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治危机和大战结束

交战国家的政治危机 到 1916 年冬,世界大战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但是还看不到胜负终将属谁,看不到结束的迹象。交战各国深感物资和人力消耗过甚,在不同程度上感到难以支持。广大劳动人民困苦不堪,对帝国主义战争日益愤慨不满。交战国的统治阶级都面临着一场政治危机。当时,协约国各国在前线和后方的军队人数约为二千五百万人,同盟国各国约为一千五百万人。交战双方在战场上的伤亡很大,到 1916 年底,阵亡约六百万人,伤残约一千万人。大量精壮人员直接参战而外,还有许多要在后方从事军事工业生产或为战争服务。这就造成了人力的紧张,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普遍感到劳力不足。例如法国,战前有五百六十多万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农业生产, 这时只有三百万人,而且是妇女、老人、儿童和残废人。交战各国都有大量耕地荒芜,农畜产品普遍下降。粮食、饲料、燃料都感不足,同盟国家尤其严重。由于粮食产量剧减,粮价高涨,例如法国的小麦价格,每一公担(二百公斤)1914 年值二十四法郎,1917 年国家定价为七十五法郎。1916 年底, 交战各国都实行了凭证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制度,面包、燃料、肉、糖、衣、鞋、饮料定量供应。劳动人民生活日益恶化,有产者的生活却不受凭证供应的影响。德、奥的劳动人民特别困苦。1916 年到 1917 年的那个冬天,这两国的城市居民几乎只能靠有限的蔓菁维生。

战争对于不同阶级的人有不同的结果。垄断资本家迫使劳动人民在前线流血,在后方受饥寒之苦,自己却从战争中赚得了巨额利润。举例说,德国军火大王克虏伯的公司 1913 年的利润是三千三百多万马克,1914 年就增加到八千六百多万马克。英国“白星轮船公司”的总收入,1914 年为八十八万八千英镑,1916 年增加到二百四十余万英镑。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多数交战国里都在酝酿着革命,统治阶级忧心忡忡。1916 年 11 月 6 日,法国总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在巴黎居民中,在议会里,到处都显出惊惶不安的情绪。⋯⋯11 月,巴黎电车工人开始罢工。我每天都要碰到类似的焦虑,空气里弥漫着可疑的气氛。”

俄国沙皇政府遭遇的危机特别严重。在前线,军需品十分缺乏,甚至士兵的步枪也不足。在后方,由于燃料不足,工厂减少了生产。1916 年有三十多座高炉熄火。铁路车辆不足,不能应付需要,成亿普特的粮食堆在车站上霉烂,运不到急需粮食的地方。1917 年初,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运动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接着扩展到莫斯科、巴库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号召下,彼得格勒的工人运动发展成了反对沙皇统治的政治总示威。沙皇统治濒于崩溃边缘。

强化战争机器,施放“和平”烟幕 在 1916 年的作战中,双方都没有取得决定的优势。两个敌对集团都面临政治危机,都意识到尽快结束战争的必要性,因为战争的延长会给帝国主义带来更大的危机。因此,交战双方的主要国家一方面强化战争机器,另一方面试探“和平”。

在德国,1916 年 8 月下旬,参谋总长法金汉免职,由兴登堡继任。法金汉不相信德帝国主义会获得最后胜利。兴登堡和他的副手鲁登道夫都是军国主义的极端代表。他们总掌兵权意味着德国更加坚决想取得最后胜利。不久, “德奥最高军事司令部”组成。实际上,同盟各国的军事领导权力都掌握在德国手里了。

1916 年 12 月,罗马尼亚首都陷落以后不久,法军总司令霞飞去职,由尼维尔继任。法国统治阶级期望尼维尔能在战场上获得更多的战果。在这同时,英国政治舞台发生变动,劳合·乔治出任“战时内阁”首相,这意味坚决作战的集团胜过犹豫不决的集团。早在那年 9 月,劳合·乔治对美国记者发表谈话时就说:“英国曾用二十年的时间战胜拿破仑,而且最初十五年是英国失败的不幸年份。要在这次战争中赢得胜利并不需要二十年,但是需要多久,战争就会进行多久。”

