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教育生态化

现代社会被称为科技文明的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或首要因素,科学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性质,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鉴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运用科学技术使自己拥有全球规模的力量,并引起全球变化,人们提出“科技走得太快和太远了”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科技负面影响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这种关注就其实质性的影响而言,是从 1945 年原子弹爆炸引起严重破坏

之后提出的。但是就科学评价而言,这种思潮早在 200 多年前就产生了。1750 年,卢梭接受了第戎科学院悬赏征文《科学和艺术究竟能否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的奖赏。他的文章代表了当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思潮。他对上述问题作了否定的回答。他用古埃及的传说,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魔鬼发明了科学,并“随着我们的科学和艺术近于完善,我们的灵魂败坏了”。①

这种科学技术批判思潮,把科学看作是“邪恶的意识形态”,把技术看作是“一种邪恶的力量”,把科学技术视为“魔鬼”。当前,就环境问题的根源进行探讨时,有人提出这是科学技术的一种“病害”,它的根源是科学技术进步。例如:

1982 年,卡普拉说,全球生态系统与生命未来的进化处于危险之中,“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科学技术严重地打乱了,甚至可以说正在毁灭我们赖于生存的生态系统”。①

1988 年,拉兹洛指出:“过去二三百年我们大力采用的那些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就不是给人类造福,而是给人类造祸。它们消耗的能量和物质太多, 造成的环境损害太严重。”②我们需要寻找和采用新科学和新技术。

199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21 世纪科学与文化:生存计划”国际讨论会,就人类生存的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发表了由与会学者签署的《关于 21 世纪生存的温哥华宣言》。宣言指出:“造成我们今天这些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些科学上的进步。这些进步基本上于本世纪初业已获得。它们以一种传统机械论的方式归纳展示宇宙,并赋予人类一种驾驭大自然的能力。”

问题不仅在于科学技术应用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且可能导致人种退化。1993 年丹麦学者指出,怀孕期间生活在受有害化学物质严重污染的环境里的妇女,生下的男孩将来产生的精子很少;1995 年美国报道男子产生正常精子数量越来越少的消息;1996 年德国报纸报道,环境污染降低了妇女的生育能力,不育妇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1996 年法国《费加罗报》说:艾滋病,疯牛病,西方国家男子精子数目在减少;同年俄罗斯《劳动报》说: 人类在退化,出生的婴儿中完全健康的不到 20%,能生育完全健康的后代的妇女也不到 20%;而且,人们对生物工程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是否会造出对人类有害的基因充满疑虑。例如长得像水桶那么大的西红柿,只需两个星期就育成的鸡⋯⋯据说,这种改变了基

① 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商务印书馆,1980 年版,第 54 页。

① 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6 页。

② 拉兹洛:《系统哲学讲演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年版,第 271~272 页。

因的鸡在美国市场上不准出售,这一成果转让到中国。有人劝说:千万别吃这种鸡肉。但是,我们又怎样知道哪一种鸡是基因鸡呢?

这种基因工程会带来危险吗?人们产生多种疑虑:

(1)改变了基因的生物可能不受控制地繁殖和传播,从而打破现有生态平衡;(2)改变了遗传特性的生物,可能把这种特性传给其他生物(基因转移),从而在这些生物中形成不受欢迎的、也许是危险的特性。于是人们惊呼:“未来的世界将是人造的世界。”“科技,将人类带向何方?”

在这个抉择的关头,人们认为“生态学应起一种护栏的作用”。这便是作为生态文化出现的科学和教育的生态化。

传统的科学和教育的合理性被定义为努力统治自然。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获得主宰和统治自然的知识,了解自然的奥秘(发现自然规律),从而为人类改造、控制和主宰自然提供具体的途径和方法,以最有利于人类追求物质利益的方式来安排自然。

现代科学和教育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它揭示自然规律,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提供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为实施人类对自然的对策——获得最大的收获量,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改善了人在自然界的位置,以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成为现代文明的主要象征。

但是,它也带来许多严重的不良后果,以至有人对科学采取批判态度, 形成一股反科学思潮。在这里应当公正地说:“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成就的人。” (约·居里)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一种伟大的革命力量的观点。

如果说我们面临的困难是由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例如拖拉机和推土机与斧子和锄头比较,人工合成的几十万种化学物质与天然物质比较,现代核技术与火药比较,就它们的使用对自然界的影响而言,前者具有更大的破坏力;但是同样,它也有更大的创造力。

如果说现在环境破坏根源于科学技术进步,应当说这是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得还不够的结果,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发展仍然不完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仍然具有局限性。这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1)它是以狭隘的价值观—

—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的;(2)它的科学观——机械论的科学观——的片面性,以使科学在过分理性化、机械化以及过分分化中发展, 使我们忘记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之间的普遍联系、相互作用和互补的性质;(3)科学技术成果应用的局限性。为了让科学技术支持人类的对策,从自然界获得最大的收获量,现代生产以物质和能量高消耗、产品低产出、大量排放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式发展。

这样便形成极端矛盾的现象。例如,先进技术已经使人类实现在月球上软着陆,但是却不能控制汽车和工厂造成的污染;人们计划建造规模巨大的太空城,但是却无力管理地球上的大城市;生产现代化的化妆品和猫食狗食的大企业的出现和繁荣,它被认为是生活水平高的象征,但是有 10 多亿人仍然处于饥饿、缺乏教育和疾病的痛苦之中;人类居住的条件在改善,个人健康和寿命的水平在提高,但整个人类的生存却处于危险之中;现在全世界每年花 1 万亿美元用于军事,生产了可以多次毁灭地球生命的核武器,这些以“安全”的名义所作的努力,实际上构成对世界安全的最大威胁;而且,每年巨大的军事拨款仍在增加,与之相比较,用于保护环境的拨款是何等渺小和困难⋯⋯当然,这些问题虽然同科技进步相关,但是它超出了科技领域,

而是属于人类文化性质的革命的问题。

就科学技术问题而言,所涉及的是科学和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或者是科学和教育发展的生态化,使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具有生态保护的方向,真正完善科学技术进步。

第一,科学和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从人统治自然为目标过渡到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科学观的变革,从机械论的科学观过渡到整体论的科学观,使科学从分化走向综合,从而对教育内容、目标和方法作出调整。

第三,完善科学和教育的进步,完善科技成果的应用,避免滥用科技成果的现象,努力开发既有利于人的福利,又有利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技术。

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生态化,这是生态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