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发展

近代前期,日本对外贸易有一定的发展。例如,15 世纪期间,室町幕府就拥有对中国明代贸易的统制权。京都南方外港的堺和京都北方港的小滨、敦贺等地,一度是日本对外贸易的中心港湾城市。从 16 世纪末至 17 世纪初, 葡、荷、西、英等西欧商人,先后抵达日本国,同日本商人进行贸易。外国商人实行掠夺贸易,将日本人贩运到外国出卖,充当奴隶。同时,将枪炮等兵器高价卖给日本的大封建领主、贵族,用于封建割据战争,威胁了德川的封建统治。德川幕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在日本推行“锁国”政策。因此,在德川家光统治时期(1623~1650 年),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缓慢,贸易额下降,如 1601~1646 年,日本对外贸易的金银出口额为 4.5 亿日元;1647~ 1709 年,金银输出额下降至 1.5 亿日元。这个时期,出口的商品有大米、土特产品、农业加工品、手工业品、黄金、白银、铜等,进口的商品有布疋、丝绸、生丝、棉织品等。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一是商品经济不够发展,缺乏必要的外贸商品物资;二是日本各届幕府推行对外贸易统制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三是实行锁国政策。1633~1641 年,德川幕府五次颁布“锁国令”。所谓“锁国令”,就是指幕府直接管制长崎港的对外贸易,禁止日本船只和日本人出海或出国,不准外国船只及商人来日本或居留,政府控制与垄断贸易的一种政策。在锁国政策下,禁止各藩和商人直接进行外贸业务, 出口商品一律通过长崎港运往外国。输入商品由长崎、京都、江户、大阪、届的商人推销。因此,锁国政策制约了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明治维新后实行“贸易立国”方针,对外贸易才获得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