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食异味

自古以来,我国南方不少地区(或民族)素有好食异味的风俗习惯。从一些史籍及文艺作品获悉,楚人有嗜鱼和喜吃熊掌、鼋(蜘蝎)的习性;楚国所产的柚子、橘子、寒菹、萍实等物,也是当时北方罕见的食品。屈原名作《招魂》中描绘的楚宫廷“异味”那就更多、更奇了,诸如:腌酸天鹅、干烧野鸭(“鹄酸■凫”)、煎炒大雁小 好食异味 - 图1(“煎鸿 好食异味 - 图2些”)、清炖甲鱼、火煨小羊(“胹氅炮羔”)、豺肉烧汤(“味豺羹只”)、酱汁乳猪、豆汁狗肉(“醢豚苦狗”)、烧烤老鸹(“炙鸹⋯⋯”)、汤泡鹑鸡(煔鹑好食异味 - 图3只”)⋯⋯

千百年以后的今天,荆楚、沅湘、巴蜀、黔地故址仍然保存了不少好食异味的习俗,在湘西、黔东一带少数民族的饮食中较为显著。湘、黔、桂、滇边界的苗族嗜好虫食,饶有情趣。诸职“蚂蚱”,“打屁虫”,蝌蚪,“春官”(蜻蜒),蜂子窝等昆虫,均在炒吃之列,而且视为桌上佳肴。湘西等地侗族传统风味中,蚌壳肉、螺蛳肉(带壳吮食)一直被当作美味;蛇,鼠, 鳅,鳝,蝌蚪,四脚蛇等也是家常菜看;幼蝉,幼蝗,土蜂蛹等虫油炸亦被当作珍贵食品;至于在甜味里带些苦涩的“苦酒”(把甜酒汁加工精制而成),更是旧时侗家待客的佳酿。水中的青苔(湘西侗胞称之为“斗”),也是侗族和傣族的“一味特殊菜肴”。此外,还有把蚂蚁作原料(并不是所有的蚂蚁都能吃,据专家鉴定,只有几十个蚂蚁品种可作原料),经过加工做成酸荞蚂蚁蛋汤或者神蜉酒,不仅是佳肴,而且还作药物(药膳或药酒)。这些民族好食异味之异之奇,实属罕见。

湘西以及南方一些少数民族为什么千百年来这么好食异味呢?探寻它们的原因也是十分有趣的。首先,由于当地的自然资源异常丰富。我国南方地广物博,气候温暖(有些地区炎热),山上、水里的物产蕴藏丰饶,可供食用的东西甚多。《墨子·公输》篇云:“楚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江汉之鱼。鳖、鼋、鼍天下富。”《玉烛宝典》说得更为明白:”菹龟蒸鲤, 南方好食水族耳,非内地所行。”所以,《楚辞·大招》说的“恣所尝只”, “恣所择只”(随您的嗜好来尝啦,随您的意思选择啦)并非妄言。

其次,在物产富饶的地区,人们的饮食不完全是为了充讥裹腹,而是在寻求美食、享受和乐趣。因此,人们往往根据爱好、审美、时令、传统等多方面的因素对食物加以选择和加工,自然而然地形成对某些食物的偏爱,执着或者回避、禁忌(与图腾信仰有关)诸种不同的饮食心理和习俗,因而出现了日常食俗,岁时食俗,信仰食俗,礼仪食俗等不同的饮食习俗风情。

再次,也与气候,保健等方面有关。湘西、黔东一带侗族地区气候潮湿, 且多岚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为了预防和治疗,侗族食俗中喜喝苦茶、苦酒,帮助消化或用以止泻。至于蚂蚁用盐、辣椒拌合自下,其味酸辣,据说可治瘴气及除虫。

最后,传统风味,习以为常。前面说嗜酸喜辣的原因已经谈过,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