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学法

(一)抓字眼、明诗意。

  1. 自读古诗《寻隐者不遇》。

  2.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句。

  3. 逐字逐词逐句弄懂诗的字面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 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字面意思。

(贾岛在松树下问一个小孩,他师傅去哪儿了,小孩说师傅采药去了, 就在这座山中,但是云雾弥漫、缭绕,不知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提问题、想诗境。

以“松下问童子”这一句为例。

  1. 就诗句逐字逐词提出问题。(可以提“什么样”、“怎么样”的问题。) (1)什么样的松树下面?

(2)谁怎么样问童子? (3)问什么?

  1. 根据所提问题想象画面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1)打出投影,出示第一张图画场景投影片,帮助学生形成画面。(2)学生借助投影片描述画面。

(在一棵高大挺拔、古老苍翠的古松下面,身穿蓝布长衫的贾岛问一个正在树下读书,头上扎着两个发髻的小孩:“小童子,你的师傅到哪儿去啦?”)

(3)鼓励求异思维,说说你头脑中的画面是什么。

(三)悟诗情,咏诗句。

  1. 根据你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当时是怎样的感情。(同学讨论,板书:兴奋)

  2. 根据你所体会的感情,吟诵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