同盟国集团首先发动“和平”攻势。12 月 12 日,德国政府代表同盟国集团,呼吁美国转告协约国各国政府,表示愿意举行和平谈判。德国主张和谈,却不打算放弃已经吞并和占领的任何领土,因此矢口不提关于比利时、塞尔维亚以及俄、法被占地区的前途问题。德国倡议举行和谈还另有打算,就是企图分化协约国集团,只要能同其中任何一国单独媾和,就可保证德国战胜其余国家。12 月 1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以维护和平的姿态提出建议,要求交战国家宣布它们的和平条件,并作出安排以保证世界不再发生战争。随后瑞士、瑞典和挪威政府相继提出类似建议,或表示支持威尔逊的建议。 12 月 26 日,同盟国集团以赞赏的姿态回答威尔逊的建议,但是重申它

们的意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召开会议,交换意见。12 月 30 日,协约国集团拒绝了德国的倡议。1917 年 1 月 10 日,它们在给威尔逊的照会中,具体提出了它们的“和平”条件:恢复比利时、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从法国、俄国和罗马尼亚的领土上撤退,并作公平的赔偿;在民族原则的基础上重建欧洲;从外国统治下解放意大利人、斯拉夫人、罗马尼亚人和捷克斯洛伐克人;让土耳其统治下的各族人民获得自由,等等。

交战双方各有打算,“和平”攻势只是烟幕。烟幕迅速消散了,局面还是战争。

俄国二月革命和美国参战 大战爆发,第二国际破产。在国际上,列宁和他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对待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坚持正确的路线, 始终如一地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为推翻沙皇的统治、为俄国的社会主义而斗争。列宁还团结各国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要他们引导本国人民用革命的行动,反对本国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府。

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1917 年初的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示威运动和政治总罢工,终于导致了二月革命。

1917 年 3 月 10 日(俄历 2 月 25 日),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发出传单,号召起义,打倒沙皇专制政权。第一天,彼得格勒的工人起义。沙皇尼古拉二世赶忙从前线调回军队,军队也参加了起义者的行列。3 月 12 日

(俄历 2 月 27 日)彼得格勒起义胜利了。当天晚间,起义者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这是反对沙皇政权的工农联盟机关,也是工农专政机关。彼得格勒起义的消息传出,全俄各地都发生了革命,沙皇的专制统治崩溃了。

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的正确性,又显示了它的世界历史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宣布,美国“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样做到不偏不倚”。美国开头采取了名义上的“中立”,主要原因有这几点:第一,美国统治集团要利用“中立”同交战国家做生意,以便获得暴利,同时利用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的时机,夺取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等到交战双方精疲力尽的时候再参战,用最小的代价实现自己

的扩张计划,称霸世界。第三,美国工人、农民甚至一部分小资产阶级都反对这次战争。正如威尔逊的亲密助手豪斯所说的:“我国人民有百分之九十是不愿总统把我们牵连在大战之内的。”对人民进行欺骗宣传,需要一定的时间。

美帝国主义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供给它们军用物资和粮食,大大扩大了自己的生产能力。美国工农业的生产总值急剧增长起来, 从 1914 年的二百四十三亿美元,增加到 1916 年的六百四十五亿美元。欧洲各国为了购买美国货物,把自己的有价证券卖给美国,或是以黄金交换,或是向美国借款。美国本是债务国,现在一变而为债权国了。美国大资本家赚得了惊人的利润。据美国国会的统计材料,在阿巴拉契亚矿山中的三百多家煤业公司,有一百家获利高达百分之一百到百分之五百、甚至有少数高达百分之一千以上的。

美帝国主义表面上“中立”,实际上它的利益日益同英、法、俄联在一起。它输出的物资主要是运往这些国家,其总值从 1914 年的八亿多美元,增

加到 1916 年的三十二亿多美元。同期内,对德奥的输出却急剧下降。到美国参战的时候,它贷给协约国的债款达二十三亿美元,贷给德国的仅二千多万美元。

1916 年,美国进行总统选举,威尔逊再次当选。美国统治集团看到参战的时机成熟了,威尔逊为美国参战积极准备,宣传机器狂热叫嚷对德作战。德国统帅部看到单靠陆军不可能取胜,1917 年初再次实行无限制的潜水艇战争。它在英国本土四周和地中海上加紧用潜艇攻击对方船舰,连中立国船只也包括在攻击范围以内,企图借此困死靠海外粮食过活的英国。美国统治集团找到了参战的借口。那时候,由于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美国又担心协约国的作战能力会因此削弱而损害自己的利益。1917 年 4 月 6 日,它借口维护

