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富绕的浏阳河

如果从长度和流域面积来看,浏阳河在湘江众多支流里面并不是拔尖的。它的干流长度不过 200 来公里,流域面积也只 5000 多平方公里,比起潇水、耒水、洣水来,它只能算是“小弟弟。”然而,浏阳河在省内及国内外的显赫名声却远远超过上述渚水,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缘于著名湖南民歌《浏阳河》。这首歌从 50 年代唱到今天,从浏阳河畔唱到大江南北及海外异域。小小的浏阳河有幸同一代伟人毛泽东联系起来,因而,知名度大大提高。蜚声于世。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由于浏阳河的美丽宫绕。

浏阳河,又称浏水、浏渭河。它发源于湘赣边界的浏阳县大围山区,上游分为大溪河与小溪河,流经无数丘岗,河道迂回曲折,到双江口始汇合, 流经创阳市(原县)区,至长沙市陈家屋场进入湘江。浏阳河源头涧口巨石耸立,飞瀑而下,如悬白练;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景美丽,沿途有棋盘石、鸳鸯圳,百步滩,浏河大坝、仙人石、榔梨等风景名胜。

关于浏阳河及浏阳县(市)的来历,在浏阳河源头之一白沙(邻近江西铜鼓县)等地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当初选择县城时,官渡的书江美丽富绕的浏阳河 - 图1,古港的三口美丽富绕的浏阳河 - 图2,以及现今的县(市)址均在考虑之列。各地的民众、绅士都强调本地作县城的优势,相互争执不下。于是,只好“取卜天意”。具体的做法是:杀一只羊,祭告天地之后,把羊头砍下,抛进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上游(即浏阳河的主要支流——大溪河〕,让它随波逐流,羊头沉水的地方,便是县城定址之处。羊头从官浪老桥被抛下水,顺流而下,直到现今的县址才沉底。因此,民众不但把县城建立在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县以及此条河也就有了流羊——浏阳的名字。传说故事的情节并不曲折、复杂,但却朴实、淳厚,正像浏阳河清澈的河水一样,美丽动人。

湘东风土谚云:“浏阳三宗宝,夏布、豆豉和鞭炮。”其实,浏阳的土特产、名贵产品远不止“三宗宝”。除了上述“三宗宝”以外,还有金橘、湘绣、红继木,湖南特有的名贵花木菊花石雕(利用两亿年前生成的带天然花纹的石料雕刻的,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绝妙工艺品)以及磷、炭、花鼓戏(浏阳谚语说:“东乡的炭、西乡的旦”——“旦”指花鼓戏的小旦,浏阳花鼓戏在省内久负盛誉),“八俏”古乐(原为保存在例阳文庙的一套完整的祭孔古乐器,并有乐谱、舞谱。乐谱现存日本,舞谱及乐器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等等。这里,只选其中几种最主要的名贵特产说一说,以见例阳河富饶之一斑。

先从浏阳夏布说起吧。作为传统产品的例阳夏布,一直是湖南大宗出口的土特产之一,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东南亚等地。浏阳夏布以本省盛产的苎麻为原料,用手工法织成,故当地称之为苎麻布。它的漂染方法甚为独特。一般的白布漂白需用漂白粉之类的添加剂,而浏阳夏布则不用,只用浏阳河水漂白。即把原色夏布用石灰水加碱蒸煮后,在浏阳河水中反复漂洗, 在河滩晾晒而成。浏阳夏布织造精致,轻薄细软,凉爽透气,易洗易干,越晒越白。适宜于夏季及气候炎热的地方人们穿用。过去,浏阳夏布多用来做蚊帐。现在,则以工业用布为主。

次说浏阳豆豉。豆豉,是湖南人做菜的一种重要佐料,既香且鲜,又有营养。湖南人做菜,喜欢用豆豉、酱油、姜、葱等佐料,其中此浏阳豆豉最受欢迎。浏阳县出产的“天马”牌豆豉,味道鲜美,气味芬芳,无杂质,无

异味,为调味佳品。浏阳豆豉含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酶、烟酸、维生素 B1、B2 等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浏阳豆豉历史悠久。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豆豉姜,同浏阳豆豉甚为相似,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唐代,浏阳的道吾山、石霜寺等宝刹古寺香火旺盛,八方僧人来此云游络绎不绝。斋菜中的浏阳豆豉芳香鲜美,僧侣们吃了还不解馋,还要用佛袋装着伴随云游。于是,浏阳豆鼓也就随之四海名扬、千古不衰了。

