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巴尔干问题

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和“东方问题” 早在十四到十六世纪,土耳其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军事封建帝国——奥斯曼帝国。当资本主义开始在欧洲确立和发展的时候,奥斯曼帝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它竭力以扩大军事力量和推行侵略战争来拯救帝国的瓦解;但事与愿违,反而造成军事失利、国库空虚。土耳其素丹为了保持他风雨飘摇的腐朽统治,对农民不断增加地租和捐税,这严重地破坏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业濒于破产。在素丹横征暴敛和外国商品竞争的打击下,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纷纷破产。安卡拉的三百家呢绒手工工场,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只剩下四家了。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又是一个“民族的监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以及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例如在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官吏和地主大部分是土耳其人,大都信仰伊斯兰教,而被剥削阶级的农民是斯拉夫人,大都信仰基督教。十九世纪的奥斯曼帝国,由于内忧外患,已处于气息奄奄即将崩溃的前夕。

伴随着帝国的日益衰败,欧洲列强相竞争夺这个“欧洲病夫”的遗产。由于奥斯曼帝国处于欧亚非之交的枢纽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例如谁将掌握黑海的门户——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谁就成为黑海的主人, 并控制通往东方的重要道路,称霸于欧洲,列强对土耳其的争夺极其尖锐复杂,以致十八世纪末年以来“东方问题”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所谓东方问题:第一就是欧洲列强围绕瓜分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他们相互牵制不使某一方单独吞噬这块肥肉;第二就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巴尔干各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由于列强的插手和干预,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经历了坎坷的道路。这两方面的问题又错综复杂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巴尔干问题久经纠缠,成为国际冲突的症结, 巴尔干也就成了欧洲的“火药桶”。

巴尔干各族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十九世纪以来,巴尔干半岛的各族人民仍然前赴后继,争取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独立。希腊人民经过独立战争得到了独立。塞尔维亚人民经过两次起义,在 1829 年取得了自治地

位。罗马尼亚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于 1859 年实现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的真正联合,奠定了近代罗马尼亚国家的基础。门的内哥罗早已独立, 只是还没有取得国际上的承认。但是,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奥斯曼帝国仍统治着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保加利亚、东鲁米利亚,这两个地区的居民属保加利亚族;波斯尼亚、里塞哥维那,居民属塞尔维亚族;马其顿, 居民属塞尔维亚族、保加利亚族、希腊族;阿尔巴尼亚,居民属阿尔巴尼亚族。保加利亚族和塞尔维亚族均属斯拉夫人血统。

七十年代,巴尔干各民族的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875 年 7 月爆发了黑塞哥维那反抗土耳其的起义,随后扩展到波斯尼亚。1875 年到 1876 年保加利亚人民两次起义。嗜杀成性的土耳其素丹,对起义者进行大规模的残杀。土耳其的武装仅在几天内,就屠杀了一万五千保加利亚人,毁掉七十九个村镇。巴尔干人民并没有被血腥的镇压所吓倒,不断起义,而且起义规模愈来愈大。门的内哥罗和塞尔维亚要求土耳其不要把军队派往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它们的要求遭到拒绝,两国于 1876 年 6 月都对土耳其宣战。

一向都企图从“东方问题”浑水摸鱼的欧洲列强又插手了。俄国、英国、奥匈帝国都利用奥斯曼帝国的危机,以各自持有的野心积极干预,趁火打劫, 企图一箭双雕,达到它们镇压民族解放运动和分赃的恶罪目的。

沙皇俄国为了实现它梦寐以求、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长期以来,一直觊觎土耳其。早在彼得一世时,为了控制黑海,1695 和 1696 年,曾两次南下远征,占领了亚速夫,但并未夺得黑海的出海口。十八世纪以后沙俄频繁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攫取了黑海北岸直到多瑙河口的广大领土。十九世纪, “俄国熊认为病人已奄奄一息了,应当吃掉他。”沙皇为了骗得巴尔干人民的信任,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引诱巴尔干半岛斯拉夫人,陷入他的圈套。马克思说:“每当他看到土耳其政府似乎加强,或者看到一个更大的危险,即斯拉夫人要用自己的力量谋求解放,从而威胁到他对土耳其的计划时,他就会侵入这个国家。”

