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埃及及北非马格里布国家的伊斯兰教

1882 年,英军占领埃及,埃及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时,埃及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神秘主义苏非派思想居于垄断地位。近代史上,埃及成为伊斯兰教复兴和改革运动的中心。著名的艾资哈尔大学作为伊斯兰世界最高学府,吸引了大批外籍留学生来这里学习深造。同时,它也是埃及反对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思想宣传阵地。

英国的殖民统治激化了埃及的民族矛盾,引发了埃及世俗民族主义的兴起。其鼓吹者以阿里·优素福和穆斯塔法·凯末尔为代表。与此同时,由于伊斯兰教在群众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加入这个斗争行列的一些宗教界爱国人士,力图通过对伊斯兰教实行一定的改革,使其适应时代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来摆脱埃及的屈辱遭遇。这种伊斯兰民族主义思潮尤以穆罕默德·阿布杜(1849—1905)倡导的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思潮影响最大。

穆罕默德·阿布杜出身于埃及布赫拉省的一个穆斯林农民家庭。自幼受到传统的宗教教育,以后又深受苏非思想的影响,先后在坦塔艾哈迈迪耶大学和开罗艾资哈尔大学攻读伊斯兰教课程。1871 年拜来开罗讲学访问的泛伊斯兰主义倡导者阿富汗尼为师,并成为其积极追随者和密友,从此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不时发表文章,呼吁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学习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以后,曾任教员、杂志主编等。1881 年,因同情和支持阿拉比领导的埃及民主党人发动的起义而被英国殖民当局流放叙利亚 3 年。后赴法国巴黎与阿富汗尼共同创立旅欧穆斯林组织——“牢不可破关系协会”(一译“坚柄协会”),并创办同名阿拉伯文周刊,宣传泛伊斯兰主义。1885—1888 年, 应聘在贝鲁特伊斯兰学院任教,后回国任教于艾资哈尔大学。1895 年起,以政府代表身份参加校务委员会的工作,对其经院式的古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艾资哈尔大学从此发展成为新型的伊斯兰高等学府。晚年从事司法工作。1899 年被任命为全埃及大穆夫提,成为伊斯兰法典的权威解释者,曾就有争议的重大问题发表法律见解。

穆罕默德·阿布杜倡导的伊斯兰教现代主义,是以宗教改革为基本内容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社会思潮。他主张净化伊斯兰教信仰,恢复信仰的纯洁性,清除崇拜圣徒圣墓、人神合一等一切异端思想行为和外来影响;改革伊斯兰教传统中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和教律,简化繁琐的宗教礼仪,改变一夫多妻和畜奴等封建制度。他认为发展教育是智力复兴和变革现实的基础,要改革传统的经院式教育制度和阿拉伯文风,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把欧洲的科学文化技术融合在伊斯兰思想文化体系之中,让穆斯林进入现代生活,使宗教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他继承了伊斯兰教穆尔太齐赖派的唯理性观点,宣称理性为伊斯兰教所固有,因而首要的在于恢复理性的地位,力图解决宗教与科学、宗教与理性的矛盾。在政治上,他主张穆斯林应在“认主独一”的信仰旗帜下,排除纷争,团结起来,反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君主制,建立仁政和正义的伊斯兰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智力上同时复兴,以经训中的伦理思想建立新的道德规范去教育埃及人民,以促进埃及的民族觉醒。

穆罕默德·阿布杜在倡导伊斯兰现代主义时,事实上已经包含了复兴古老的阿拉伯民族文化以逐步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主义内容,对推动埃及伊斯兰改革运动、促进本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反英民族解放运动都有着

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后继者拉希德·里达(1865—1935 年)却主张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埃及民族的特性,鼓吹从宗教内部寻求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动力。以后逐渐脱离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运动,只停留在伊斯兰原旨教义的宣传活动上,没有提出任何切合实际的行动纲领。

面对伊斯兰民族主义者对自己统治的不断打击,以及现代主义者改革伊斯兰教法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倾向,英国殖民当局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肆意在信仰基督教的科普特人与穆斯林之间制造分裂的同时,又逼迫埃及政府多次进行法制改革,以冲击传统的伊斯兰教教法,进而削弱埃及宗教阶层的地位。1875 年颁布的《埃及刑法典》,其中只保留了一项伊斯兰教法的条款,即:未经埃及穆夫提确认,不得对穆斯林罪犯执行死刑。不久,埃及又参照法国法律颁布《商法典》和《海商法典》,制订分别适用于混合法庭和埃及国民法庭的两部民法典,成立独立于宗教法庭的世俗法律制度。到 19 世纪末,埃及刑事、商事和民事的大部分领域里的纠纷,已不再属于伊斯兰法院的司法权限了。但伊斯兰教法作为“私法”,仍适用于穆斯林“私人身份事情”,包括婚姻、家庭、继承、宗教基金等。这些仍受伊斯兰传统法律约束的领域,也作了一些个别的修改和调整。从 1880 年到 1931 年,埃及政

