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法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0 年的普法战争为法兰西第二帝国敲响

了丧钟。1870 年 9 月 2 日,法军在色当战败。9 月 4 日,巴黎爆发革命,人民群众起来一举推翻第二帝国,宣布成立共和国,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巴黎公社被镇压以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斗争非常激烈,其中主要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的斗争。当时,法国的复辟势力又猖獗起来。在 1871 年 2 月选出的国民议会中,保皇党分子占了三分之二的议席。他们分成三派:正统派二百席,他们是波旁王朝的拥护者,支持尚博伯爵为王;奥尔良派二百席,他们拥护路易·菲力浦的继承人巴黎伯爵登上法国王位;另一派是波拿巴派,他们占有三十个议席。保皇派同床异梦,但是都极力图谋推翻共和, 恢复帝制。他们与天主教教士(即所谓“教权派”)勾结一起,狼狈为奸, 在农村广泛进行复辟宣传,加以法国自从普法战争惨败以后,国力衰竭,国际地位下降,共和政体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随时被推翻的危险。

1871 年 8 月 31 日,扼杀巴黎公社的刽子手梯也尔取得了共和国总统的称号。梯也尔自称是个“老保皇派”,是奥尔良王朝的拥护者。但他慑于法国人民拥护共和,反对专制,不敢遽然宣布复辟君主政体,而准备建立一个 “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或“保守的共和国”。他大量任用保皇党人,推行保守主义的政策。但是,极端的保皇分子仍然对梯也尔感到不满。1873 年 5 月 24 日,国民议会的保皇党集团迫使梯也尔辞职,改选色当决战惨败的元帅麦克马洪继任总统。麦克马洪上任后积极活动,图谋改制。但保皇党内部矛盾重重,究竟哪一派当国王,复辟后采用什么国旗等均未能达成协议。同时,保皇党分子对复辟是否能够成功也缺乏信心。人心倾向共和,军队不支持复辟,以致他们未敢轻举妄动。共和制虽然岌岌可危,却终能度过危机。这一时期,国民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势力逐渐增强。1875 年,法

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国 1875 年宪法。这部宪法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国家制度的形式,只在规定总统选举程序的条文中提到“共和国”一词。在讨论过程中,这一条仅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宪法规定,总统任期七年,由两院联席会议选举,连选得连任。总统拥有统率军队、签订军事条约、任免高级文武官员、实施大赦的权力。此外,总统经众议院同意,还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总之,法国总统的权力比英国国王的权力要大。

议会采取两院制,由参众两院组成。众议院六百人,四年改选一次,由普选产生;参议院三百人,由地方自治机关选出选举人团,再由选举人团选出参议员。参议员中一部分是终身委员。参议院权力很大,有复议和批准众议院法律之权,并有权会同总统解散众议院。

宪法的颁布,虽然使共和政体得以确立,但并未使共和派和保皇派的斗争马上停止下来。保皇派分子麦克马洪仍盘踞着总统职位;众议院中共和派虽占多数,而在参议院里,保皇分子仍占多数。因此共和政体尚未巩固。1877 年夏,麦克马洪解散众议院,企图发动政变。但是 1877 年的选举给共和派带

来了新胜利。麦克马洪的处境日益不利,于 1879 年 1 月被迫辞职,两院共同推选温和派共和党人茹尔·格雷维任总统,这时,法国才真正有一个共和派的政府。共和制的巩固,对于法国历史的发展,包括对法国工人运动的发展都提供了有利条件。恩格斯指出:“共和国的最终建立毕竟使法国工人有了

一个基础,可以组织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并且在将来不是为他人的利益而是为它本身的利益进行战斗。”

高利贷帝国主义 十九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有一定增长。1871 至 1891 年间,法国的生铁,钢和煤的产量,分别从八十六万吨、八万吨和一千三百二十五万九千吨,增长为一百八十九万七千吨、七十四万吨和二千六百另二万五千吨。但是,法国工业发展速度是缓慢的,不但比不上美国,而且也不如德国和英国。法国重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轻工业,在轻工业中,纺织业和奢侈品制造业十分迅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法国工业生产仅次于英国,居世界第二。到了九十年代,便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下降到世界第四位。

法国工业发展缓慢,首先由于普法战争的失败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这次战争消耗了法国一百亿法郎的军费;战后,法国又向德国付出五十亿法郎的巨额战争赔款,使法国减少了工业资金。其次,煤铁储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州又被德国割占,使法国资源更形贫乏。

