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 大战的开始和 1914—1916 年的战争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之间矛盾的发展以及它们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终于酿成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年,奥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点燃了这次大战的导火线。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夫妇访问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并且准备到接连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视察军事演习。斐迪南是奥国军人党首领,一向主张侵犯塞尔维亚。他这次访问的波斯尼亚,1908 年被奥国吞并,居民大都是塞尔维亚人。塞尔维亚认为,斐迪南的波斯尼亚之行是挑衅行为,引起了具有民族情绪的塞尔维亚青年的强烈愤慨。塞尔维亚秘密爱国军人组织“黑腕”积极活动起来,准备暗杀活动。6 月 28 日,斐迪南的车队驶过萨拉热窝狭窄街道的时候,“黑腕”成员青年学生加·普林西普开枪打死了斐迪南夫妇。

萨拉热窝的枪声引起了强烈反响,世界面临爆炸性的局势,其关键在于奥国决定借此事件作为摧毁塞尔维亚的口实,虽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塞尔维亚政府直接参与了刺杀事件的策划。奥国在行动之前要取得它的盟国德国的支持。德国政府认为要尽一切可能使它唯一可靠的盟国不致削弱,因此在 7 月初的波茨坦双方代表的谈判中,保证支持奥匈帝国采取的行动。7 月 23 日, 奥匈帝国政府向塞尔维亚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塞尔维亚正式谴责一切反奥宣传,查禁一切反奥的出版物和社团,开除学校的反奥教师,撤销曾经支持反奥宣传的任何官员。此外,奥国还无理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允许奥国官员帮助查禁反奥宣传,允许奥国法官参加审判萨拉热窝事件的被告。这些要求统限于四十八小时之内答复。7 月 25 日,塞尔维亚政府把复文交给奥国使节,答复很温和,语气很和解,除最后两点严重损害塞尔维亚主权的要求以外,其余要求都接受了。而且塞尔维亚还表示,愿意把争端提交国际法庭解决。奥国借口塞尔维亚没有满足它的要求,于 28 日悍然对塞尔维亚宣战。

塞尔维亚当时是个小国,但是沙皇俄国站在它的背后。俄国在巴尔干一向怀有扩张野心。它看到,如果听任奥国压服塞尔维亚,它在巴尔干的地位就会削弱,而这是它决不能接受的。奥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后,俄国政府发布了军事动员令,俄国的盟国法国保证全力以赴支持俄国。7 月 31 日,德国政府向俄、法两国同时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停止动员,要求法国在未来冲突中保持中立。它的要求遭到拒绝,德国分别于 8 月 1 日、3 日,先后对俄、法宣战。

在一个多月的过程中,英国政府表面上致力于调和冲突,想使冲突各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实际上是在窥测时机,寻求人民可以接受的参战借口。8 月 2 日,德国政府无理要求比利时政府假道,让德军过境进攻法国。这就破

坏了比利时永久中立的国际地位,而这是 1839 年得到列强保证的。比利时拒绝了德国的无理要求,同时呼吁英、法、俄诸国保护它的中立地位。英国要求德国尊重比利时的中立,遭到拒绝,它就在 8 月 4 日对德宣战了。交战双方阵营分明,一方为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国,帝国主义之间的大战就这样开始了。

三国同盟的另一成员国意大利望风转舵,待价而沽。战争开始的时候,

它借口德奥进行的不是防御性的战争,拒绝承担条约义务,在一段时间内宣布中立。1915 年 4 月,英、法、俄在伦敦同意大利签订秘密条约,保证战后议和时满足意大利的许多领土要求。5 月间,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战争爆发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方面作战,战争越出了欧洲范围。1915 年和 1916 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分别参加到同盟国一方和协约国一方。后来还有许多国家权衡利害关系,相继参加协约国一方。

