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祖师神及现代烟花文化

前面“美丽富绕绕的浏阳河”中,已从物产富绕的方面提到鞭炮,现在再从习俗风情的角度来说它。鞭炮(或称“烟火”。“烟花”)是浏、醴、萍(江西萍乡)一带誉满中外的名优特产,浏阳鞭炮的名气更大;近年来醴陵市烟花发展迅猛。中国湖南国际烟花节已经分别在浏阳、醴陵、长沙举行过三次,对加强”湖南走向世界“和促进外资等方面起过很好的作用。

自然,浏阳、醴陵一带的鞭炮的繁荣并非近年才出现,而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的,这从浏、醴、萍等地长期供奉鞭炮祖师神的习俗以及古籍载述可以看出。

旧时,浏、醴、萍一带许多鞭炮艺人都尊奉李畋为行业的祖师(或先师)。相传,农历四月十八日是李畋的生辰,每到这天,做鞭炮行业的人家都焚香点烛,献上三牲(鸡,肉,鱼),向李败先师神位叩首作揖,虔诚祭祀,祈求福佑。做鞭炮的工人还要休息一大。醴陵连塘等地,解放前还有过李畋先师会,24 人参加,每人出 3 桶谷,用它的利息来买肉买菜欢度先师生日,以吃喝来敬先师。先师生日的前一夜,铳炮冲天,十分热闹。

李畋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成为鞭炮行业的祖师神的呢?据说,李畋为唐代人,原名李世宗,因避皇帝李世民(唐太宗)的讳,改名李畋,曾住“吴头楚尾”的麻石。唐太宗的丞相魏证曾在睡梦中斩过一条孽龙,孽龙的弟弟恨透了李世民,日日夜夜到宫廷殿堂来吵闹,弄得皇帝不得安宁。唐太宗命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将手持铜鞭守护他的寝宫,还令李畋另想良策“保驾”。李畋果然想出一个良策:用小竹筒,内装硝磺,随时爆响,山鸣谷应,好不威风!唐代初年,征战不息,疾病流行,百姓苦不堪言,四处逃亡求主。于是,李畋就用上述办法驱风散瘴、惊吓邪恶,很有效。后来人们就放炮竹用来除邪散瘴了,并尊奉李畋为鞭炮行业的祖师神。

其实,鞭饱和炮竹并非唐代才有,最初的创始人也不是李畋(李畋成为鞭炮的“先师”或“祖师神”,不过是民间司空见惯的”附会”的产物罢了)。据唐代《异闻录》所载:“李畋居山中,邹人仲叟为山魈所祟。畋命旦夕于庭中用真竹著火爆炸,鬼方惊遁。”可见李畋用此驱鬼的,乃是原始的爆竹, 决非鞭炮。清代翟灏《通俗篇》考察了这个问题,说得十分清楚:“古时爆竹,皆以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又日爆仗,亦即爆竿。以后编结成鞭称曰鞭炮,再取其形,亦名编爆,乃取其意也”。编结加工和状如长鞭,便有了“鞭炮”的名称了。

至于原始的爆竹的渊源及其流存的历史,那就更为古老了,可以上溯4000 年前的燧人氏时代。其时,我们的祖先在烤火烧竹子时,发现火光和竹子爆炸声能使凶残的野兽逃遁,因而,想象爆竹也能驱鬼除魅。所以过年时, 也就有了“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的古俗。而且,千百年来一直沿袭。

以上这些,主要是说明爆竹、鞭炮在我国的古老历史及其风俗承袭。下面,再说说它在近现代的发展——烟花文化。

据《浏阳县志》载,早在 1885 年(清末),浏阳鞭炮已远销朝鲜、日本、印度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国以后,浏阳的鞭炮生产更为蓬勃发展,成为

该县最大的手工业。现在,浏阳鞭炮畅销欧、亚、美、非、大洋洲的 100 余个国家与地区,誉满寰球。

浏阳过去主要生产响爆,即现在的鞭炮。建国以后,除继续生产鞭炮外, 着力于发展烟花。由于采用先进的化学火焰着色剂和安全氧化剂,烟花的品种大大增多,由原来的 10 多种发展到了现在的 300 余种。济阳生产的鞭炮—

