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和非洲人民的反抗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狂潮 从十五世纪末年以来,非洲是殖民者大量掠夺黄金、象牙和贩卖“人类血肉”(黑奴)的场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贩卖“人类血肉”的可耻勾当才急剧收缩。在这几百年中,欧美殖民者也占领了一些沿海国家的领土,如葡占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荷、英先后占领南非好望角殖民地;英、美以遣返黑奴为名,在西非侵占了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法国从 1830 年起开始大规模侵入阿尔及利亚。但是,同世界上其他各个大陆相比,殖民主义在非洲占领的土地面积的比例是较小的。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开始了夺取殖民地的狂潮,90%以上的土地未被瓜分的非洲,成了列强你抢我夺的对象。非洲的油棕、橡胶、象牙、贵重木材早就成为资本家掠夺的产品,随着棉花、可可、咖啡、甘蔗、剑麻等经济作物种植成功,金矿和金刚石矿的发现,非洲成了垄断资本家追逐的重要原料产地。欧洲垄断资本家还想使用强制的低廉的劳动力,扩大非洲的投资,开辟新的投资场所。尽管非洲有辽阔的沙漠,但在争夺世界上尚未分割的最后几块土地时,垄断资本家唯恐落后于他人,总想夺取更多的土地,也不管这是一些什么土地,也不管这些土地在什么地方。

从十九世纪初年开始的对非洲内陆的考察,也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必要的地理人文资料。在此之前,欧洲人对非洲腹地的情况,并不比古代欧洲人知道得更多。尼罗河河源在那里?尼日尔河流向何处?赤道附近有没有山岳?什么人居住在非洲内陆?依然是些困惑不解的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欧洲资本家追逐新的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激励下,考察队一个接一个地派往非洲内地,考察的次数不断增多。十九世纪上半期仅仅进行了二十一次考察,而 1851—1860 年为二十七次,1861—1870 年为二十九次,1871—1880 年为四十七次,1881—1890 年增至八十四次。神秘的帷幕被揭开了。早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苏格兰医生芒戈·帕尔克到尼日尔河探险。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另一个英国人理查德·兰德继续在这一带探险。前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证明尼日尔河是注入贝宁湾的。1863—1864 年间,斯皮克、格兰特和贝克相继考察了维多利亚湖和阿伯特湖。1862 年,斯皮克基本查清了尼罗河源于维多利亚湖。1851—1873 年大卫·李文斯顿长期在非洲探险。他从大西洋到印度洋,横穿非洲大陆,勘察了赞比西河、卡拉哈里沙漠,他向世人报道了维多利亚瀑布、姆韦鲁湖、班韦乌卢湖、尼亚萨湖和坦噶尼喀湖。

尽管许多探险家抱着科学研究的目的,尽管李文斯顿为研究非洲大陆献出了生命,但是,象非洲人长期以来所忧虑的那样,帝国主义的炮舰和军队, 是踏着探险家的足迹接踵而来的。不少探险家就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例如斯坦利考察了刚果河,同时代表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同扎伊尔的酋长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帝国主义列强奉行“抢先占领”的原则,各自制定了自己的鲸吞计划。英国妄图建立一个北起开罗南至开普敦的纵贯非洲大陆的殖民帝国,法国梦想建立一个从佛得角穿过东、西苏丹直达索马里的法属非洲;德国则妄想夺占赤道非洲两侧。这些互相矛盾的殖民计划,导致列强之间摩擦频生,冲突迭起,战争危机不断。

