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亚洲各国的城市大都是工商业的中心。从 15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初,亚洲各个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时期,亚洲国家城市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如下:

一是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在亚洲的城市中,许多居民都从事各种家庭手工业生产。中国明代有几十万家庭手工业者。日本德川时代,随着桑、茶、棉、麻、甘蔗、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发展,推动了农村家庭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印度、伊朗、泰国、越南等国的手工业也日趋兴盛。

二是出现了手工业行业。14—16 世纪,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手工业行业。主要的手工业行业有:棉纺织、采矿、陶瓷、制糖、榨油、制茶、印刷、造船、金属、兵器、制革和造纸等。但各国手工业行业有所不同。

三是出现了手工业工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印度、中国等,在工业中出现了一些使用雇佣劳动的手工工场。日本德川时期,手工业行会建立了一些手工业工场,利用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从事纺织、布匹、家具、陶瓷、金属、兵器等手工业品生产。

四是手工业品生产扩大。近代前期,亚洲手工业生产日益扩大。印度莫卧儿王朝的村社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不仅为宫庭、贵族、军队、市场生产奢侈品,而且为农民生产一般日用品,如棉织品、毛毯、粗布等。伊朗的阿拔斯二世时期,手工业分为王室作坊和私人作坊两种,每个作坊平均有 100 名手工业者,专门从事纺织、毛毯、陶瓷、制革等工业品生产。泰国(暹罗) 手工业生产的产品有陶瓷、漆、封腊、椰酒、锡器、象牙、犀牛角、鹿皮、枫脂香等。

15—17 世纪初,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亚洲各国的商业也获得较大的发展。亚洲各国商业的繁荣昌盛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在亚洲各国城市出现了大量商店。中国明代的商人及富商巨贾兴起,店铺林立,既有私商,又有官商,商业交易活跃。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城市商业发达,在阿格拉、德里、巴特那等城市的街道两侧,建立了大量商店,各城市商品交易频繁。这个时期,朝鲜城市的商店、行商、集市与日俱增,广泛采用米谷、棉麻布、铜钱等作为交换媒介。二是出现了商业中心。日本德川时代,各大城市出现了商业中心,商人在城市建立了粮栈、店铺,进行商业活动,并出现了江户的三井、大阪的鸿池等天下豪商。泰国的商业十分兴旺,大城市大都是商品集散地和商业活动中心。三是出现了坐商和行商经营方式。这些商人在市场或集市上从事商品买卖活动,生意十分兴隆。

在 15—17 世纪期间,随着工商业的发达,亚洲各国的行会组织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大多数城市工商业者都有自己的行会组织,各个国家都建立了行会组织。所谓行会,又称“行帮”,就是指封建社会城市商人或手工业者所建立的同业组织。它分为手工业行会和商业行会两大类。它是封建社会条件下,工商业者为限制竞争,规定生产商业活动范围,保护同行利益,由同行业共同组成。行会有行规,入会者必须遵守。中国明代,日本德川时期,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期,行会组织日益发展,行会制度日益严密。亚洲各国的行会在反封建压迫和促进工商业发展等方面起过积极作用。由于行会具有封建垄断性,所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亚洲的行会也随着封建制的瓦解、资本主义的萌芽而逐渐衰落、消亡,日本的行会组织是在明治天皇政权时期宣布废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