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鲁迅的著作

访问人:上面我们说了鲁迅对我党的关心和认识,那么,毛泽东是如何看待鲁迅和他的思想以及作品的呢?

吴正裕:毛泽东非常敬重鲁迅的人品,也很爱读他的著作。至于毛泽东什么时候开始读鲁迅的作品,早年是否读过,现在还没有文献可查。最早的记载是到延安不久,毛泽东曾从陕西一所中学图书馆陆续借了一些鲁迅著作的单行本,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读完了这些著作,并作了圈点。1938 年 1 月12 日毛泽东给艾思奇的信中说:“我没有《鲁迅全集》,有几本零的,《朝

华夕拾》也在内,遍寻都不见了。”通过这封信,至少可以看出毛泽东在 1938

年 1 月以前已经读了一些鲁迅著作的单行本,但限于当时的客观环境,他还没有系统地读到鲁迅的著作。

访问人:这时《鲁迅全集》出版了吗?似乎要晚一些。

吴正裕:《鲁迅全集》是 1938 年下半年出版的,毛泽东信中既然提到《全集》,可能他已得到了消息。1938 年 8 月,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曾把已出版的二十卷本《鲁迅全集》专门托人带到延安,送给毛泽东,封套是紫红布面的,装帧别致。毛泽东一直带在身边,转战南北,直到中南海,现在还在他的藏书室里。这套书留下了毛泽东的圈画、批注,有些著作还是多次圈阅, 1949 年访苏时,还特别选出几本。抽空阅读。1958 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鲁迅的《花边文学》、《为自由书》、《三闲集》等单行本,他把这些单行本放在床上,随时翻看。70 年代初,毛泽东的眼睛患了白内障,动手术后视力也差了,他提出把《鲁迅全集》印成大字本,这套大字本也一直放在他的床上,有的地方还夹着纸条,有的书角折了起来。据他的身边工作人员说,当他读到鲁迅著作深刻的议论和犀利的笔锋处,往往赞不绝口。可以说一直到他去世,都在读鲁迅的书,在他的读书生活中,除了马列著作,文

史古籍,读得最多的就是鲁迅的著作。

访问人:毛泽东读鲁迅的著作,最喜爱读的是哪些?

吴正裕:首先是鲁迅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毛泽东对外国小说和中国现代小说读得较少,他比较喜欢读中国明清优秀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有的不止读一遍,对《红楼梦》,他曾要求党政军领导人至少读五遍。对中国的现代小说,从文献中,从他的讲话中还没有看到他读过谁的小说,但对鲁迅的小说,他全都读过,并且常在讲话和文章中引用。提得较多的是《阿 Q 正传》, 1956 年,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阿 Q 正传》是一篇好小说,我劝看过的同志再看一遍,没看过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他专门写了‘不准革命’一章,说假洋鬼子不准阿 Q 革命。其实, 阿 Q 当时的所谓革命,不过是想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而已。”“我们要记住这个教训。无论在社会上不准人家革命,还是在党内不准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都是不好的。”在党内的会议上,他还多次提到写文件要像《阿 Q 正传》那样通俗化、口语化,这是对《阿 Q 正传》的另一种赞扬。

在文艺思想上,毛泽东也受到鲁迅的影响并给予很高的评价。比如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他多次引用鲁迅的话,因为鲁迅对文化界长期存在的洋八股进行过严厉的批评,他说:“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这也是一种八股。”毛泽东运用鲁迅的思想和风格,针对当时存在的党风不正的实际情况说:“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还可以说是幼稚;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则不但是幼稚,简直是无赖了。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为了搞好延安整风,毛泽东还亲自审阅编成《宣传指南》的小册子,其中收入了鲁迅创作的一封信(即《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毛泽东非常赞成鲁迅的观点,他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创作的思想,指出:鲁迅说,文章写好后“至少看两遍”, 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宣传指南》是延安整风运动二十二个必读文件之一,并被编为《整风文献》。

访问人:鲁迅的诗,也是毛泽东非常爱读的。

吴正裕:鲁迅的旧体诗是鲁迅全部创作的不可分割的部分,他的诗同他的小说一样,有鲜明的个性和战斗精神,所以毛泽东非常爱读。1938 年出版的《鲁迅全集》第七卷中收入了一些旧体诗,毛泽东都用心读过。1959 年 1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鲁迅《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中的诗作,毛泽东得到后都认真读了并在题目旁作了圈点。1959 年 3 月,文物出版社刻印了一册线装本的《鲁迅诗集》,共收诗四十七题五十四首。对这本诗集,毛泽东不知读过多少遍,他不仅作了圈点,大多还能背下来。在这年的 12 月,他还改写了鲁迅的一首诗,原诗名叫《亥年残秋偶作》,将其中的“竦听荒鸡偏阗寂,起看星斗正阑干”,改为“惊听自吹皆圣绩,起看敌焰正阑干”,表达了他那时的心境。1961 年 10 月 7 日,毛泽东还亲笔将鲁迅的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书赠来访的日本朋友,并说:“这一首诗,是鲁迅在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

