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15 世纪中叶至 17 世纪中叶,是英国农奴制瓦解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英国经济有以下现象:

①小农经济的分化

14、15 世纪,农奴制瓦解后,在英国农村出现了由副本持有农、茅屋农、自由持有农所形成的独立小农阶层。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发生了分化。一部分农民被剥夺土地而逐渐贫困破产,沦为农业雇工;少数富裕农民上升为富农,租种领主田地,购买破产农民的土地租佃权,使用雇佣劳动,进行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积累资本,成为租佃农场主、新贵族。同时,原有封建主阶级内部也发生分化。部分封建贵族靠地租生活,经济地位日益衰落;一些乡绅领主利用封建领地建立资本主义式的农场,有些经营工商业,后来一些人变成了新兴资产阶级贵族。于是,在英国农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②农村手工工场的产生

15 世纪,英国城市与农村的呢绒业迅速发展,贫困破产的农民也参加了家庭手工业生产。家庭手工业者在农村中广泛出现,为商人开拓了市场。开始时,家庭手工业者向商人出售手工业产品,保持生产上的独立性。随着市场和呢绒商品销售扩大,单靠向小生产者收购布匹等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包买商)开始实行就地收购羊毛等原料,就地组织农村家庭手工业者进行加工生产,商人依约支付工资。于是,农村家庭手工业者成为领料加工,获得报酬的雇佣工人。后来,商人逐渐控制了毛织业的纺、织、整、染等生产全过程,并将分散的家庭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分散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这样,在英国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

③城市手工工场的出现

15 世纪期间,英国的城市手工业在手工业行会组织的统治及控制之下。随着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行会组织内部发生了阶级分化。少数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第 784 页。

行会成员变成了富裕的行东,这些行东控制行会领导权,并剥削贫困的行东、帮工、学徒;另一部分行会成员,如帮工等,被提升为行东则非常困难。这样,大量行会的帮工、学徒逐渐沦为富裕行东的雇佣劳动者。商人和高利贷资本利用行会内部分化情况,乘机插足手工业,利用资本对城市贫困的手工业者进行控制,并招收农村手工业者及雇工进城,创办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因此,在英国城市中也先后产生了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