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组的训练项目,扩大课堂容量

——《爬山虎的脚》课堂教学例谈

山东省胶州市王珠镇中心小学高洪苏 宁瑞强 孙明恕 王祝然

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讲读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观察,翔实的材料,向我们描述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文章重点所在是 3—5 自然段。这一部分紧扣标题的中心词“脚”写了三个意思: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什么样子;2、“脚”怎么向上爬;3、不触着墙和触着墙的“脚”发生了什么变化。其次,作者还写了爬山虎的“叶”。它虽不是主要内容,但起了垫铺的作用,使课文后边写爬山虎的“脚”水到渠成,让人读后没有悬空之感。所以,写叶的部分与重点部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构成文章的主体。

据上分析,本文不失为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典范。为突出的这一训练重点,教给学生写的方法,针对《爬山虎的脚》一文,依据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做了如下设想:

首先摒弃繁琐的字词教学,直接从头到尾串讲,做到开门见山,抓住本组“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这一训练项目的纲目,直接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 3—5 自然段,分析、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即“爬山虎的脚”写清楚明白的。

学生对以上知识有个初步的掌握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分析作者写“叶” 的部分。这样跳跃学习,依据有三。其一,把写爬山虎的“脚”的部分提到

写“叶”的部分前边去学,是为了能够尽快地直取典型材料,突出训练重点, 这样的的“插入式”学习方法,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此部分是学习的难点。先解决“难点”,次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三, 这样可以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扩大课堂容量,给学生练笔提供条件。

对爬山虎的“叶”的分析,我们以学生自学的形式进行,老师适时点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作者写好片段的方法,知道作者怎样围绕

“叶”去写好这个片段,也对片段的另一种形式有了印象。最后,安排学生学习这种方法,练习写一个片段。

由此,也就达到了学、练结合,突出单元训练项目的目的。按以上的分析与构想,我们设计了如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