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为社会提供一定形式的美学观念。它是社会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类对自然的作用, 不仅有理性,如哲学、科学和技术,而且有感情和信仰。这后一方面主要需要文学艺术、道德和宗教的支持。

每一个时代,文学艺术家都塑造了一定的艺术典型。这些艺术典型被公众接受和仿效,成为直接的范例,或人的行为模式,对人类行为起指导和鼓舞作用。这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力量。

当今的社会被称为环境时代。它正在创造和形成一种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称为生态文学,或环境文学。

文学作为人学,它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爱情和死亡为永恒的主题。历代文学艺术家围绕这一主题,用种种艺术形式塑造了无数不朽的艺术形象, 以它永恒的光辉载入人类史册,成为人类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这些艺术形象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之中,对人的感情和心理描写与自然美景的表述结合在一起,是真正情景交融的,例如我国山水画、我国诗人的同山水画一样美的诗词绝唱,许多是直接讴歌生命和大自然的伟大和美丽的;但它并不是“环境文学”。

环境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创作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日本、英国等国的作家把它称为“公害文学”。它主要以纪实的文学形式, 揭露环境污染危害,抗议破坏环境的行为,表达广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愿望和要求。美国作家把它称为“文学生态学”,认为它的任务是双重的:一方面研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学的主题;另一方面研究文学对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从而为人类行为提供新的模式,使人类能够继续生存在这个地球上。因而它所表达的是人类生存战略和价值系统。①

1984 年,我国作家高桦提出“环境文学”概念。她说:“我们不像日本、英国那样称‘公害文学’,是出于我国国情。因为我们不仅要揭露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而且要歌颂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的人和事。”1991 年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成立。1992 年以“生命呼唤绿色,人类喜爱绿叶”为宗旨的环境文学刊物《绿叶》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世界上唯一的环境文学刊物。

作家张韧指出,环境文学作为世界性潮流,它不是环境科学的图解,它的艺术内容和形式是非常广泛的。它是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一个新的交叉点;它与文学的“人学”命题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它仍然将人置于文学的中心,在治理环境污染的斗争中表现人的良知和命运,人性与人道主义的精神;它的艺术样式和技巧是多种多样的,如小说、诗歌、散文、音乐、电影、戏剧等;它既可以采取报告文学的纪实形式,是现实真切的描写,也可以是小说,用虚构的形式塑造艺术典型,或以科幻的形式展示未来,使人们在审美愉悦中建立环境美学价值。①他还认为,环境文学不仅是新的文学形式,而且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因为,第一,它打破了将文学视为一种题材的狭隘观念,其思维结构的核心是全人类意识和“地球村”意识;第二,它

① J.米克尔:《生存的喜剧》(1980 年),载《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40—145 页。

① 张韧:《环境意识与环境文学》,载《中国环境报》,1987 年 1 月 17 日。

的热点不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由社会人际关系转向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这是当代文学的一场历史大转折;第三,由人征服自然转向保护自然, 在重新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新的环境道德思维。②

近年来,我国出现一些专门从事环境文学创作的作家,以及一批优秀的环境文学作品。例如黄宗英,她说:“我创作的晚年,就卖给环保了!我专门采访环境问题,我也只写环保作品。”她的报告文学及据此拍摄的电视片

《小木屋》、《望长城》是优秀环境文学作品。作家徐刚.1988 年发表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后,也专门从事环境文学创作。他说:“我已经感觉到,我后半生的写作生涯将要托付给山川与大漠。”近年,他的环境文学作品《江河并非万古流》、《沉沦的国土》、《中国,另一种危机》等受到广泛好评。

文学艺术作家,面对严重的环境问题,以深切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用“环境文学”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揭露和鞭鞑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行为,讴歌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善举,呼唤人们保护环境的良知和责任感,在生态学与文艺学的衔接点上,开创了新的文学艺术领域。它不仅仅是文学艺术题材的开拓,文学艺术发展的深化,而且表现了人类文化对现实需要的适应的必要性。这种文化适应是生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对生态文化建设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呼唤产生了环境文学,环境文学有助于实现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呼唤!

② 杨颖《绿叶还能绿多久?》,载《中华读书报》1996 年 9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