对刚果河流域的争夺,几乎使欧洲列强都卷进了冲突。1879—1884 年

间,斯坦利受利奥波德二世之托,以“国际刚果协会”的名义,欺骗和强迫土著酋长签订了近四百五十个保护条约,建立了二十二个据点,从而使利奥波德二世攫取了刚果河流域广大地区。与此同时,法国殖民者布拉柴从加蓬向刚果河流域推进,建立据点,强迫当地酋长签订保护条约,夺取了刚果河北岸和出海口大片土地,在 1880 年 9 月建立了布拉柴维尔城(今刚果共和国首都)。当斯坦利晚九个月到达布拉柴维尔对面的金沙萨时,法比对刚果河下游的领有权便发生了冲突。在法比争执不下时,侵占安哥拉的葡萄牙于1882 年宣布刚果河口两岸归它所有。一场国际冲突开始了。英、德、美乘机插手其间,英国宣布承认葡萄牙对刚果河口两岸的领有权,葡萄牙则同意英国在此享有同等权利;美、德声明支持比利时,反对英、葡。1884 年列强召开了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才达成协议,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尔二世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今扎伊尔);并规定在非洲进行新的占领时,必须通知有关各方,占领方为有效,这就是臭名昭著的“有效占领”原则。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898 年为争夺尼罗河上游,英、法两军在苏丹的法绍达村,拔刀相向。后因法国担心英、法战争一旦爆发,会在欧洲遭到德国的进攻,因而被迫让步,撤出了法绍达。1899 年英、法签订协定,划分了双方在苏丹地区的殖民地分界线。

帝国主义是按“实力”、按“资本”来瓜分非洲的。到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把非洲瓜分“完毕”时,英、法、德、比、葡、西按照各自的实力分得了相应的一分。但是,随着列强实力对比的消长,重新瓜分非洲的斗争便接踵而来。1899—1902 年的英布战争和 1911 年的“摩洛哥危机”,就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非洲的斗争。

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非洲各民族被帝国主义当作讨价还价的筹码,买进卖出的对象。他们不顾历史的、自然的和经济的条件,对非洲大陆进行任意的强制分割。他们发动侵略战争,霸占土地,掠夺矿产资源,推行强制劳动制度,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过程,也是非洲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过程。他们为保卫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同帝国主义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 古老的埃及,曾是东西文化荟萃之地,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十六世纪早期,它已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成了欧洲列强激烈争夺的对象。拿破仑曾企图经过埃及去摘取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珠宝—— 印度,但他失败了。继战胜拿破仑远征军之后,埃及人民又消灭了长期把持统治的马木路克封建贵族,建立了代表新兴地主和商人利益的穆罕默德·阿里家族的统治。

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统治下的埃及,虽然依旧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土耳其的宗主权已徒具虚名。穆罕默德·阿里曾致力于改革内政,学习资产阶级文化和科学技术,建立新式企业,扩充军队,向外扩张, 先后占领了苏丹和叙利亚,并打败了宗主国土耳其。唯恐埃及强大的列强, 约定用武力“援助”土耳其。1840 年 9 月,英国出兵贝鲁特进行武装干涉, 11 月迫使埃及签订《英埃协定》,规定埃及陆军缩减为一万八千人,实行协定关税,埃及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外国商品倾销埃及市场,新式企业纷纷倒闭,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1851 年英国获得了修建亚历山大至开罗铁路的特许权;1856 年法国取得了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许权。苏伊士运河于 1859

年开工,1869 年完成,全长一百八十二点五公里,有二万埃及人丧生。为了开凿运河,建筑铁路和供宫廷享乐,伊斯迈尔(1830—1895)大量而又轻率地向欧洲国家借债。1876 年外债高达二十五亿法郎,国家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西方列强要求立即清偿债务,支付高额利息,伊斯迈尔不得不把苏伊士运河 44%的股票卖给英国,售价才一亿法郎。杯水车薪,无济于事。1876 年埃及政府宣布停止偿付债务。英法乘机接管了埃及财政大权,实行“双重监督”制度,由英国人担任财政收入和预算的总监督,由法国人担任财政支出的总监督。1878 年 8 月,英法强迫伊斯迈尔成立了有欧洲资本家代理人参加的政府,由英国人威尔逊任财政部长,法国人德·布里尼叶任公共工程部长,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分任副部长。这个“欧洲人内阁”,掌握了埃及的国家大权。

为了清偿欧洲资本家的债款,“欧洲人内阁”强迫农民交纳两年后的地租,并派军队强征捐税,抢劫农民,以致农村地区灾荒连年,饿■遍野。埃及的铁路、港口、海关都被外国资本家把持,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都落入了欧洲资本家的腰包,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外国雇员充斥政府机构,埃及中下级军官和官员处处受到歧视和排挤,薪俸微薄, 大量被裁减。