英国是沙皇在巴尔干半岛的重要竞争者,力图阻止俄国成为黑海和地中海之间两个海峡的主人。特别从 1869 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从欧洲到印度的航程缩短了八千到一万公里。印度是“不列颠王冠上的宝珠”,因此这条路线被英国视作英帝国的生命线。英国不愿俄国海军出现在地中海,对这条航线造成威胁。英国还想使土耳其素丹成为它的傀儡,变土耳其为自己的殖民地。所以,英国政府要维持土耳其的“现状”,维持素丹的统治。

巴尔干的另一个主要竞争者是奥匈帝国,它力图占有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奥匈帝国境内也有几百万斯拉夫人,因此它担心汹涌澎湃的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会成为奥匈帝国境内斯拉夫人效法的榜样。它一方面支持奥斯曼帝国,以便阻止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沙俄南下;另一方面又想瓜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欧洲领土。

俄土战争和柏林会议 沙皇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遭到失败。它一时削弱了,但是它决未放弃在巴尔干和中东的侵略政策。塞尔维亚对土耳其宣战以后,俄国就积极着手进行武装干涉。俄国为了使奥匈帝国在俄土战争中保持中立,1876 年 7 月 8 日沙皇和奥皇在波希米亚的莱西斯塔特城堡会谈,并取得协议。一旦俄土战争爆发,奥匈帝国保持中立;作为奥匈保持中立的条件, 俄国同意它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大部分地区。

塞尔维亚对土耳其宣战以后,俄国派出四千志愿军,其中包括许多军官到塞尔维亚。沙皇俄国在军事上和外交上加紧活动,于 1877 年 4 月 24 日向土耳其宣战。5 月间宣布独立的罗马尼亚也对土耳其宣战。俄国投入十八万五千陆军,进攻土耳其,6 月底渡过多瑙河。战争暴露了沙皇政府的低能, 俄国的军事进展迟缓。1878 年 1 月,俄军攻占亚德里亚堡,并继续向伊斯坦布尔推进,引起了英奥的惊惶。2 月英国把军舰开入马尔马拉海,实行海军的部分动员。英国威胁说,俄军进入伊斯坦布尔,将与俄国断绝外交关系。奥匈也声明,俄国占领伊斯坦布尔,它就召回自己的大使。已经精疲力竭的沙俄,不敢冒与英奥冲突的危险。1878 年 3 月 3 日在距离伊斯坦布尔十二公里的地方,俄土签订了圣斯特法诺和约。根据这个条约,建立一个“大保加利亚”,它的领土东达多瑙河,南抵爱琴海,东鲁米利亚和色雷斯均属于它; 土耳其承认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完全独立,保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治;土耳其对俄赔款,并割巴统等地给俄国;俄国此外还取得比萨拉比亚的西南部分,等等。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得到了巨大的扩张。这无疑影响到英国和奥匈的利益。因此,英奥对圣斯特法诺和约非常不满,

要求召开国际会议修改这个条约。德国也表示赞成。沙皇俄国看到自己完全陷于孤立的地位,被迫同意召开国际会议。

1878 年 6 月 13 日修改圣斯特法诺和约的国际会议在柏林召开。参加的国家有俄、英、德、奥匈、意、土等国的代表。这次会议是欧洲列强瓜分土耳其领土和任意处置土耳其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命运的会议。英国、奥匈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圣斯特法诺和约作了较大的修改。7 月 13 日签订了柏林条约。柏林条约把原来圣斯特法诺和约拟定的“大保加利亚”,分为三部分: 一,建立臣属于土耳其素丹、享有自治的保加利亚公国。二,在巴尔干山脉以南成立一个取名为“东鲁米利亚”的半自治省,行政自治,但仍受土耳其政治和军事的直接管辖。三,马其顿依旧归土耳其素丹统治。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正式承认为独立的国家。沙皇俄国得到比萨拉比亚,并兼并了亚洲的巴统、卡尔斯和阿尔达汉。奥国取得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行政管理权。英国占领了塞浦路斯。

