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卧儿帝国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从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中叶,是印度莫卧儿封建帝国解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印度资本主义的萌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小农经济分化

印度是一个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17 世纪以来,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冲击了自然经济的经营,促使农村公社内部发生了阶级分化。大部分农民失去土地,陷入高利贷罗网,沦为佃农或雇工;一部分富裕农民购买破产农民的土地,上升为富农、贵族地主和高利贷者,雇佣雇工进行生产。“农业雇工是占农村人口约 1/5—1/4 的低级种姓者和村社农民、仆役,他们除按惯例为高级种姓提供强迫劳动服务外,以出卖劳动力为生”①。于是,在农村公社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二是城乡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

在 16 至 17 世纪期间,商业和高利贷资本控制着手工业。商人采取向小手工业者预付贷款,订货订购,低价收买手工业品,控制城乡的手工业者。商人和高利贷者为了扩大手工业生产,满足市场和出口需要,向农村手工业者进行订货,分配原料,组织农村手工业者进行生产,支付微薄工资,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分散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这种工场中,商人作为工场主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剥削其劳动。有些高利贷者将业务扩大到国外,通过钱银兑换,谋取利润。所以,“波斯全国的金钱都掌握在印度人手中”②。

随着手工业的发展,在 17 世纪期间,印度商人开始建立工矿企业和缫丝手工工场,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样,在城市经济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关系,例如,戈尔孔达商人创办的矿场,拥有雇工 6000 人左右。

三是农民的反封建斗争

印度莫卧儿王朝后期,沙杰罕国王利用地租赋税和苛捐杂税,加强对农民的压迫、剥削和奴役,导致了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贫困破产,沦为雇佣劳动者。这便激发农民掀起了反封建统治和剥削的斗争。这种斗争动摇了莫卧儿帝国的封建统治,推动了帝国制度在莫卧儿帝国从盛转衰的解体进程; 伊斯兰大贵族又乘机进行封建割据,从此,印度莫卧儿封建帝国遂日益衰落。英国殖民者利用机会入侵印度,1757 年以后,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此后,印度的经济也逐渐殖民化。这样,“印度失掉了他的旧世界而没有获

① J·雷乔杜里、I·哈比布:《剑桥印度经济史》第 1 卷,第 248—249 页。

② 《国立中央古代文献档案库》,波斯案卷,1715—1718 年。

得一个新世界”①。

①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9 卷,第 1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