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超稳定的社会结构

经过战国纷争,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时代。

在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里,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万里之疆莫非皇土,万众之宾莫非皇臣。皇帝拥有最高权力,百姓不像远古时代的人对自然界顶礼膜拜,而是向皇上顶礼膜拜。但是皇帝是人,由于文化的连续性,他

①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第

自称天子。因为皇帝有无上的权力,按“社会中轴转换原理”,这是一个“权势”社会。而且,老百姓还见不到皇上,是由皇帝指派的大臣们代替众人对他膜拜。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权势社会。

这种权势社会形成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虽然也经常改朝换代,但是这种社会结构不变,历经二千多年,直至 19 世纪中叶。

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在每一次社会动乱之后有助于社会稳定;在社会更替之后又有助于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发展经济。

这是在孔子开创的儒家经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后道家和其他诸子百家同儒家的互补作用,形成中国独特的人文文化。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指导下,中国社会与经济繁荣昌盛,以至长期居于世界中心的地位。在政治方面, 出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在思想方面,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深刻的哲学思想,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尽管儒家强调人伦与文化结合的人文主义,但其文化的重心仍是“天人合一”。在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楚辞(屈原)、汉赋、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以及书法、艺术如敦煌千佛洞彩塑、壁画和分布各地的石刻和雕塑。它们在世界人文文化的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同样,中国科学技术也曾长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不仅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科学家如张衡、祖冲之、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宋应星等;而且有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四大发明”,以及天文、历法、地理、几何与算术、军事、医学、农学和工艺等方面处于当时世界领先的成就;在建筑方面, 有万里长城和紫禁城等一大批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不朽创造。

也就是说,中国人文文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它使中国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在这种人文文化精神指导下,形成中国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一方面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的稳定发展,从而使这些方面的发展达到它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它具有封闭性而非开放性、一元性而非多元性的特征。这种特征到后来又成为一种桎梏,影响经济、社会和科学文化向更高阶段发展,从而使现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产生,延缓了中国向科学文化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