继说浏阳金桔。湖南的柑桔在全国有名,不但产量大、品种多,而且质量优异。屈原“桔颂”赞美荆楚、沅湘之桔,脍炙人口。至于雪峰蜜桔,黔阳甜橙、安江香柚、浏阳金桔等,都在国内久享盛誉。浏阳金桔(也称“金柑”)是柑桔中的珍品之一,主要产于浏阳县一带,故浏阳县素有“金桔之乡”的美称。早在 1000 多年前,浏阳东乡就以栽种金桔而闻名遐迩。据《宋史·食货志》载:“浏邑之东,山深土满,遍地沃壤,宜于种桔。栽种数年, 果实累累。远销外埠。货银钱以资日用,可收久远之利⋯⋯”“桔,纳贡之珍品也。”金桔是一种亚热带多年常绿阔叶灌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省(区)均栽植,但只有湖南浏阳所产独享盛誉。浏阳金桔果实大似鸡蛋,果皮光滑而色泽鲜艳,肉质细嫩,汁甜味美,果肉含有多种维生素, 具有补脾健胃,化痰消气,清热法寒等功效。金桔还可加工制成金饯桔饼和金桔罐头。如果在金桔中腰纵划数刀,然后把它压扁,以白糖水煮沸数刻, 再加上胡椒粉等佐料,即成金桔花。因此,浏阳金桔既是一种珍贵的果品, 同时也是难得的药品、营养品和观赏品。浏阳金桔树型美观,叶片浓绿,银花飘香,可培植成盆桔,供人观赏,在这方面,《宋史·食货志》亦有载述: “民之墙垣内外,植之以桔,岁获大利,且花香鸟语。可以娱心志,悦耳目⋯⋯”很久以前,园艺工人就根据金桔枝条柔软,细韧、生命力强的特点, 将枝条或主干轻轻扭伤,用捆扎、摘心、抽芽、断根以及控制水肥等方式, 培植出千奇百态、品种多样的盆桔,以供人们观赏。

再来说浏阳菊花石雕。这是一种利用石料的天然花纹雕琢而成的罕见的民间工艺品,相传在 1740 年前后,在离浏阳县城 60 余公里的水和镇,当地民众有一次在凿石头砌河美丽富绕的浏阳河 - 图3时,偶然发现流经那里的浏阳河河床的青灰色岩层中有白色花纹,形状酷似菊花。十分可爱。于是,人们就称这种奇石为“菊花石”。在当地还流传着关于菊花石来历的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说是很久以前,永和浏阳河边住着一时青年夫妇,男的叫石坚,女的叫菊花。二人在用计救出窑主抢去祭窑的窑工王五之子时,不幸被窑主发觉。窑主把石坚、菊花双双抓去,逼迫他们交出王五的儿子,否则就用他俩祭窑。夫妇俩誓不屈服,双双跳入浏阳河中。河水暴涨,把窑主淹死。水退后,浏阳河里就出现了美丽的菊花石。人们都说菊花石就是石坚、菊花的化身(50 年代, 著名诗人李季曾根据这一传说故事做素材再创作了叙事长诗《菊花石》)。就在菊花石发现后不久。当地有一秀才叫欧锡蕃的,懂点雕刻,他见菊花石花纹奇特可爱,就采了一些回去,雕成砚台,高雅别致。于是,许多人都来求他雕刻,应接不暇。他便同当地木雕艺人程维达合作,开始成批雕刻生产各种石雕工艺品。1915 年,老艺人戴清新创作的菊花石雕花瓶和梅、兰、菊、竹横屏,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荣获金奖。从那以后,浏阳菊花石雕驰誉遐迩,远扬海外。在国内,1910 年浏阳菊花石雕参加南京南洋劝业会展获得两枚奖章;1937 年参加湘、鄂、赣、粤四省赛会,也获很高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菊花石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创作了许多新作品,成就更为

辉煌绚烂。

关于浏阳、醴陵的鞭炮(烟花爆竹),留到下节之鞭炮祖师神及烟花文化中去细说,此处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