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边屈子祠

汨罗江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往西流经平江县、汨罗市(汨水与罗江在县境内汇合),至湘阴县磊石进入湘江。它的干流长度 253 公里,流域面积达

5543 平方公里,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旧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入屈原被流放时,曾在阳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 278 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早在汉代就于此建有屈子祠,清乾隆年间屈子祠迁建于玉笥山上。

玉笥山是一座很小的山,高不过 50 米,方圆也不过两里左右。山上长满着茂盛的树林,四季青翠。山的正中央,耸立着屈子祠。它占地约七八亩, 祠的墙壁是用坚实的青砖砌成的,屋顶上盖的是金黄色的琉璃瓦。

屈子祠是正屋三进,中、后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天井里各栽有两株百年以上的桂花树。前面天井的两株是金桂,开的是黄花; 后面天井的两株则是银桂,开的是白花。每到秋天,四株桂花树竟相飘香, 整个祠内芳香朴鼻。祠的建筑为砖木结构,庄严古朴,肃穆幽雅。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块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有些碑文沤歌屈原热爱祖国、坚持真理的高贵品德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碑文则痛斥以楚怀王为首的腐败势力。游人们读着这些不同时代的碑文,对屈原的人品和抱负肃然起敬,对他的遭遇与命运深表同情。人们读了在正殿以巨木雕刻的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瞻仰了后殿矗立着重塑的屈原像,更是深深地缅仆,感概万千。特别对《屈原烈传》中说的“虽放流,顾楚国,心系怀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不容自疏⋯⋯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屈原的“念祖、爱国、忠君”的深切之情,楚人的的“翕然成风”的民性习俗,给炎黄子孙及海外异域的旅游者、研究者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在玉笥山,除了屈子词以外还有“八景”。(1)骚坛,传说屈原在此著

《离骚》。此坛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6 年),清末被毁。现在已经修复,游人不断。汨罗江畔盛传的民间传说《骚坛的传说》即源于此。(2) 濯缨桥,相传屈原曾在这里濯缨(洗帽子上的缨带)。现在已成为石拱桥, 桥下为玉水。(3)桃花侗,幽静秀雅,风光优美。传说屈原曾在此洞避暑并写过诗。(4)独醒亭,相传屈原与渔父交谈于此,屈原说过“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名。(5)望爷墩,传为屈原沉沙自溺以后,屈女女踮足墩上高处,盼望亡父魂归之地。土墩隆起,视野广远。(6)绣花墩, 传说为屈女(女■)曾在此绣过花。(7)寿星台,相传当地父老民众在此力屈原祝寿庆贺,(8)剪刀他,传说女操办丧事之后,绣成其父遗像,剪断最后一根丝线,悲愤而自刎。剪刀落入池中,故得此名称。以上这些名胜古迹及传说故事,主要是表现旧罗江畔人们对忠贞爱国的屈原的不尽怀念。因而, 尽管其中不少名胜古迹已经多年失修而渐次湮没,或者只能依稀辨认,但却仍有下少当地人和游览者慕名前来凭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