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华盛顿会议

帝国主义国家在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凡尔赛体系诸条约肯定了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但是美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的外交斗争未能实现自己的计划。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又大大缩小了凡尔赛体系的作用范围。巴黎和会未能对太平洋地区的问题作出安排。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又遭到中国人民的抵制。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如不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重新瓜分世界就不能认为已经结束。战后的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且是英、法、意诸国的大债主。它为了夺取这一地区的霸权,首先为取得掠夺中国的霸主地位,开展了斗争。

美、英两国的矛盾由于争夺销售市场、投资范围和原料产地而日益尖锐。美国竭力渗入英国人所控制的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在东南亚各国也与英国发生利害冲突。美、英两国加强了海军军备竞赛。1919 年,美国国会批准了 1916 年制定的海军建设计划,决心使美国舰队到 1924 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这是对英国海上优势的直接挑战。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增强的经济实力,利用英国的财政困难,对英国施加压力。美国人要求英国政府偿付八亿五千万英镑的战债,从而动摇了英国在世界信贷市场上的地位。美国还反对英日同盟。这个同盟缔结于 1902 年,最初以反俄为目标,以后以反德和部分反美为目标。这项同盟条约为期十年,于 1911 年延长十年,1921 年期满。美国战后的一项外交任务就是要拆散这个同盟。因此,英美斗争尖锐, 它们的竞争成了帝国主义矛盾的关键。

战后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主要矛盾是美国和日本的矛盾。大战期间, 英法忙于应付欧洲和近东战事,美国忙于占领拉丁美洲市场,日本却乘机加强对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在巴黎和会上,日本争得了很多利益。日本经济、政治力量的显著增长,使美国统治集团惶惶不安。美国为了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地位,于 1918 年 6 月提出了建立国际银行团以垄断对中国的信贷的方案。显然,美国人将在银行团中占主导地位。受日本帝国主义支配的中国段其瑞政府拒绝了美国的计划。战后,远东市场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意义越来越大。在 1920 年,巴拿马运河正式通航,该运河大大缩短了美国重要港口同远东之间的航程。此后,争夺远东特别是争夺中国的斗争,在美国对外政策中被提到了首要地位。

美国和日本的侵略集团都开始公开谈论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两国都疯狂地扩建海军。美国把海军主力从大西洋调到了太平洋。海军基地问题对于争霸太平洋是极端重要的,在这方面日本比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日本拥有一连串的海军基地,南自我国的台湾起,经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土,至北方的南库页岛止。此外,日本尚有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作为其前哨线。这一切就为日本在太平洋西部造成了相当稳固的战略地位。1921 年, 美国情报局侦知,日本和英国正在建造的某些军舰,其吨位超过美国所建造的军舰。美国拥有比英、日两国大得多的财政能力来继续进行海军竞争,但这需要时间。此外,美国还受巴拿马运河通过能力最高额的限制,三万五千吨以上的船只不能通过该运河。美国的有识之士知道,美国对战争还没有准备好。

这些情况就是促使美国政府发起召开国际会议来讨论远东和太平洋问题的主要原因。

华盛顿会议 1921 年 7 月,美国国务卿休斯宣布即将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讨论限制海军军备及太平洋和远东问题,邀请有关国家参加。美国的提议被英、法、意、日等国接受。8 月,美国向有关与会国家发出正式邀请书。1921 年 11 月 12 日会议开幕。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日、法、意、比、荷、葡和中国的代表。美国在会议中居于主导地位。列入会议的正式议事日程的问题有:(一)海军军备的限制,以及使用新式战争武器的规则;(二) 太平洋问题及远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的议事日程上没有正式提出英日同盟问题,然而它却是基本问题之一,因为不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达成“限制”海军军备的协议。美国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废除英日同盟。英国与日本虽有争夺在华势力范围的矛盾,却不愿意过份损害日本的利益,所以英国主张用英美日三边协定来代替英日同盟,以保障三国在远东的相互利益。美国拒绝了英国这种变相保留英日同盟的企图,坚持邀请法国参加协定。法国在对德问题上以及在争夺远东的斗争中,与英国矛盾尖锐,而法国对美国又负债累累。因此,美国认为,把法国拉进协定,可以增强美国同英日角逐的势力。1921 年 12 月 13 日签署了美英日法四国条约。条约规定,各缔约国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各国应进行协商,就应该采取的措施达成协议。条约中有一条款规定,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即告失效。四国条约的签订是美国的一个胜利, 因为该条约用体面的形式埋葬了英日同盟。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关于裁减海军军备的建议。英国受制于财政困难,只得同意美国的建议。日本在讨论具体方案时,反对美国提出的美、英、日主力舰10∶10∶6 的比例,而坚持 10∶10∶7 的比例。美国人威胁说,要是日本坚持下去,那么日本造一艘军舰,美国就造四艘军舰。日本人被迫让步,但附有一条件,即美国人不得在太平洋上建筑海军基地。美国在英国支持下提出裁减陆军的问题。美国人想削弱日本在中国的阵地,而英国人则想动摇法国在欧洲和远东的阵地。由于遭到法国、日本、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反对,这个问题成了悬案。关于限制潜水艇和空军的问题,也没有达成协议。然后迫于英美的压力,法国不得不接受了给它规定的海军吨位限额。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激烈争执,美、英、日、法、意五国代表于 1922 年 2

月 6 日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即所谓五国条约。条约规定各该国主力舰的吨位比例如下:5∶5∶3∶1.75∶1.75。经过美国力争,各国终于同意禁止建造排水量超出三万五千吨的主力舰(巴拿马运河最大通航能力)。

五国条约的通过意味着英国被迫放弃所谓“双强标准”的政策,即放弃建造相当于世界上其他两支最强大的舰队总和的舰队。但英国坚决拒绝了对巡洋舰的裁减,相对地保持了海军的优势。日本也受到了打击和限制,但它争得了一项补偿规定:禁止在距离日本五千至六千公里以内建筑海军基地。这项规定剥夺了美国在菲律宾、关岛和阿留申建筑海军基地的权利,有利于日本舰队称霸亚洲海洋。

中国军阀政府慑于人民反帝斗争的压力,在华盛顿会议上提出了一系列的正当要求:取消凡尔赛条约上关于山东的条款,要日本放弃“二十一条”, 中国享有财政和关税自主权,撤销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势力范围”, 废止外国在华的“租借地”,撤出外国军警等。但是日本早就提出了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条件:会议不得讨论既成的事实或纯属个别国家的问题。日本企

图把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一笔勾销,使它们不能在会上提出。所以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只限于一般原则的讨论,具体问题由中日代表在会外“直接交涉”,而英美代表则以“调解”的身份参加。由于美日矛盾,中国政府的一些反日要求,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1922 年 2 月 4 日,日中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订了一项协定,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军撤出山东,归还胶济铁路,但中国要以铁路产值偿还日本。日本在形式上放弃了“二十一条”。

1922 年 2 月 6 日,在华盛顿会议上由美、英、法、日、比、意、荷、葡、中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的完整,遵守“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这一原则列入公约,就是粗暴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九国公约》实际上为帝国主义列强策划掠夺中国的阴谋提供了保证。

凡尔赛条约关于山东问题条款的修改和九国公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外交的失败和美国外交的胜利。所谓“门户开放”,只是帝国主义列强共管中国的代名词,又是美国企图凭借其经济优势独霸中国的烟幕。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了日本独霸中国的机会,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 确定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期间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和巴黎和会期间签订的一系列和约,确立了战后资本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的新体系,即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