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这些条件有的是自然地理条件的衍生转化,有的是区域经济开发的历史积累,还有的是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表 3-1 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的分布(1983)

地形类型

城市数

1.滨海平原/丘陵

21

7.3

2.三角洲平原

17

5.9

3.平原中腹

29

10.0

4.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

63

21.8

5.平原与低山丘陵邻接地带

20

6.9

6.低山丘陵区的河谷

76

26.3

7.高平原

6

2.1

8.高原山间盆地或谷地

41

12.2

9.中山谷地

15

5.2

10.高山谷地

1

0.3

全国城市

289

100.0

城市与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之间具有密切关系的基础原理就在于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常说城市是区域的缩影, 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

我们在这里不可能充分地讨论每个区域因素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关系。实际上,这些因素都是结合在一起综合发生作用的。许多区域性的城市现象, 除了历史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不同区域影响的原因外,就只能从区域地理背景的差异中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