波澜壮阔的民族主义运动兴起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立宪的地主集团,军官和知识分子参加了反对外国资本和阿里家族专制统治的斗争。他们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这个运动的代表者是以阿拉比(1839—1911 年)为首的祖国党。它提出了“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实施宪政。

1881 年 9 月,埃及赫迪夫(执政)杜菲克(1852—1892)企图把具有爱国情绪的驻军调离开罗,阿拉比率军包围王宫,要求撤换内阁,召开国会。12 月 26 日众议院开会,许多祖国党的拥护者被选进了众院。1882 年 2 月 27 日公布了“1882 年宪法”,规定政府对国会负责,议员有权对政府的活动实行监督。接着成立了祖国党内阁,由巴鲁迪任首相,阿拉比任陆军部长。新政府扩大议会的权力,把国家预算提交议会讨论,开始解雇外国雇员,废除“双重监督制度”。全国城乡群众运动蓬勃兴起,农民拒绝交租付债,要求分配地主土地。吓得地主和高利贷者纷纷外逃。

1882 年 5 月,英、法以保护侨民为借口,派舰队驶抵亚历山大港示威, 向杜菲克提出最后通牒,蛮横地要求解散巴鲁迪内阁,驱逐阿拉比。6 月杜菲克以避暑为名,带领一批贵族官僚,逃到亚历山大港,公开投向帝国主义怀抱。

7 月 11 日,英国军舰炮轰亚历山大港。埃及军队仓猝应战,奋勇抵抗, 成千上万的居民,在枪林弹雨中运送弹药,抢救伤员。12 日埃及军队主动撤出了亚历山大城,在北部战线多次击退英军的进攻。但是,阿拉比轻信帝国主义不在苏伊士运河区作战的诺言,仅在从运河通往开罗的要道上,部署了少数游牧部落的新兵。英军背信,于 8 月占领苏伊士运河,沃尔斯利率领二万五千名英军急速进攻开罗。9 月 13 日埃军在开罗城郊的特勒卡比尔附近被击溃。9 月 15 日,开罗失陷,阿拉比及其战友被俘,流放到锡兰,轰轰烈烈的抗英战争失败了。

英国占领军把杜菲克弄回开罗,在“间接”控制的形式下,建立了残暴的殖民统治。名义上是赫迪夫和他的内阁统治埃及,实际上克罗默(贝林勋

爵)以“总领事”的身份握有无限的权力。贝林公开宣布:“埃及政府必须采纳英国顾问的意见,否则只有辞职。”在贝林独裁统治时期(1883—1907), 许多埃及爱国者被判处死刑和流放。他恢复了“双重监督制度”,改组了军队和警察,在政府各部和各省设置英国顾问。1914 年英国正式宣布埃及为英国保护国。

苏丹马赫迪起义 当阿拉比领导的埃及民族主义运动方兴未艾时,苏丹爆发了震撼非洲大陆的马赫迪起义。

英国侵入埃及后,也把魔爪伸进了埃及封建主统治的苏丹。苏丹正如统治它的埃及一样,被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的组成部分。英国殖民者与埃及封建主互相勾结,掠夺土地,向苏丹人民征收繁重的苛捐杂税,输出大量的黄金、象牙、橡胶、骆驼和牛。仅 1873 年一年,就从苏丹搜括了一百万英镑的财富。英国派遣各种代理人担任苏丹行政机构的要职。镇压中国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戈登,从 1874 年起任赤道省省长,1877—1879 年间任全苏丹总督,他残酷地镇压了达尔富尔省和加扎勒河省的起义。

苏丹人民对英埃统治者的愤恨,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了。七十年代末, 一个伊斯兰教苦行派教长穆罕默德·艾哈迈德(1843—1885)主张同异教徒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宣传“废除不堪负担的苛捐杂税,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1881 年 5 月,他在阿巴岛(在喀土穆南方,位于白尼罗河中)宣布自己为马赫迪(救世主),公开号召进行圣战,驱逐外国侵略者。1881 年 8 月12 日,苏丹总督派遣一支部队偷袭阿巴岛,企图把马赫迪运动扼杀在摇篮里。凌晨三点,马赫迪闻讯后,当机立断,决定举行起义。起义者拿起棍棒, 奔出村子,迎击敌人。共击毙敌士兵一百二十人,军官六人,残敌狼狈逃走。阿巴岛战斗的胜利,揭开了马赫迪反帝大起义的序幕。

