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畔风光剪影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原为“八百里侗庭”,解放前位居五湖之首,现在面积缩小已次于鄱阳湖而名列第二),十分广阔浩渺。洞庭湖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平原,包括岳阳、临湘、湘阴、华容、南县、安乡、津市、临澧、澧县、桃源、汉寿、沅江、益阳、望城等 10 余个县市以及西侗庭、大

通湖、钱粮湖、屈原等 15 个农场。它的土地总面积达 3.16 万平方公里,占

湖南总面积的 15%;其中耕地面积 1332 万亩(其中水田 984 万亩);人口1125.57 万(1983 年底的统计数字),占湖南总人口的 1/5。

洞庭湖的北面有三个进水口与长江相通,东面岳阳市城陵矶也与长江相连;西南面则是湘、资、沅、澧四水流汇处。因而,每年春夏季节,长江的一部分洪水溢人湖内,湖区一片汪洋;秋冬节令,长江水势锐减,洞庭湖里也就露出许多沙洲浅滩,遍地芦苇丛生。洞庭湖就是这样一个吞吐长江、调节水量的天然大水库。

洞庭湖的风光,人们不论从宏观或微观赏览、远眺或者近看,也不论是春夏或秋冬,晴天或者阴雨欣赏,各有其独具的特色,都是十分绮丽迷人的。宋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岳阳楼的视角

(居高临下)展视洞庭湖变化多端的奇丽风光,描绘得淋漓尽至,胎炙人口。从宏观上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干”。洞庭湖的气势何其雄伟、磅礴!从微观上品察,则是“浮光跃金,静影沉壁”的静中有动、维妙维肖的景象跃然纸上,给人水下磨灭的印象,洞庭湖的月色夜景多么柔和、绔丽!”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芒汀兰;郁郁青青”。洞庭湖的明嵋春光,万物争荣,充满着生气和诗意,空中水里,流芳溢彩,令人陶醉。若夫霍雨靠罪,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即使是如此阴晦沉霾的天气,满目萧疏的景象,给人的氛围、感觉也是别致的、谲秘的,仍然能够激起人们的美感和游兴。

洞庭湖的绮丽风光,以湖中的君山最有代表性,更具奇特的魅力。君山是一座椭圆下的小岛,东西长约 7 里,南北宽仅 3 里。岛子虽不大,岛上的

山却有 72 峰。小岛西南的碎石滩上,耸立着巨大的岩石;北面则是一片白沙滩,恰似一条白绸带,飘在君山的脚下。由于它耸立在浩浩荡荡的洞庭湖之中,而且山峦叠翠,流泉叮当;加上许多美丽凄婉的传说故事(如舜与二妃, 七十二仙螺,柳毅传书,龙女故事等);还有古老的庙宇(君山共 48 座)、墓葬(如“二妃墓”)和亭谢,遗迹(如柳毅井)甚多。所以,自古以来君山一直是人们游览的胜地。

历代不少诗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佳作。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写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等名句,即是对君山的绝妙描绘。

洞庭湖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而且人文景观也非常吸引人。有关洞庭湖的名楼、古寺、遗迹等,留到下面的屈子洞、岳阳楼、孟姜山诸小节去分别说, 这里只粗略勾画一下湖区特有的水乡早市风情。

洞庭湖,水里岸上蕴藏丰绕,是遐迩闻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物产富庶,品种繁茂(光鱼就有几十种),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湖区的农民、渔民、匠人和居民,十分勤快。许多港湾、集市、小镇和大村多有旱市的习

俗。天刚麻麻亮,人们就把昨夜准备的鱼、虾、鳌龟、藕、莲、菱,还有各种新鲜蔬菜家园水果,以及鹭鹚等鸟类,放在舱板上或者底舱里,“咿咿呀呀”地摇着自家小船(或搭伙别人小船)出发了。到达约定俗成的“集市” 场所,小船挨着小船地做起生意来了。附近岸上来赶早市的人们踩着船头, 到摆着自己需要的货物的船上来采购,船上的人们一般毋庸上岸,即把带来的鱼鲜果菜很快卖光。待到太阳出来的时候(或者吸几支烟的时间),就心满意足地摇着小船往回行驶。有些调皮的小伙,或者水灵的姑娘,还唱着渔歌(山歌)或哼着戏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