法国城市中保留了大量小企业,农村中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在十九世纪末,法国一至十人的小企业还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 94%,由于小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足,无力引进先进技术,进行技术革新,使法国经济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同一时间,法国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 60%以上,其中,只有一公顷以下的小块土地的小农户约占 40%。小农户抵抗不住危机的打击,处境日益困难。农民的贫困和购买力低下,使国内市场缩小,这也造成经济发展的缓慢。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法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的资本主义过渡。二十世纪初,法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在帝国主义时期,法国的资本输出大大超过投在国内的资本,主要以贷款形式输往俄国、巴尔干半岛各国,土耳其,拉丁美洲各国和非洲各个殖民地。1880 年输出资本达一百五十亿法郎。1890 年达二百亿法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达六百亿法郎。其中投在俄国的约为一百二十亿到一百三十亿法郎。法国资本输出大都具有非生产性的高利贷性质,据统计,法国在 1909—1913 年,高利贷利息收入每年就有十七亿零五百万法郎至十八亿零五百万法郎之多。这种高利贷资本输出,使法国国内工商业萎缩,并使法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这个阶层人数达二百万,充分反映了法国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因此法国以“高利贷帝国主义”著称。

工人政党的建立 巴黎公社的失败使法国工人运动遭受沉重打击,但七十年代后期又复苏过来,工会组织和工人文化团体纷纷成立,罢工也有了开展。工人阶级的活动家茹尔·盖德(1845—1922)和保尔·拉法格(1842— 1911)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展开建党活动。1879 年 9 月在马赛召开的工人代表大会,通过了拥护社会主义,开展政治斗争的决议,并决定建立法国“工人党”。1880 年 11 月,在勒阿弗尔举行了“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选出了以盖德,拉法格为首的党的领导机构。党的建立标志着法国工人运动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轨道,成为法国第一次真正的工人运动的开端。

但是工人党的成员参差不齐,涌进了一些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使党内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派别的斗争。以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布鲁斯和马隆为首的“可能派”,主张工人阶级的活动应局限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可能办到的

范围之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幻想和平过渡。盖德派与可能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882 年圣亚田代表大会上,两派终于分裂。以盖德、拉法格为首的少数派毅然退出大会,在卢昂召开工人党代表大会,可能派则在圣亚田另组“革命社会主义者工人党”。恩格斯指出,“这个所谓的圣亚田党,不仅不是工人党,而且根本不是一个党,因为它实际没有任何纲领: 它至多只是一个马隆—布鲁斯党。”

十九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法国工人党领导了一系列罢工和示威游行, 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 1886 年的德卡斯维尔矿区工人大罢工。这次罢工顶住了反动军警的镇压,坚持斗争达六个月之久。工人运动的高涨使盖德派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了一定的胜利。1893 年,工人党有十二人当选众议员,盖德也是其中之一。但这些进展却使工人党某些领导人冲昏了头脑,认为议会选举可以夺取政权,暴力革命没有必要。盖德等人为了争取选举胜利,不惜以让步和妥协同“独立社会主义者”米勒兰之流组成议会党团。同时,为了争取农民的选票,盖德等人在 1894 年工人党南特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投合小农私有观念的土地纲领,宣称“社会主义的同样迫切的职责就在于保护自食其力的农民小块土地”。恩格斯在 1894 年发表了《法德农民问题》一书,对这个违背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土地纲领,给予了严正的批评。

九十年代以后,在国际上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思潮影响下,法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倾向日趋严重。这时,法国出现了一个以亚历山大·米勒兰为首领的“独立社会主义同盟”,公开宣称自己是改良主义者,鼓吹通过国家进行改革,反对暴力革命。1899 年,米勒兰应邀参加了资产阶级温和派共和党人的内阁。这一事件引起了法国社会主义者的公开分裂。1901 年,批判入阁事件的盖德派和布朗基派联合建立法国社会党,为入阁事件辩护的饶勒斯派和“可能派”也于 1902 年联合组成法兰西社会党。1905 年,两党又联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社会党”。饶勒斯掌握了党的领导权。统一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很有进展。1914 年选举,它获得一百四十万张选票,取得了议会的一百零三个席位。

动荡的政治局面 1879 年共和党人执政以后,他们分裂为两派。一派是温和派,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甘必大和茹尔·费里为首。甘必大以前在小资产阶级中颇孚众望,八十年代初,他越来越右倾。他领导的“共和派联盟”大许改革的诺言,但多是徒托空言。另一派是激进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后来也成为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以若尔·克雷蒙梭为首。1881 年,激进派初次独立参加选举,获得四十六个议席。后来激进派的阵地越来越巩固,他们组成的社会激进党,到二十世纪初成了法国主要的资产阶级政党。

1879 年至 1902 年以前,是共和党温和派执政。他们只实行了某些小改

革,如把政治中心从凡尔赛迁回巴黎市区,重申 7 月 14 日为法国国庆日,规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封闭耶稣教教士所办的学校,普及小学教育。1884 年,废除了《列·沙白里哀法》,允许工人按行业组织联合会;废止了终身制参议员,参议员任期九年,等等。但执政的温和的共和党人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日益加强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加之,统治阶级上层分子贪污腐化, 人民群众日趋贫困,因此,法国政局动荡不定,斗争极其激烈。