柏林条约的实质就是部分地瓜分土耳其。柏林会议因此是欧洲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它远没有,也不可能完成巴尔干民族解放的任务。在巴尔干, 仍有大量非土耳其人处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取得独立的巴尔干国家仍然是列强的角逐场所。它们的内政、外交都受到列强的干涉和影响。因此,在巴尔干,旧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又形成了新的矛盾。

巴尔干——战争的火药桶 柏林会议造成的巴尔干局势不可能是持久的。巴尔干各族人民相信,土耳其统治者被赶出巴尔干半岛为期也不会太远了。但是,巴尔干各国对外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各族人民的利益, 而是列强图谋私利的干涉。巴尔干各国统治者之间也因利害不同而发生冲突。

二十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的加剧,国际上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1905—1906 年和 1911 年法德为侵占摩洛哥而产生的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 年由于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而产生的波斯尼亚危机;1911—1912 年因意大利要占有利比亚而发生的意土战争;接着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

意土战争的开始,加速了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早已进行的谈判。俄国的外交人员也介入了谈判。1912 年 3 月 13 日签订了保塞同盟条约。协约国, 首先是沙皇俄国,积极表示赞同和支持这个同盟。他们想把这个同盟作为反对德奥的工具,为日益逼近的世界大战做准备。巴尔干各国把这个同盟主要看作是从奥斯曼帝国夺回欧洲领土的一种手段。条约附件的第一条中规定, 俄国的意见对缔约国双方是有强制性的。附件的第四条规定,本条约、秘密附件、军事协定某些条文的解释上、执行上所发生的一切争论,应提交俄国, 作最后决定。条约确认了沙皇俄国是保塞同盟之间的仲裁者。保塞条约的内容通知了英法,英法两国都表示赞同。同年 5 月,保塞两国签订了军事协定, 保加利亚又和希腊缔结了同盟条约。9 月保加利亚和门的内哥罗缔结了共同对土作战的口头协定。列宁说:“尽管在巴尔干建立的是君主国的联盟,而不是共和国的联盟,尽管这个联盟的形成是由于战争,而不是由于革命,—

—尽管如此,在摧毁整个东欧的中世纪残余方面,还是向前迈了一大步。”

巴尔干国家趁意土战争尚未结束的时机,1912 年 10 月 9 日门的内哥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接着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希腊相继对土耳其宣战。这

样,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了。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开始后,同盟国获得一系列胜利,土军惨遭失败,迅速向掩护首都伊斯坦布尔的防线退却。土耳其几乎丧失了巴尔干的全部领土。10 月底保加利亚的军队逼近伊斯坦布尔。1912 年 11 月,土耳其政府被迫请求大国调停。

土耳其的请求马上得到俄奥等国的响应。帝国主义国家插手,助长了局势的复杂性。俄国担心保加利亚军队占领了伊斯坦布尔,将会引起国际干涉, 使它朝思暮想的海峡问题更难解决。所以竭力阻止保加利亚继续进军,要求停战。奥匈也要求结束战争,以便阻止塞尔维亚的势力扩张到亚得里亚海。奥匈并以局部动员,陈兵塞尔维亚边境来威胁,要求塞尔维亚立即从阿尔巴尼亚撤军。奥匈的军事行动得到了德国的支持。德国向奥匈表示,对它们之间的同盟义务信守不渝。俄国支持塞尔维亚的要求。同时,法国也保证它对俄国的支持。如果德国参战,法国一定要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沙皇对战争尚无充分的准备,力求避免和同盟国集团发生军事冲突。俄国不得不作某些让步,劝告塞尔维亚不要占领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并将争论的问题提交各大国仲裁解决。德国对沙皇的退让,采取了进攻的态度。1912 年 12 月 2 日德国宰相柏特曼公开声明,一旦奥匈受到“攻击”时,德国一定要履行同盟的义务。但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向德国表示,如果俄法与德奥双方发生战争, 英国不会中立。德奥对面临的严重现实,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奥让步同意召开会议。1912 年 12 月 17 日各大国的大使级和交战国两个会议,同时在伦敦举行。大使级会议起着决定作用。会上协约国支持巴尔干各国,德奥支持土耳其。