阿巴岛起义的第二天,马赫迪率领起义队伍,渡过尼罗河,在山岭起伏的卡迪尔山区建立了根据地。以贫苦农民为主力的起义军队,作战非常勇敢, 多次打败英、埃军队。1882 年 6 月,起义军歼灭了埃及军队三千余人。1883 年初,攻克乌伊拜德城,完全解放了科尔多凡省。

在绞杀了阿拉比领导的抗英斗争以后,英国决心扑灭马赫迪起义。由老牌殖民者希克斯率领一万远征军,向乌伊拜德反扑。11 月初,起义军将希克斯远征军包围在乌伊拜德附近。4 日,起义军整夜发动佯攻,疲惫敌人。5 日,远征军排列成三个方阵,左右两翼配备骑兵,企图突围。起义士兵奋勇杀敌,把敌人的三个方阵变成了三堆死尸,希克斯被击毙,一万远征军得以生还者仅二百五十人。

英国政府在损兵折将、连遭失败的情况下,重新起用已经退职的戈登, 任命他为苏丹总督。戈登大言不惭,声称“击溃马赫迪是一桩比较容易的事”。1884 年 2 月,戈登走马上任。为博得苏丹人民的好感和瓦解起义军,他假惺惺地许诺租税减半,欠税豁免,声称苏丹将由苏丹人治理,妄图建立一个脱离埃及而由英国直接控制的“独立”的苏丹国,并把赤道省和加扎勒河省并入英属东非领地。但是,这些阴谋都破产了。1884 年 3 月起义军绕过喀土穆, 切断了它通往埃及的道路。1885 年 1 月,起义军对喀土穆发动总攻,击毙戈登,全歼敌军。起义军乘胜挥师北上,解放了除港口城市萨瓦金以外的整个苏丹。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赫迪起义,认为它非常成功地抗击英国人。起义的胜利,恢复了苏丹的民族独立,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鼓舞了非洲各国

人民的反帝斗争。

1885 年 6 月,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逝世,他的战友阿卜杜拉(约 1846

—1899)继任,称哈里发,定都恩图曼。年轻的共和国按地区特征把全国划分为二十个省。为了保卫民族独立,建立了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为了供应军需、建立了军火工场以及专门生产服装、军鞋的工场和作坊。为了发展民族文化和教育,开办了宗教和非宗教的学校。

起义胜利之后,起义军内部的原始军事民主制遭到破坏。阿卜杜拉和军事长官占据了逃亡的英埃官员的花园和田庄,一些省的统治者也占有了大片土地。起义军上层的蜕化,严重削弱了反帝力量。

1896 年,英国调集一万五千大军,派基钦纳为侵略军总司令,大举进犯苏丹。1898 年 4 月,在阿特巴拉战役中,马赫迪军失利,退守恩图曼。9 月, 在首都附近的决战中,马赫迪军损失过半,首都陷落。阿卜杜拉率军在科尔多凡坚持游击战,于 1899 年 11 月英勇牺牲。同年,苏丹被宣布为英埃共管, 实权操在英国人手中。苏丹沦为英国殖民地了。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扼地中海——红海

——印度洋航线咽喉的非洲之角,其战略地位更形重要。位于非洲之角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提,成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竞相争夺的对象。

1862 年法国“购买”了奥博克港,1884 年派兵进驻。法国 1888 年侵占吉布提港,1896 年把它侵占的所有地区合并成一个殖民地,称“法属索马里”

