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解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速度比较慢,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每上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要增加 100—200 万城市人口。因此,解放以来我国城市的数量及人口的增长速度还是相当快的,与此同时,城市规模体系的结构也有较大变化。

建国后 40 余年中,大城市及中小城市数量增加的速度非常快,1993 年100 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已达 32 个,50—100 万人口的大城市达 36 个,中小城市数量也急剧增长(表 5-7)。此外,我国建制镇的数量已超过 1 万个。

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整个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波动必然影响各级城市数量的变化。表 5-7 显示,由于“大跃进”的影响,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量 1960 年比 1957 年分别增加了 1/3 和 1/2,而中等城市数量反而有所减少。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和“文革”中,特大城市中的“逆城市化”最为显著,1970 年的人口仅相当于 1957 年的人口。80 年代后,由于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特大城市的数量及人口才有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尽管几十年中强调“积极发展小城市”, 但 1978 年的小城市数量及人口均低于 1957 年的水平,直至 80 年代后才有显著增加。可见,正常的城市化进程必须要有政治稳定作保证。

表 5-7 各时期城市规模及分组人口的变动

年份

合计

(个)

100 万人口以上

50 — 100 万人口

20 — 50 万人口

20 万人口以下

数量

(个)

人口

(万人)

数量

(个)

人口

(万人)

数量

(个)

人口

(万人)

数量

(个)

人口

(万人)

1957 178 10

2531

18

1289

36

1073

114

1112

1960 199 15

3506

24

1690

32

1496

128

1161

1965 171 13

3 007

18

1291

43

1399

97

1054

1970 176 11

2571

21

1505

47

1477

97

1110

1978 192 13

2 995

27

1997

60

1821

92

1085

1986 353 23

4939.5

31

2237.1

96

2905.8

203

2181.0

1993 570 32

6673.3

36

2404.1

161

4824.1

341

3707.7

注:城市规模按市区非农业人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