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第一节 普法战争

战争的起因 萨多瓦战役决定性地结束了普奥战争,又标志着另一次战争——普法战争开始酝酿了。

普鲁士国王本来要乘胜向维也纳进军,俾斯麦却竭力劝阻。他说:“我们必须在法国还来不及对奥地利采取外交行动施加影响以前,迅速结束战争。”事实上,他已经在考虑下一步了。奥国战败,普鲁士崛起,意味着法国优势的消逝。这正如法国政客梯也尔在萨多瓦战役之后哀叹的:“已经发生的事对法国说是四百年来所遭受的最大的灾难。”拿破仑三世内心烦恼, 表面故作镇定。他幻想普鲁士因其权势的增长而让法国得到补偿。但是论力量,论意志,论手腕,他都敌不过俾斯麦。

还在普奥议和以前,拿破仑三世就命令法国驻柏林大使向普鲁士传递信息,如果普鲁士同意法国的东北部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法国就能赞同普鲁士在德意志境内的领土吞并。俾斯麦开头不表示意见,要法国大使就法国的要求写成书面照会。法国一提出正式要求,立即遭到拒绝。俾斯麦还借报纸之口,把法国的要求暴露出去,使法国在外交上遭受一次丢脸的挫折。但是,拿破仑三世心犹不死,相继要求吞并比利时、卢森堡。比利时的独立是得到欧洲许多国家包括法国的保证的;卢森堡当时同北德意志同盟的关系密切。这些要求都一一遭到普鲁士的反对。因此,普法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普鲁士参谋总长毛奇期待战争的到来。他说:“没有什么比战争更受欢迎,它终究是必来的。”为了稳定他那摇摇欲坠的统治,拿破仑三世也把对普战争看作手中的王牌。

1870 年夏,欧洲局势似乎特别宁静,突然间,战争风云因西班牙王位的继承问题而起来了。

早在 1868 年 9 月,西班牙女王伊萨伯娜因陆军和海军的反对而流亡国外,王位虚悬。西班牙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到那里去找一个合适的君主呢?一两年间,考虑了七个候选人,终于在 1870 年 6 月选择了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族的一个亲王利奥波尔德。这引起了法国的嫉妒、恐惧和不安,抗议发到柏林,形势紧张起来。法国外长格腊蒙在议会发言指出,如不撤销这个候选人,法国将把它看作战争的原因。法国总理奥利维耶接着说:“政府希望和平,衷心希望和平,但必须是体面的和平。”俾斯麦是支持利奥波尔德登上西班牙王位的,始终以对法挑战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利奥波尔德经过一些人劝说,在 7 月 12 日放弃作为候选人的资格,一场风暴似乎过去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法国政府犯了致命的错误,命令它的驻柏林大使直接要求普鲁士国王保证今后也不支持霍亨索伦王族的人继承西班牙王位的要求。7 月 13 日,普王在休养地埃姆斯彬彬有礼地接见了法国大使,但是拒绝了法国的无礼要求。当天下午,普王接到利奥波尔德的决定的消息,立即派人告诉法国大使,说他认为事情已经结束了。

俾斯麦对普鲁士国王同法国大使的谈判深感不满,曾想辞职以示抗议。就在这时,他收到国王从埃姆斯发来的电报。国王在电报中说到法国大使提出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说到他得悉利奥波尔德的决定以后,即派随从告诉法国大使,说事已过去,他不再为此事会见他了。电报还允许俾斯麦把事件

原委通知报界。俾斯麦接到电报的时候,正值他同陆军部长房龙和总参谋长毛奇共同进餐。他问他们对法作战能否确保胜利,他们对他作了肯定的回答。俾斯麦提笔修改电报,然后把电报送交报界。消息一发表,在普法双方都引起了很大的激动。在普鲁士人方面,认为法国提出了无礼的要求;在法国人方面,认为普王无理拒绝接见他们的大使。双方都以为自己一方受了侮辱。法国政府认为,为了维护它的尊严,必须进行战争,作出了开战的决定,并且得到议会的支持。1870 年 7 月 19 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

普法战争的爆发有它复杂的原因,埃姆斯电报只是一根导火线。而且导致战争爆发的还不是因为埃姆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因为对此事的歪曲报导。

普法战争 战争开始,欧洲普遍相信法国将赢得胜利,因为法国军队是欧洲当时第一流的军队,训练有素,很有战斗精神。法国当局十分自信,首相奥利维耶说,他是怀着“轻松的心情”宣战的。陆军部长在议会里吹嘘说一切都准备好了,连士兵绑腿上的最后一颗钮扣都准备好了。法国的主力作战部队莱茵军团以进攻的态势部署在德法边境上。7 月 28 日,拿破仑三世到达洛林的战略要地麦茨,第二天接受了指挥大权。当时,德军的集中远未完毕,如果法军突袭渡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等地进攻,就可以截断德意志的南北联系,打乱普鲁士的动员工作,各个击破从各地开到战场上的德军。但是,拿破仑三世发现,他面对的敌人不是一个普鲁士,而是一个德意志民族;他现有的兵力不足以发起主动的进攻。同时,法国国家机器的腐朽立刻暴露出来,例如军事准备不足,军需品迟迟供应不上,拖延了军事行动。8 月初,到达前线的德军已经取得了兵力上的优势,它的炮兵、侦察、地理知识都胜过法军,民族感情迸发。战场上的优势和主动权转到了德军手里。