就交战国家说,双方的帝国主义国家都打算借战争达到自己的掠夺目的:夺取新领土,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举例说,德国作战为的是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并吞法国的铁矿区,攫取东欧的粮食、原料产地和俄国波罗的海沿岸的属地。英、法、俄、意先后缔结协定,规定它们要怎样分割奥匈和土耳其的领地。日本参战,目的在于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马绍尔、加罗林和马里亚纳诸群岛;攫取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进一步侵略中国。从战争目的上看,这次大战对交战双方的大国说,都是侵略性的帝国主义战争。对塞尔维亚等一些国家说,它们作战具有民族解放或反抗侵略的意义, 但是这改变不了这次大战的整个性质。

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和德国的战略计划 交战双方的帝国主义集团对于战争准备已久,战争一爆发,双方都集中了巨大的军事力量,在进行最初的大战役以前,协约国动员了六百一十多万军队,同盟国动员了三百五十多万军队,双方拥有的大炮都在一万三千门以上。厮杀不仅会是血腥的,而且会是空前规模的。

在力量对比上,交战双方各有自己的有利条件。就同盟国集团说,德国久有作战准备,军队组织好,装备优良,指挥系统也好。同盟国还在战略地位上占优势,参战诸国地理上连成一片,处于内线作战地位,调动兵力比较方便灵活。协约国集团在人力上占优势;工业力量较强;海军力量占绝对优势,战争开始时拥有二十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形势艘主力舰,比同盟国多六艘,巡洋舰、驱逐舰、潜水艇更具优势。因此,协约国不仅能控制海洋,便于取得粮食和作战物资的补给,而且有力量封锁对方,使它们困乏。从战略上讲,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这对它是极为不利的。俾斯麦

任德意志帝国首相的时候,力图避免东西两线作战的局面,也就是避免腹背受敌。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法俄结盟以后,德国在东西两方都面对强敌, 一旦发生战争,它既得在东线对俄作战,又得在西线对法作战。要想取胜, 只能靠军事行动迅速,在俄国充分动员起来发挥力量以前,集中力量击败法国,回头对付俄国。就是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德国总参谋部拟订了作战计划,那就是早在 1905 年由德国参谋总长史里芬制订的“史里芬计划”。

“史里芬计划”规定,德国在两线作战,设想在极短时间内结束战争。战争一开始,德军用七十八个师攻击法国,用九个师对付俄国。进攻法国的军队,左翼八个师,固守法、德之间设防巩固的国界;右翼七十个师组成一支包抄作战的庞大部队,侵入比利时,越过未设防的法国北部,沿着海岸推进,强渡塞纳河,从西面然后从南面越过巴黎,把法国主力部队压缩到巴黎以东地区加以歼灭。迫使法国投降以后,德军主力东进,会同奥军,闪击俄军,战而胜之。计划预定战争将在三、四个月里以德奥取得全线胜利而结束。这个计划建立在这样的主观愿望的基础上,即比利时无力抵抗,法军不堪一击,俄军动员迟缓,英国不会立即参战。集中庞大兵力,迅速从右翼战胜法

军是计划的关键。因此史里芬在临死前再三叮嘱:“切莫削弱我的右纵队。”

1914—1916 年的战争进程 战争一开始,欧洲形成了几条战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构成了西线,那里主要是英法军队对抗德国军队。从波罗的海南岸直到罗马尼亚构成东线,那里是俄国军队对抗德奥军队。沿多瑙河和萨瓦河组成巴尔干战线,那里是奥匈军队对抗塞尔维亚军队。此外, 在亚洲的南高加索,有俄土军队交战。在两河流域和巴勒斯坦,有英土军队交战。欧洲的西线和东线对这次战争起了决定作用,西线尤其是关键。

