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说,农业社会,人们总是看过去,运用的是以往的经验;工业社会、

人们总是看当前,注重眼前的实践活动和利益得失;信息社会,人们总是看未来,瞩目于未来的发展和利益。此话正确与否我们姑且不论,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将越来越多地关注世界的未来,究其原因: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拥有了认识未来的手段和方法, 能够预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类的实践活动;二是人类当前的活动对今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今天重大决策和行为的失误,很可能给未来带来难以弥补的灾难。

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纳曾说过,“忽视未来的人,将会冒丧失未来的危险”。为此,你或我——作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对世界的未来有必要作详细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研究未来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比如,从社会角度考察未来,得到的是社会的未来;从经济角度考察未来,得到的是经济的未来。本书以生态经济学为主线,从生态经济角度来考察未来。由于生态经济问题是关系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从生态经济角度考察未来,涉及的将是人类的前途命运问题。

回首过去,人类可以为其悠久的文明史而骄傲。从茹毛饮血、刀耕火耨到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再到上天入地、邀游太空,一步一步,人类从自然的奴隶变成了地球的主人,她不再祈求自然的恩赐,而是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向环境索取所要的一切。

然而,当人类陶醉于自己的辉煌成就之时,却也被种种问题所困扰。人口的骤增、环境的污染、资源的锐减、生态的失衡,诸如此类的问题告诉人们:任何对自然界的掠夺和破坏,都将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障碍和威胁。人类不能盲目地信从自然界,但也不能盲目地对待自然界,人和自然是一种伙伴关系,为了向大自然更多地索取,必须十分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关注人类和环境的生态平衡。不仅如此,人和自然的这种关系问题还是一个带有全球性质、关系子孙后代、影响世界未来的问题。所幸的是,早在实际问题发生和暴露日渐严重的本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有识之士已开始系统研究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如何协调之类的问题。经济学家、生态学家、实业家、政府部门都参与进来,更多的人关注起世界的未来。

诞生于 1968 年的罗马俱乐部是较早涉足于世界生态经济问题的代表。罗马俱乐部的基本观点是,若世界系统按照现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趋势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我们这个星球或迟或早会达到其极限以至崩溃。

罗马俱乐部关于世界将达到极限的看法较为悲观,因此他们这种关于世界生态经济问题的观点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论。有人从与罗马俱乐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人所面临的问题。他们在看到存在问题的同时, 也看到科技进步的巨大作用,被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激起了新的希望。著名学者赫尔曼·卡恩和朱利安·西蒙等人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看到了科学技术在改善人在自然界中的处境、优化人与自然结合模式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对罗马俱乐部的观点给予了反驳。他们认为人类对未来不能失去勇气,在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人类资源是没有尽头的,生态环境

将会日益好转,粮食在未来不成其为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而然地达到平稳。总之,以生态经济问题为思考中心,产生了两种关于地球极限负荷以及

人类命运的观点大较置。一种人看到工业废水大量渗入地下造成严重污染, 另一种人看到仓库里由于连年丰产而堆满了粮食;一种人痛心疾首于热带雨林的惨遭毁灭,另一种人额手称庆于人类平均寿命的一再延长。由此,形成了关于世界未来的泾渭分明的两大流派:悲观派和乐观派。

如今,人类将走尽 20 世纪的全部历程。事实表明,世界并不会出现像罗马俱乐部预言的那种灾难性局面,但也不会像乐观派描述的那样发展顺利。客观形势使人们认识到拘泥于对世界未来的结果进行无休止的争论无济于事,重要的在于过程之中,在于行动。这样,逐渐产生了强调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学,并形成了注重为世界寻求对策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这一理论正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深切关注,生态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应运而生,被认为是 20 世纪后期最引人注目的科学成果之一,它走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盟的最前沿,它对客观实际的指导意义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不断掀起对此门学科研究的高潮。

我们深知,任何科学理论都有其思想渊源和客观基础。今天我们研究生态经济学,对作为其思想渊源的悲观派和乐观派等的全面考察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以生态经济学为中心的各种学术流派加以分类、比较与评价,必将有利于我们对未来世界的全面认识,有利于我们克服走向未来征程中的障碍,特别是可作为我们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启蒙和源头, 这正是写作本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