8 月 4 日,德军攻击法军右翼前哨维桑堡,首战告捷,打开了进入法国亚尔萨斯的门户。法国急欲报复,巩固军心,莱茵军团右翼指挥官麦克马洪把所属部队调向维桑堡方面。8 月 6 日,德法两军在维桑堡西南的维尔特会战,法军又被赶出阵地。同一天,德军在洛林的福尔巴赫战役中,又击败了法军中路主力。三天之内,法军在边境三战中连续失败。莱茵兵团从边境上退却,德军跟踪追击,战争移到了法国境内。

边境三战失败,奥利维耶内阁倒台,八里桥伯爵取而代之。实际大权掌握在皇后欧仁妮手里。麦克马洪率领的右翼法军,急向夏龙退却。中路和左翼法军,向麦茨退却。法军究竟应当退到哪里,成了关键性的战略问题。军事专家普遍赞同把前线法军撤到巴黎附近,准备在巴黎毗邻地区打下一次战役。但是巴黎方面深恐法军退到巴黎会引起革命,危及第二帝国的统治,决定让拿破仑三世和巴赞统率的法军退守麦茨。拿破仑三世把指挥权交给巴赞,自己到了夏龙。当时,德军一、二军团尾随巴赞,迂迴到了麦茨的西南; 第三军团楔入麦克马洪和巴赞统率的两支法军之间,不容他们会合。巴赞犹豫不决,直到麦茨已经被围,才决定突围而出。8 月 16 日和 18 日,两支法军分别在马尔斯—拉—土尔和格腊维洛特被德军击败。他们同巴黎的联系被切断了,二十万人被困麦茨。这是战略错误的一个结果。

麦克马洪在夏龙得到增援的人数不少,士气很低。这支军队开到哪里, 又是一个战略决策问题。同样出于政治原因,巴黎坚持要麦克马洪带领部队解麦茨之围。楔入巴赞和麦克马洪两部分法军之间的德军第三军团,威胁着麦克马洪部的侧翼,使他不能直接向东行军,只好绕道北路。德军以其优势

兵力,围城打援,双管齐下。8 月 30 日,麦克马洪到达色当一带。从 8 月底

到 9 月 1 日,麦茨法军突围,经过三十多小时的苦战而失败。色当城下会战, 法军一再受挫,麦克马洪负伤而临时易帅。法军被赶进色当城内,9 月 2 日, 色当投降。随麦克马洪而来的法国皇帝以及元帅、将军、官兵总共十万四千人都作了战俘。巴赞的部队没有解救出来,麦克马洪的部队又赔了进去, 这是战略错误的另一结果。

色当投降标志着普法战争第一阶段结束。此后,战争的性质起了变化。在德国方面,“战争失去了防御性质而变为反对法国人民的战争。”

巴黎革命和“国防政府”投降 色当投降的消息传来,最初巴黎不相信是真。9 月 3 日,八里桥伯爵宣布了拿破仑三世打来的电报:“军队已被击败并已成为战俘,我自己也是一个战俘。”议会还希望能控制局面,有些政客幻想在名义上保持皇后的权力。但是巴黎人民已经行动起来,9 月 4 日的革命把第二帝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一些代表人物组织临时政府,名为“国防政府”,以巴黎总督特罗胥为其首脑,兼任陆军部长;以法夫尔为外交部长,甘必大为内政部长。皇后欧仁妮为了逃避人民的惩处,悄悄逃到英国去了。

德军取得色当战役的巨大胜利,继续深入。它的第三军团和色当战前建立的第四军团,直搏巴黎,9 月 19 日开始围城。巴黎有八万正规军,十一、二万流动自卫军;还有经过扩充最后人数达到三十万以上的国民自卫军,其中由工人组成的各营是十分自觉并坚决作战的。围城期间,资产阶级共和派著名代表人物、内政部长甘必大乘汽球飞出巴黎,到外省组织援军。他以旺盛的精力和爱国热忱到处号召,组织了六十万人的队伍。战争的第二阶段, 法国的局面并不是注定无望的。

巴黎的攻守战成为胜负所系的中心环节,麦茨法军的命运又关系到战局的发展。但是,巴赞是第二帝国的鹰犬,他不是全力作战,却一心想恢复第二帝国的统治。麦茨军民都愿继续战斗,当地的供应并未枯竭,而巴赞却于10 月 27 日率领十七万三千法军向德军投降了。听到麦茨投降消息,甘必大惊呼:“巴赞背叛了我们。”此后,围困麦茨的德军第一军团开往巴黎以北地区,第二军团开往巴黎以南地区。他们牵制和打击了法国新组成的、准备开往巴黎解围或同巴黎守军配合作战的军团。“国防政府”首脑特罗胥犹豫不决,害怕巴黎人民甚于外敌,组织巴黎出击软弱无力,甚至有意造成重大伤亡,破坏抗敌情绪,企图让军民相信不可能继续保卫巴黎,为他的投降政策制造一个借口。法国的形势不断恶化,1871 年 1 月,在巴黎西南的勒芒战役、北边的圣昆廷战役和东南的贝尔福战役中连续失败。1 月 28 日,“国防政府”的外交部长法夫尔同俾斯麦签订了《停战和巴黎投降协定》。卖国的“国防政府”向德国投降,普法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