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市经济区

我国的城市经济区是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互相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它是为了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的城市地域的空间组织形式。它与综合经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城市经济区更注重中心城市的合理联系以及它在组织区域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城市经济区的划分要以城市经济影响区的分析为基础,二者的结构要素是相似的。但城市经济影响区更侧重于客观的现状分析,城市经济区要在现状分析基础上为组织经济发展和建设提供具体的空间组织方案,带有一定预测和规划的意义,为了便于实施,习惯于和某级行政单元相一致,给出明确的边界,尽管这种边界仍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象征性。

顾朝林最近将图论原理与因子分析方法相结合,应用 33 个指标对全国1989 年的 434 个城市进行了综合实力评价,借鉴经济区划的d ∆ 系理论和 Rd 链方法,提出了我国两大经济地带、三条经济开发轴线、九大城市经济区和33 个Ⅱ级区的城市经济区区划体系的设想,为这方面研究的深入提供了第一个讨论的基础。

在他的系统中,有一定实力的社会、经济、科技、教育和交通线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城市,称为一个 d 系,三个 d 系组成一个三角形的基本经济单元, 称之为d ∆ 系。按照不同层次的d ∆ 系,进一步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d ∆ 系联接起来,即为 Rd 链。一个 Rd 链的范围就是组建城市经济区的范围。

434 个城市的实力指数的求取方法和度量城市经济影响力相对值的方法基本雷同,只是 所用指标和提取的主成分更多,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反映更加全面。按照计算所得的城市实力指数和实力指数差,把 434 个城市中的前 102 个城市分成三个 d 系层次。表 8-9 列出了其中前二个 d 系层次的 42 个城市, 便于读者和表 8-9 加以对照。

表 8-9 中国城市实力指数及 d 系层次分析表(1989)

序号

城市

实力指数

实力指数差

d 系层次

序号

城市

实力指数

实力指数差

d 系层次

1

上海

214.497

Ⅰ1

22

兰州

22.866

2.66

Ⅱ3

2

北京

170.927

44.07

23

石家庄

22.091

0.775

3

天津

102.225

68.702

Ⅰ2

24

抚顺

21.322

0.769

4

广州

94.483

7.742

25

吉林

20.744

0.578

5

沈阳

77.406

17.077

Ⅱ1

26

昆明

20.610

0.134

6

武汉

67.657

9.749

27

郑州

20.178

0.432

7

南京

51.395

16.298

Ⅱ2

28

贵阳

19.549

0.629

8

哈尔滨

49.696

1.663

29

无惕

19.081

0.468

9

大连

46.318

3.378

30

唐山

18.637

0.444

10

重庆

45.150

1.168

31

长沙

18.195

0.442

11

成都

41.173

3.977

32

苏州

15.211

2.984

Ⅱ4

12

西安

39.941

1.232

33

福州

13.729

1.482

13

青岛

32.110

7.831

Ⅱ3

34

乌鲁木齐

13.689

0.040

14

济南

30.516

1.594

35

南昌

13.550

0.139

15

长春

30.035

0.481

36

宁波

13.393

0.157

16

太原

29.967

0.068

37

合肥

12.860

0.533

17

杭州

28.349

1.619

38

洛阳

12.373

0.487

18

深圳

28.280

0.069

39

包头

12.190

0.183

19

大庆

27.779

0.501

40

徐州

11.744

0.446

20

鞍山

27.419

0.36

41

本溪

11.349

0.395

21

淄博

25.526

1.893

42

常州

11.223

0.126

来源:引自顾朝林( 1991 ), P167 ,原表中的Ⅲ级d 系此处从略。

按照表中城市实力指数及 d 系层次分析可见,我国的四个Ⅰ级 d 系城市, 构成了以北方京津、中部上海、南方广州为顶点的我国一级d ∆ 系,形成了我国东部经济发展地带;与此对应的是西部经济发展地带。

38 座Ⅱ级d 系城市,它们在空间通道网的组合下构成了我国的Ⅱ级d ∆ 和Rd 链(表 8-10)。在这个基础上,再参照全国省际货物流量流向,从建立全国分区城镇体系入手,提出了我国可逐步建成九个Ⅰ级城市经济区。它们是:

  1. 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哈尔滨和大连为副心,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东三盟一市在内的东北城市经济区。

  2. 京津经济区。以京津为中心,济(南)、青(岛)、徐(州)为副心, 包括河北、山东二省,京、津二市及苏北、皖北,豫东北、内蒙古锡盟和河套地区在内的华北城市经济区。

  3. 西安经济区。以西安为中心,郑州、兰州、包头为副心,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省区及青海东部地区在内的西北城市经济区。

  4. 上海经济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心,包括上海、江西(除赣州地区)两省(市)区及苏皖中南、浙东北在内的华东城市经济区。

  5. 武汉经济区。以武汉为中心,长(沙)、株(洲)、(湘)潭为副心, 包括湖北、湖南两省区及豫南在内的华中城市经济区。

  6. 重庆经济区。以重庆为中心,成都、贵阳、昆明为副心,包括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区及桂西、陇南武都地区在内的西南城市经济区。

  7. 广州经济区。以广州—香港为中心,台北、福州为副心,包括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四省区以及桂东、浙南和港澳地区在内的东南沿海城市经济区。

  8. 乌鲁木齐经济区。近期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包括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地区、昌吉自治州和塔城地区的乌苏县所辖的地区。远期可进一步扩大到包括整个新疆和青海柴达木盆地在内的外西北城市经济区。

  9. 拉萨经济区。因青藏高原远离大经济中心城市,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经济基础薄弱,区域交通网络还未形成,暂时划出以拉萨为中心包括西藏自治区及青海玉树自治州在内的青藏高原城市经济区。

中国有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城市体系,理清楚全国城市经济区的空间组织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有不少问题还值得研究。

表 8-10 我国Ⅱ级d ∆ 和 Rd 链组合表(1989)

Rd

d ∆ 系

沈阳

大连沈阳鞍山d ∆ 系,鞍山沈阳抚顺 d ∆ 系,长春沈阳吉林d ∆ 系,哈尔滨长春吉林d ∆ 系

京津

太原京津石家庄d ∆ 系,石家庄京津济南d ∆ 系,郑州太原石家庄d ∆ 系,济

南石家庄郑州d ∆ 系,淄博济南青岛d ∆ 系,济南郑州徐州d ∆ 系

上海

南京上海杭州d ∆ 系,合肥南京南昌d ∆ 系

武汉

郑州武汉长沙d ∆ 系,南京武汉重庆d ∆ 系

广州

深圳广州香港d ∆ 系,武汉广州上海d ∆ 系

重庆

贵阳重庆成都d ∆ 系,成都昆明贵阳d ∆ 系

西安

西安兰州轴系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d 系

来源:顾朝林( 1991 ) p169 — 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