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污染是不可改变的吗

美国哲学家里夫金著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他指出,虽然生命有机体和人类社会的技术活动造成局部有序的系统,但是每次技术活动听建立起来的只是一个暂时秩序的岛屿,它所发生的熵的逆转都必须消耗能量,因而是以环境的熵增加为代价,使环境带来更大的混乱,并没有改变地球总熵增加的趋势。于是他惊呼,我们每天都发觉世界比前一天更加杂乱无章。他说:“极目四望,世界的熵已增大到惊人的程度。在日益复杂的混乱中,我们挣扎着保全自己。”②

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人一自然”系统中,熵的变化可以用下述代数式表述:

ds=dis+des

式中:ds 是系统内的总熵:dis 是系统内的熵产生;des 是输入系统的负

熵。当dis=des,系统内的熵产生等于输入系统的负熵, dt =0时,系统

ds

稳定在一定的有序水平上,这是生态平衡的状态:当 dis>des,系统内

熵产生大于输入系统的负熵, dt >0时,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这

ds

是系统退化的状态;当 dis<des,系统内熵产生小于

输入系统的负熵, dt <0时,系统向有序转化,这是系统进化的状态。ds

我们要努力避免系统退化的状态,追求系统进化的状态。这要靠减少熵产生,或者增加负熵输入达到。

在“人一自然”系统中,输入系统的负熵主要是:(1)太阳能输入,以及与太阳能有关的各类产品的开发利用,如各类生物性产品:石油、煤、天然气、油页岩等矿物燃料,它们是古代生物积聚的太阳能;水力、风力、潮汐力的开发。 (2)人类投入系统运转的劳动、智慧,以及其他物质的能

② 普里戈津:《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第 39 页。

① A.乌莫夫:《时间的方向问题与系统发展规律》,载《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93 年,第 2 期,第 71

页。

② 杰里米·里夫金:《熵:一种新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第 185 页。

量,它主要来自地球,如各种矿物资源,以及地壳岩石圈的地热能、放射能的开发也能提供负熵。

“人一自然”系统的熵产生主要是:(1)人和社会的物质和能量消耗。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加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各种需要,社会增加了对自然的索取,不断扩大对土地、森林、草原的开发,不断扩大能源、水源和其他矿产资源,以及水产资源的开发,向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多的物质和能量。当这种开发的规模和速度超过地球承载能力,损害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时,就会导致对地球基本生态过程的破坏,增加环境的熵, 损害生物圈的有序性。当今生态破坏便是这种现象。 (2)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发展,把数量越来越多的而且成分越来越复杂的废弃物排向环境。当这种排放超过定的规模,便超越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损坏自然净化结构。这是向环境输入熵,从而导致环境衰败。当今的环境污染便是这种现象。

现在,人和社会的需求不为增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不断加剧对自然的利用,在输入系统的负熵没有实质性增加的情况下,输入系统的熵则儿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长。这样就出现系统的熵产生大于输入系统的负熵, 使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即系统退化的状态。它使人类处于生态危机的严重形势下。

这种形势的出现,就其实质来说,是人和社会的发展为了增进自己的有序性,从自然界汲取过多的负熵,但是同时没有增加负熵的输入,反而把过多的负熵留给环境,引起环境熵增加。也就是说,社会在提高自己的有序性时增加了环境系统的熵,才导致世界环境衰败。因此,它的实质是熵污染, 或“文化上的熵污染”。这样,所谓生态危机也就是“文化上的熵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