(即今吉布提)。

沙俄也企图在非洲之角沿岸建立一个“新莫斯科港”,以便在印度洋为沙俄舰队找到一个落脚点。1889 年,冒险家阿西诺夫率远征队在塔朱腊湾的萨迦诺港登陆,引起了与法国殖民者的冲突。结果,俄国人七人死亡,六人受伤,其余全部被俘。在吉布提的冒险失败以后,沙俄改变策略,从与法国争夺转而与法国合作,共同对付英意。它在法国的协助下,打着“友好”的旗帜,向埃塞俄比亚派遣所谓“宗教使团”,“地理考察团”,进行和平渗透。

英国除了 1884 年确立了对柏培拉、泽拉和布勒哈尔的保护权而外,还挑

起了埃塞俄比亚与苏丹之间的战争。在 1885 和 1889 年之间,埃苏两国多次激战,在梅特马战役中,埃塞俄比亚皇帝约翰四世中弹身亡。

意大利利用埃塞俄比亚在埃苏战争中受到削弱的机会,于 1885 年侵占了马萨瓦和贝卢尔之间的沿海地区。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接着,它向埃塞俄比亚北部内地推进,先后占领了萨蒂、祖拉、瓦阿等地。1887 年 1 月,在多加利被埃军打败,退回马萨瓦。约翰四世死后,孟尼利克二世继位。意大利转而支持孟尼利克,企图利用他地位未稳之际,确立对埃塞俄比亚的保护权;而孟尼利克则企图利用意大利的支持来消灭封建割据势力。1889 年 5 月 2 日双方签订了乌西阿利条约,麦纳里克同意埃塞俄比亚北部若干地区归属意大利,意大利则以两万枝枪、二十八门大炮和二百万里拉作为补偿。第十七条还规定,埃塞俄比亚皇帝与其他列强交涉时,“可以”请求意大利协助。但是,在意大利文本上,“可以”被故意改为“必须”。1890 年,意大利根据对本条的单方面解释,宣布埃塞俄比亚为保护国。孟尼利克忍无可忍,于 1891 年写信给欧洲列强,抗议意大利的无耻行为,庄严宣告: “我无意袖手等待海外列强来瓜分非洲。”1893 年,埃塞俄比亚宣布废除乌西阿利条约。

意大利帝国主义凶相毕露,1895 年对埃塞俄比亚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侵占了阿迪乌格里、阿迪格腊特等地。埃塞俄比亚人民万众一心,猛烈抗击侵略者。1895 年 9 月,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书,表示要“保卫我们的国家,给予敌人以反击”。各族人民掀起了爱国主义热潮,在几天之内就捐献了两百万银元和大量粮食、衣服,参战的勇士从全国各地奔向首都,迅速组成了一支十多万人的大军。12 月,埃塞俄比亚军队首次打败侵略军,收复了马卡累要塞。孟尼利克一面提议双方和谈,一面下令埃军向阿杜瓦撤退, 以便占领有利地形,准备决战。

意大利侵略者无意谈判。1896 年 2 月,意军司令巴拉蒂埃率领一万多人, 分三路纵队向阿杜瓦进犯。3 月 1 日,意军的一个纵队,在离主力四英里的地方,首先与埃军遭遇,被分割歼灭。埃军利用有利地形和优势兵力,在阿杜瓦附近迅速利落地消灭了另外两个纵队。在阿杜瓦会战中,意大利侵略军伤亡一万一千人,四千人被俘。埃塞俄比亚军民的巨大胜利,迫使意大利于10 月 26 日在亚的斯亚贝巴缔结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并给予赔偿。

埃塞俄比亚抗意卫国战争的胜利,是非洲军队第一次彻底击败占优势的帝国主义军队,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保卫了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使埃塞俄比亚成了非洲大陆屈指可数的保持政治独立的国家之一。

黑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的黑非洲,戴枷锁铐的奴隶行列已不多见,来往穿梭于美非之间的贩奴船已经稀少。可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在到处燃烧,黑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怒潮此起彼伏。

