结论显得更加明确、具体和耸人听闻。梅多斯通过世界模型的分析,假定世界上自然的和经济的因素没有多大的变化,还像以往一样,但是由于世界粮食的短缺、资源的耗竭和污染的加重, 世界人口和经济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 1975 年停止人口的增长,到 1990 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以达到“零的增长”下的“全球性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