府曾 4 次颁布《沙里亚法庭组织和程序法》,以限制伊斯兰法院的审判权。

19 世纪后期,北非马格里布国家已经基本沦为法国、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法国占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又使摩洛哥成为其保护领。当时,伊斯兰教苏非派各教团在这里占有绝对优势。调和伊斯兰教苏非主义与官方信仰的思潮在北非各地流传,成为复兴伊斯兰原旨教义的一股强大推动力。30 年代由阿尔及利亚苏非派学者穆罕默德·阿里·赛努西(1791—1859 年)在麦加附近创立的赛努西教团即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赛努西去世时,教团总部已迁至利比亚的贾加布卜绿洲,建立了伊斯兰教大学,教团基本定型。在赛努西之子穆罕默德·马赫迪·赛努西(1844— 1901 年)继任首领期间,教团达到鼎盛阶段。此时,赛努西教团的泛伊斯兰民族情绪有所增长,在政治上开始倾向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1886 年苏丹哈米德二世被正式接纳为教团成员,不久赛努西教团又改变先前拒绝承认苏丹自称哈里发权利的做法,拥戴其为哈里发,哈米德二世则允许教团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设立常驻机构。1895 年,穆罕默德·马赫迪将总部南移到交通要地库弗拉,1899 年又迁到乍得北部的古罗,加速了该教团的发展和传播。在他临终前,已经有了宗教教育与社会活动中心相结合的道堂——札维亚 136 个,分布于的黎波里、费赞、库弗拉、苏丹、阿拉伯半岛等地,信徒

最多时达 300 万人,成为北非一带势力最大的宗教社会组织。

赛努西教团具有强烈的排外情绪,禁止信徒同基督教徒、犹太教徒交往。在马赫迪侄子艾哈迈德·谢里夫继任领袖期间,以札维亚为基地,曾多次发动了反对法国、意大利殖民主义入侵的武装斗争。尤其是在意大利军队侵入利比亚、占领的黎波里之后,赛努西教团总部于 1931 年迁到昔兰尼加,很快成为抗击侵略的主力军。他们以“圣战”为号召,同侵略者展开英勇斗争, 给意军以有力的打击。抵抗运动遭到挫折后,教团总部被迫迁至苏丹的瓦代, 其势力逐渐衰微。尽管如此,它为近代利比亚王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 15 世纪始,伊斯兰教已成为突尼斯人的普遍信仰,苏非派沙兹里教团、提加尼教团广为传播。19 世纪上半叶,法国开始入侵,1881 年突尼斯沦为法国“保护国”。在与法国殖民者的对抗中,伊斯兰复兴思想在突尼斯开

始兴起。其主要倡导者和代表人物是阿布杜·塔勒布。他认为,现代主义应该是强化伊斯兰信仰的手段。一批不满于社会日益世俗化、西方化的伊斯兰学者,在他的领导下,竭力鼓吹恢复伊斯兰教的原旨教义和宗教礼仪。与此同时,许多爱国者也以维护伊斯兰教为名,创建组织,举行示威,反对法国殖民者,争取民族独立。1907 年,伊斯兰公产委员会主席巴希尔·萨法尔创立“突尼斯青年党”。该组织在领导青年知识分子反对法国殖民当局侵犯伊斯兰教权力的斗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1910 年,突尼斯城宰桐大清真寺的学生举行罢课斗争,反对法国当局侵犯伊斯兰教权利;1912 年,因殖民当局没收穆斯林圣地——伊拉兹墓地,引发了几千人的反抗斗争。同年,世俗的突尼斯青年党遭到镇压。从此,带有民族情绪并主张复兴伊斯兰原旨教义者成为反对殖民统治的主要力量。

在西班牙和法国殖民者相继侵入摩洛哥的过程中,当地人民以“保卫伊斯兰教”、“反对基督教侵略”为口号,进行英勇的抵抗。自 18 世纪末以来, 主张苏非主义与官方信仰相结合的思潮成为社会的主流,尤以提加尼教团的势力为最大。政教权力合一的摩洛哥苏丹为加强王权,借助苏非主义曾进行了一些改革。1870 年,伊本·赛努西在麦加朝觐期间接触了埃及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归国后被苏丹哈桑二世提名为皇家宗教学者会议成员,成为苏丹宗教改革的积极支持者。他主张对《古兰经》作字面解释,严格遵循圣训, 反对地方的苏非习俗。苏丹宗教改革的另一个支持者是阿布·杜卡里。他曾在埃及求学,又一度任教于麦加,回国后在法国保护领下任教法执行官。他帮助凯鲁万伊斯兰大学进行教育改革,增设了自然科学和宗教历史课程。所有这些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并没有对传统的苏非主义形成大的冲击,苏非教团依然是摩洛哥最强大的地方宗教势力。

1871 年 4 月,阿尔及利亚苏非派领袖谢赫·哈达德响应穆罕默德·莫克兰尼领导的反对法国殖民者的武装起义,以保卫伊斯兰教、驱除异教徒为号召,宣布对法国殖民军进行圣战。两支起义军合兵一处,席卷了东北部地区, 消灭了大量法军。1872 年 1 月失败。已经衰落的苏非神秘主义兄弟会组织德加维教团因参加了这次起义,影响又有所扩大。在殖民统治时期,阿尔及利亚人民为反对法国的“同化”政策,将伊斯兰教视为传统的民族宗教,将皈依和严守伊斯兰教作为反抗殖民压迫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