在西非,加纳的阿散蒂王国从 1806 年起,一直有效地抗击着英国的侵

略,从 1807 年到 1901 年同英国作战大约十次,阻止了英国向非洲内陆的扩张。英国把它视为眼中钉,非将它拔除不可。1873 年,英国发动第七次侵阿散蒂的战争,打败阿军。1874 年 2 月,英军进占库马西时,发现它已是一座空城。侵略军害怕被围歼,在炸毁皇宫,烧毁全城之后也退走了。1895 年英国向阿散蒂国王提出了接受英国保护的无理要求,遭到断然拒绝。1896 年 1 月,英国调集大军,猝不及防地攻占了阿散蒂人的首都库马西,俘虏了阿散蒂国王,宣布阿散蒂为英国保护国。但是,阿散蒂人民没有屈服,为反抗殖民者征集民夫,搜罗黄金,夺取阿散蒂民族的象征——金凳子,他们在雅·阿散蒂娃领导下发动起义。4 月,起义者包围库马西,7 月,英军增援反攻。10 月,起义军撤出首都附近,以游击战反抗殖民者。后来,雅·阿散蒂娃等起义领袖被俘,起义被镇压。1902 年 1 月 1 日,阿散蒂正式并入英属黄金海岸殖民地。

英国在灭亡阿散蒂以后,于 1897—1900 年间征服了尼日尔河下游各族, 先后占领了伊巴丹、伊洛林、努摆和贝宁。

法国在西非的扩张,同样也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萨摩利·杜尔(约 1840

—1590)领导下的乌阿苏鲁国(位于今几内亚),在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屡败法军,阻挡着法国向内陆的推进。1891 年法军集中强大兵力,直逼首都比桑杜古,萨摩利不断用游击战困扰法军。1892 年 1 月 11 日,在比桑杜古附近,两军激战,萨摩利在狠狠打击敌军后,主动撤出首都,退往东部。1898 年,法军偷袭萨摩利营地,他本人被俘,抗战亦随之失败。

差不多同时,在达荷美有贝汉津(格比达西)领导的抗法战争,在乍得湖周围有腊巴赫领导的抗法战争。达荷美抗战开始于 1889 年。1890 年双方

签订协议,达荷美承认法国占领波多诺伏和科托努,法国每年付两万法郎作为补偿。1892 年战争再起,达荷美军战败。1894 年贝汉津被俘,达荷美被宣布为法国保护国。

腊巴赫领导的抗法战争一直坚持到二十世纪初年。1900 年的库塞里战役,双方激烈搏战,腊巴赫壮烈牺牲。其子法德尔—阿拉继续领导战斗,直至 1902 年。

在东非,乌干达和肯尼亚人民曾以各种形式反抗英国的侵略,而规模最大的反帝斗争则发生在坦噶尼喀。1884 年卡尔·彼得斯代表“德国殖民协会”,同当地酋长签订了十二个保护条约,攫取了十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国人一到坦噶尼喀,非洲人民就群起而攻之。1888 年,阿布希里和伯瓦纳·赫里组织抗德斗争,控制了整个坦噶尼喀沿海地带。1889 年,用最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德军进攻抵抗基地,先后占领了萨达尼、庞加尼和姆普瓦普瓦。年底,阿布希里被人出卖,惨遭杀害。1894 年,伯瓦纳·赫里再次起义, 但被德国人打败。在南部,姆克瓦瓦领导赫赫族进行抗德斗争。1891 年 8 月, 姆克瓦瓦组织一次伏击,全歼了泽柳斯基率领的德军,阻止住了德军的南进。1894 年,德军攻占赫赫人首府卡伦加。姆克瓦瓦坚持了四年游击战争,1898 年 6 月,他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自戕身亡。1905 年,坦桑尼亚人民揭竿而起,爆发了著名的马及马及起义。在大约六个星期之内,起义的烈火燃遍了从达累斯萨拉姆到基洛萨以南,从基洛萨至马拉维湖以东的整个地区。他们赶走地方长官,袭击教会,打死德国棉花种植园主,攻打欧洲人居住的中心。德国殖民者风声鹤唳,赶忙调兵弹压,直到 1907 年这场群众性的起义才被镇压下去。马及马及起义是坦桑尼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起点。

1904—1908 年间,西南非洲(纳米比亚)也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德起义。赫勒罗人和霍屯督人并肩战斗,共同打击德国殖民者,与马及马及起义遥相呼应。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叶,黑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前仆后继,给了英、法、德等帝国以沉重打击,奠定了非洲各族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