1889 年发生了布朗热事件。布朗热是镇压巴黎公社的刽子手,1886 年 1

月到 1887 年 3 月曾在法国政府任陆军部长。他利用人民对温和派共和党的不

满,企图发动政变,建立军事独裁。在 1889 年巴黎补选中,这个阴谋家哗众取宠,获得极大成功,获得了二十五万张选票。当时盛传他要向总统府进军, 发动政变。但是到头来,他举棋不定。共和党人得到喘息时机,便在政治上发动攻势,揭露了布朗热同保皇党集团的联系,使他在人民群众中迅速孤立。接着,布朗热害怕被捕,仓皇出逃比利时。法国政府对他进行缺席审判,处以无期徒刑。这样一来,布朗热即使在他的追随者中也威信扫地了。1891 年9 月,布朗热日暮途穷,在布鲁塞尔自杀身亡。布朗热事件过去了,但是它反映了法国社会矛盾的尖锐性。

1892 年底至 1893 年初,法国又揭露出一桩震惊全国的大丑事,即巴拿

马公司丑闻。这也是法国内政中的重大事件。早在 1879 年,巴黎成立了准备开凿巴拿马运河的巴拿马公司,由苏伊士运河的工程师黎塞普主持。由于黎塞普的号召力,公司很快集资十五亿法郎。运河未开成,公司在 1889 年宣告破产了。在清理破产了的巴拿马公司的财产时查出了公司曾对政党领袖、达官贵人行贿的证据。案情牵连甚广,甚至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克雷蒙梭也在受贿之列。然而,由于资产阶级法庭的包庇,尽管受贿问题铁证如山,受贿者仍然逍遥法外,几乎所有被告均宣布无罪。但是,通过这一事件,资产阶级的信誉扫地以尽,工人群众纷纷摆脱资产阶级的影响,转到社会主义方面来。

1894 年发生的德雷福斯案件,进一步暴露了共和党温和派对内政策的反动本质。这一年,在巴黎德国使馆内发现一张笔录,说明有一名法国军官向德国人出卖军事机密。不久,法国政府便毫无根据地逮捕了总参谋部一名犹太籍炮兵尉官德雷福斯,以莫须有罪名判处无期徒刑,押送南美法属圭亚那附近的魔鬼岛服终身劳役。

1897 年,发现这份出卖军事机密的笔录,象是另一名军官艾斯特加齐的笔迹。消息传出,舆论哗然。于是这一案件与国内政治斗争交织一起,明显分成两派,一派保护德雷福斯,大部分是工人和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德雷福斯无罪,著名作家爱米尔·左拉在 1898 年 1 月发表了致法国总统的公开信。信的开头句子是“我控诉”。左拉控诉法军最高当局蓄意诬陷无辜者,有意开脱罪犯。左拉在信里特别指出,他所控告的那些人是“社会不平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左拉因此被交付法庭,被判处一年徒刑。另一派是反德雷福斯派,主要是保皇党、教权派等。他们进行反犹太主义的宣传,反对为德雷福斯辩护。1899 年,该案真正的罪犯艾斯特加齐逃往英国,公开承认笔录出自他的手笔。于是,在人民压力之下,法国统治阶级改变手法,改组政府。6 月,瓦尔德·卢梭出任内阁总理。新内阁收买独立社会主义者米勒兰出任工商部长,9 月间,法国总统下令赦免德雷福斯。温和派共和党人在人民中声誉扫地,政权逐渐转入激进派手中。1902 年,激进共和党人开始组阁。激进共和党人的著名领导人物克雷蒙梭 1906 年组阁以后,更成为法国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殖民扩张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温和派共和党人大力推行殖民掠夺政策。茹尔·费里总理叫嚷:“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法国是一个资本充足并向国外大量输出资本的国家,所以热衷于研究殖民地问题的这个方面。”1881 年,费里政府未经议会同意就出兵强占突尼斯。接着,法国殖民者又在非洲侵入尼日尔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并派兵侵入马达加斯加。二十世纪初,法国又达到了侵占摩洛哥的目的。

在亚洲,法国殖民者加紧在印度支那半岛和中国进行侵略。十九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它侵占越南南部,接着又企图占领中部和北部。1883 年法国的侵犯遭到当地居民顽强反抗。中国支援越南,抗击法国。在 1884—1885

年的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于 1885 年 3 月大败法军于谅山。战争的失利引起法国严重的政治危机,费里内阁因此而倒台。但是,清朝政府腐朽无能,在前线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居然仍和法国签订了屈辱的天津条约。从此,越南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接着,法国又以越南为跳板向我南方地区扩张。1895 年, 法国借口三国还辽“有功”,从中国夺取了许多特权。1897 年,它迫使清朝声明海南岛不割让他国;1899 年强租广州湾;1900 年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法国把广东,广西和云南划为它的“势力范围”。

法国的殖民扩张政策加剧了它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为了控制它占有的广大殖民地,为了对付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的德国,并对德国复仇,1913 年彭加勒出任总统以后,法国加紧备战。1914 年,法国预算中的军费开支高达十五亿法郎,占全部预算开支的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