公海自由,特别借口德国潜艇攻击了美国商船,对德宣战。同年 12 月,它又对奥匈帝国宣战。为了实现它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帝国主义终于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 年,中国、希腊、巴西、古巴、利比里亚、暹罗(泰国)和其他一些中南美国家也站到协约国集团方面参战了。

美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声势,但是这对战场上的意义一时还显不出来。就在美国对德宣战后十天,在欧洲西线战场,法军总司令尼维尔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发动了强大的进攻。由于德军早有准备,这次进攻一开始就遭到挫折。战斗若断若续地继续到 5 月初,法国付出伤亡十余万人的代价却一无所得。7 月初,俄军在东线出击,进攻开始于里沃夫一线,最初得手, 俘获奥匈军队数万人。当德军增援部队到达以后,形势逆转,在某些地区, 德军推进了一百三十公里。9、10 月间,德军占据里加,控制了里加湾。在意大利战线上,10 月间,意军败于卡波里多,德奥军队向前推进,迫进皮亚韦河,威胁威尼斯。直到英、法增援军队赶到,形势才稳定下来。卡波里多的败北震惊了协约国。它们决定在巴黎凡尔赛举行协约国最高军事会议,这是协约国走向军事统一的第一步。

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俄国人民在 1917 年二月革命中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资产阶级窃取了政权,组织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农民把革命进行到底,在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通过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

苏维埃政权。

新的苏维埃共和国向交战各国的人民和政府建议,立即进行正义的民主的和平谈判,结束帝国主义战争。协约国拒绝了这个建议,苏维埃共和国只好同德奥谈判。虽然德国提出了苛刻的掠夺性的条款,苏维埃共和国还是在1918 年 3 月 3 日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人民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摧毁资产阶级政权,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各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德奥的许多工商业中心都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停泊在卡泰罗的四十艘奥国军舰上的水兵举行了起义。这些罢工和起义都要求停止帝国主义战争。

革命形势在高涨,交战各国的统治阶级除了实行镇压,也企图尽早击败对方结束战争。法国统治阶级为了准备更有力的进行战争和在国内进行镇压,改组了政府。1917 年 11 月 16 日,克里蒙梭出任内阁总理。他对法国议会说:“我的对内政策是战争,我的对外政策是战争,我要到处进行战争。” 1918 年 4 月中,协约国统一了军事指挥,法国的福煦将军出任协约国军总司令。英国远征军司令海格,美军司令潘兴都受他的指挥。

1918 年 3 月到 7 月,德国孤注一掷,在西线投入了二百个左右的步兵师,

一万六千门大炮和三千架飞机,发动了四次进攻。到 7 月中,它的进攻力量枯竭了,军事上的主动权已转到协约国手里。8 月 8 日,协约国军队总司令福煦将军下令进攻,西线展开了决战。意奥边境、巴尔干和土耳其领土上的战争也临近结束时刻。同盟国已经陷于土崩瓦解的境地。

那时候,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革命一触即发。10 月下旬,奥匈帝国瓦解, 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宣布独立,前线的军队拒绝继续作战。10 月和 11 月初,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举行起义。到 11 月 4 日水兵起义遍及整个德国舰队, 许多地区产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了政权。11 月 9 日,柏林军队也转到起义的工人阶级方面来。第二天,德皇威廉二世逃往荷兰。11 月 11 日,德国向协约国投降。在这以前,保加利亚、土耳其和奥国已经同协约国签订了投降协定。第一次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了。

这次战争经历了四年多的时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小撮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给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大战中死亡的人数约一千万人,受伤的达二千多万人。所有参战国家的直接战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三千四百多亿美元。这次战争产生的一大后果,是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附表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损失(大约数) a.主要参战国家的伤亡和战俘人数

国家

英国

死亡人数

947 , 000

受伤人数

2 , 122 , 000

被俘人数

192 , 000

法国

1 , 385 , 000

3 , 044 , 000

446 , 000

俄国

1 , 700 , 000

4 , 950 , 000

2 , 500 , 000

意大利

460 , 000

947 , 000

530 , 000

美国

115 , 000

206 , 000

4 , 500

德国

1 , 808 , 000

4 , 247 , 000

618 , 000

奥匈帝国

1 , 200 , 000

3 , 620 , 000

2 , 200 , 000

土耳其

325 , 000

400 , 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