1914 年 8 月 4 日,德国军队侵入比利时,一开始就在比利时的边境要塞列日遭到顽强的抵抗。比利时人对德军的抵抗,出乎德国的意料,而且起了阻滞德军挺进的作用。英法联军初败于比利时境内。8 月下旬,毛奇将军 总指挥下的德军深入法国北部,向巴黎推进。9 日 3 日夜间,法国政府从巴黎撤往波尔多。当时,法军总司令霞飞已在马恩河和塞纳河之间重新配备了力量,其中包括英军。9 月 5 日,英法军队转入反攻,展开了“马恩河战役”。参加这一战役的双方军队计有一百五十万多人。9 月 9 日,德军被迫撤过马恩河,向安讷河一线退却。第二天,法军总司令霞飞的战报向世界公告:“马恩河之战以确定无疑的胜利而结束”。以后几个月,德军和英法军队都力图控制法比边境地区,德军特别想占领从敦刻尔克到布伦的滨海地带,以切断英法来往的捷径,但是没有达到目的。到年底,西线呈胶着状态。双方的战线上都构筑了深壕固垒,在战史上出现了借助于工事的阵地战。“史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但是由于主观设想破产,加上毛奇被迫抽调兵力,增援东线,计划破产了。战争显然要拖下去,而德国的资源是不足以应付持久战的。

在东线,8 月中下旬之交,两路俄军先后越过俄国边境进入东普鲁士。德国不得不从西线抽调一些军队去对付俄军的进攻。8 月底到 9 月中,兴登堡指挥的德国军队,利用两路俄军没有密切配合作战的弱点,先在马祖尔湖地区歼灭了一路俄军,这就是著名的坦能堡战役。然后德军进攻另一路俄军, 迫使他们败退。德军进入俄境。在这同时,俄军挫败奥国军队,深入奥国东北地区。到年底,东线沉寂了,交战双方的军队也在阵地里对峙着。

1915 年,德国打算占领俄国的大片领土,迫使它退出战争。德国想控制巴尔干,打开直接通往土耳其的道路。根据这种战略目的,德军在东线发动了强大的进攻,占领了俄国的大片领土,把战线推到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但是没有达到迫使俄国同它议和的目的。

这一年,英、法、俄把意大利拉入协约国集团,意奥边境上又形成了一条战线。在那里,意军同奥匈军队作战,没有进展。同年 10 月,在巴尔干战线,在德、奥、保三国军队的夹击下,塞尔维亚的军队溃败了。许多塞尔维亚军队假道阿尔巴尼亚,退到亚得里亚海的科孚岛重新编制起来。

对空射击

德国 5.9 吋口径榴弹炮德军在东线的进攻没有达到消灭俄国战斗力量的目的,1916 年它在西线以法国凡尔登要塞为目标,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凡尔登在法国的东北边境,是巴黎的前卫,又是法军整个战线的支撑点。1916 年2 月下旬,德军以强大的火力,猛击凡尔登。他们预计 2 月底德皇能在凡尔登的广场上阅兵。但是凡尔登的攻守战一月一月地拖下去。为了牵制西线德军的进攻,俄军在东线发动了攻势。7 月初,英法军队又在法国北部索姆河

发动了一次大战役。在那里,英军首次使用坦克。凡尔登和索姆河的会战, 都持续到年底。在这两个战役中,伤亡近两百万人,结果双方都没有突破对方的阵地。

凡尔登和索姆河的战役还在进行的时候,德、奥、保三国军队联合进攻罗马尼亚。12 月,罗马尼亚的首都陷落。

战争的前两年,交战双方都把海军的主力舰队留在基地:英国海军大多集中在不列颠的北部港口,主要是在斯卡帕湾;法国海军大多集中在地中海港口;德国海军集中在赫尔戈兰、基尔港和威廉港。它们都不敢冒险开出主力舰队进行海上决战,只有双方的分遣小舰队在大洋上和北海水域有过小的战斗。协约国以它们的海军优势力量加紧封锁对方。德国看到潜水艇在海战中的巨大作用,1915 年 2 月开始用“无情”潜艇战对付协约国,以破坏协约国特别是英国的物资和粮食运输。由于海上封锁,德国处境日益恶化。1916 年,德国指挥部为了突破封锁,决定海军出击,这就在北海发生了这次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这次海战于 5 月 31 日到 6 月 1 日在丹麦以西的海上进行。英国舰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是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德国海军上将提尔匹茨讲到日德兰海战的后果时写道:“仍然保持中立的国家已对我们的最后的胜利丧失了信心。”此后,德国主力舰队就停在军港里,不敢到海上去进行较大的海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