会议讨论了阿尔巴尼亚的地位和土耳其欧洲的边界与爱琴海诸岛屿的归属。当时,阿尔巴尼亚人民经过 1911 年到 1912 年的起义,已在 1912 年 11 月宣布独立。由于土耳其国内得到德国支持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实行政变。政变后的新内阁,拒绝接受战胜国提出要土耳其让出亚德里亚堡和爱琴海中诸岛屿的条件而破裂。1913 年 2 月巴尔干同盟国又恢复了军事行动。土耳其很快又遭到了新的失败。1913 年 5 月 30 日土耳其与巴尔干同盟国签订了伦敦和约。根据和约土耳其几乎丧失了全部欧洲的领土,仅保存了伊斯坦布尔及海峡北面的小块欧洲领土,其他欧洲部分的领土割让给巴尔干同盟国。关于阿尔巴尼亚和爱琴海诸岛的问题,留待列强解决。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标志着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封建统治。但是,由于巴尔干各君主国政府的掠夺政策和站在他们背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因土耳其的失败,奥匈和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地位大大地削弱了。它们原希望在与俄国交战时能够得到土耳其的帮助,而现在一旦同俄国交战,巴尔干同盟严重地威胁着奥匈的后方。因此,德奥两国极力挑拨离间,唆使巴尔干同盟之间相互火并,以达到瓦解同盟的目的。

塞尔维亚,因没有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出海口,要求从保加利亚所占领的马其顿领土中得到补偿,也就是要求修改保塞同盟条约。在瓜分马其顿的基础上,塞尔维亚和希腊于 1913 年 6 月 1 日签订了反对保加利亚的希塞同盟, 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同盟。保加利亚方面,奥匈答应给予贷款,并保证它的领土完整。在德奥的煽动下,自恃强大的保加利亚,先发制人。1913 年 6

月 29 日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从双方来说,这次战

争都是非正义的王朝战争。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参加到塞希一边,对保加利亚作战。土耳其趁保加利亚孤军作战,四面楚歌的处境,也参加了反保战争。不久保加利亚被打败了。

奥匈帝国曾准备进攻塞尔维亚,来援助保加利亚。但德国考虑到发动一场世界大战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拒绝支持奥匈的军事行动。这样,保加利亚就完全被孤立了,别无他途,只好求和。1913 年 8 月 10 日交战国双方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根据和约,保加利亚被迫同意马其顿由塞尔维亚、希腊瓜分。保加利亚仅保留了马其顿的一小部分。南多布鲁甲归罗马尼亚。9 月 29 日签订了保土和约,亚德里亚堡地区划归土耳其。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不但没有解决巴尔干半岛的矛盾,反而促使矛盾更加尖锐化了。在布加勒斯特和约的基础上,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罗马尼亚、希腊站到了协约国一方。而抱着复仇计划的保加利亚和德奥集团接近起来,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土耳其加入到同盟国一方。巴尔干战争推动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民族解放运动。两地人民要求摆脱奥匈的统治与塞尔维亚合并,这就必然引起奥塞之间的冲突。奥塞冲突又不可避免地要导致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集团的军事冲突。所以,帝国主义在巴尔干半岛的争夺和巴尔干半岛各国之间的纠纷,使这个地区笼罩着浓厚的战争气息。巴尔干成了欧洲的“火药桶”。只要一有火星,火药桶就要爆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