—烟花诸多品种中,以燃放时“响声宏亮,气味芬芳”和特有的“梅花散纸” 形最为著称。烟花类又可分为礼花弹,大型火花、盆花、架上烟花、高空火箭、低空火箭、地面烟花、手持烟花、旋转烟花、舞台烟花、发令纸和土火箭等 12 个种类。其中“红灯牌”烟花爆竹,在国际市场上早已成为名牌产品,

在 1986 年摩洛哥国际烟花节比赛中获第一名。到 1986 年 3 月,醴陵的烟花爆竹产品多达 13 类、48 型、3000 余个品种。其中“特殊效果类”、“礼花弹类”、“旋转升空类”等还广泛吸收了近现代军事烟火剂的技术。

如果说我国古代的爆竹,鞭炮主要社会功能在于宗教礼仪、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话,那么,近现代烟花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以下三个方面体现得较突出: 第一,广泛作用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火药的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导致了军事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则又促进了民用鞭炮、烟花的多样化。中国花炮技术的西传,在西方先进科学文化条件下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和国民经济领域,从而推动了军事工业和经济事业的大力发展。第二,沟通人际关系,促进物质文化交流。鸣鞭炮,放烟花,除了礼仪、娱乐方面的社会功能以外,它还在沟通人际关系,缓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民间红白喜事(婚丧等)中用鞭炮、烟花烘托气氛、交流情感的作甲甚为明显。烟花的出口,不仅获得经济效益, 而且也是民族文化交流诸如(造型、包装、燃放方法、品种名称——诸如“鬼踢腿”、“八仙过海”、“西天取经”、“炮打襄阳城”之类的)具体方式之一。第三,有关鞭炮、烟花的古今文学成为珍贵的文化史料。我国历代关于花爆的各种文字、图画可以说是车载斗量,它们为文字、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民俗等学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文化史料。比如汉代东方朔《神异记》载 2200 年前,“西方山中有人马,其长尺余,一足,性不畏人,以竹著火中,火朴哔有声,而山臊海惮远去。”这个传说轶事表明,汉代己用爆竹来辟邪驱鬼了,颇有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社会价值。又如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第五十回等处,对鞭炮、烟花作了描绘,写得相当细致入微, 生动活泼。

我国烟花爆竹的主要产地,除了湘东的浏阳、醴陵以外,还有江西的萍乡、万载、进贤,广东的东莞、南海,广西的合浦、浦北,河北的辛集、晋具等县市。

我国烟花爆竹燃放起来,声色具佳、丰姿多彩,有些像火树银花,灿烂夺目;有些如飞瀑流泉,心旷神怡;有的酷似龙游太空,活灵活现;有的活像喷泉诵水,珠明玉溅;有的又似金盘银盏,空中玉环;有的犹如雨后彩虹, 放射异光;有些仿佛仙女下凡,飘然而降;有些好比鲜花盛开,红绿相间, 构成立体花盘奇观;有些恰似西双版纳孔雀开屏,绚丽多姿,给人以下尽的美的思索⋯⋯总之,我国现代烟花制作,构思大胆,造型精巧,设计新颖, 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美丽的烟花,达到了流光溢彩,声色高雅,景象奇观,璀灿多彩的燃放效果。湖南浏阳的红灯牌“大地花开”、“地舞鲜花”, 金猴牌“乳燕飞舞”;醴陵的红灯牌“小礼花弹”、“电光彩炮”、“大彩炮”、“小蜻蜓”;江西萍乡的花篮牌“八彩明珠”等都是国优级烟花爆竹。

前面已经说过,浏阳是我国传统的“花炮之乡”;更确切地说应该是:

发源于江西萍乡,流经醴陵。株洲的渌水是我国现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烟花爆竹的“王国”和“花炮之乡”爆竹的“王国”。将会作出更多、更大、更出色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