毛泽东有一段时间,每次练字,差不多都写鲁迅的诗句。书写得最多的

是《自嘲》中的两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942 年 5 月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就引用过,他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45 年 10 月在延安时, 他就书写过这一诗句。 1958 年 12 月在武昌召开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 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随团应邀为全会演出。演出结束后,在接见演职员时, 红线女请求毛泽东给她写几个字,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当晚,他就书写了: “横盾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并在诗句前写了一段话: “1958 年,在武昌,红线女同志对我说,写几个字给我,我希望。我说:好吧。因写如右。”

访问人:听说整风期间对如何理解鲁迅这两句诗,曾发生过争论,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正裕:这是 1944 年的事。当时各抗日根据地都要整风,发了一批学习

文件,其中包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年 1 月 24 日山东省文协给中央总学委打来电报,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引用鲁迅两句诗,第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解千夫为敌人。惟细读原诗所用千夫指典故,似即‘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若然,则千夫是大众,而千夫所指的家伙则是敌人。这样的解释,虽不违背毛泽东话的精神,但千夫的解释恰恰相反,请问明毛主席电示为盼。”2 月 8 日,毛泽东亲笔写了复电,其中说:“鲁迅虽借用“千夫指’古典的字面,但含义完全变了,你们的解释是不适当的。”按一般典故来讲,千夫指大众,千夫所指的就是敌人。但毛泽东把千夫解为敌人。这说明毛泽东非常了解鲁迅作诗时的情况,鲁迅当时受到国民党御用文人、小报记者、文坛小丑的围攻,所以千夫是指的这些人。1931 年 3 月 6 日鲁迅在给李秉中的信中,也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千夫指的是敌人。这个例子很能说明毛泽东对鲁迅的著作有很深的研究,有特别深刻的理解。所谓“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大概就在这里。

访问人:鲁迅的杂文是非常生动和有特点的,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根强的战斗性,对鲁迅的杂文毛泽东怎么看?

吴正裕:鲁迅一生写了六百多篇约 130 多万字的杂文,先后共出了 16 本集子,这些杂文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给中国造成的黑暗和罪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文苑中的奇葩。鲁迅的功绩除了他的小说,成就最大的就是杂文。对鲁迅的杂文,毛泽东有很高的评价,也曾多次称赞。 1939 年 12 月 9 日, 他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大会上的讲演中,说到国民党文化“围剿”情形时说:“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一看鲁迅先生的杂感,就可知道。他的抨击时弊的战斗的杂文,就是反对文化‘围剿’反对压迫青年思想的。” 1957

年 3 月 12 日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讲到片面性时,他又举了鲁迅的杂文作例子,他说:“有人说,几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杂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说,怎么不能呢?鲁迅不就是这样的吗?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在这次会议期间,毛泽东召集新闻出版界部分代表座谈时讲道:报纸上的文章“短些,短些,再短些”是对的, 对“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时,又举了鲁迅的杂文,说:“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在回答如果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的

问题时,毛泽东说:“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 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 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 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会写。”鲁迅的杂 文涉及面是很广的,政治、艺术、文学都讲,特别是后期杂文政治讲得最多。他的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逼着学的,所以特别有思想 性和战斗性。杂文还是鲁迅独创的一种文体,最能体现鲁迅的彻底革命的战 斗精神,因此毛泽东称赞鲁迅的杂文,提出要理解它至少读两三遍才能懂, 这也说明毛泽东对鲁迅杂文读得很多,也理解得很透。可以这么说,毛泽东 对鲁迅的作品,评价最高,论述最多,最推崇的就是杂文,他认为“鲁迅后 期的杂文最深刻有力,并没有片面性,就是因为这时候他学会了辩证法”。毛泽东评鲁迅:中国的第一等圣人

访问人:毛泽东是怎样评价鲁迅的?

吴正裕:在我们党内,特别是主要领导人,比如瞿秋白、周恩来、张闻天等,在他们的讲话中,文章中对鲁迅都作过很多很高的评价。但给予鲁迅评价最全面、最高的还是毛泽东。他对鲁迅的评价,是给予中国历史人物都难于比拟的最多最高的评价。他对孔夫子的论述是比较多的,但总的看是贬多于褒, 1958 年在武昌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他曾说:“我们共产党人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但说是圣人,我们也是不承认的。”对中国历史上的好的帝王将相,如曹操、李世民、海瑞等, 也有些肯定的话,但都是就某一方面,谈不上全面评价。对近代的孙中山, 毛泽东曾作过很高的评价, 1956 年 11 月 12 日在孙中山诞辰 90 周年时曾写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这是评价孙中山最集中的一篇。对其他历史人物也作过一些评价,但都是等而下之了。可以这么说,倾注着毛泽东全部感情的评价都是给予鲁迅的,对其他人的评价都是冷静的分析。

鲁迅于 1936 年 10 月 19 日逝世,毛泽东闻讯是很悲痛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就给许广平发了唁电,电文说:“本党与苏维埃政府及苏区人民,为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运动之亲爱的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挚诚电唁。”10 月 30 日,中华苏维埃政府在保安举行了鲁迅追悼大会,毛泽东亲自出席并发表了讲话,倡议在延安创办鲁迅艺术学院、鲁迅图书馆和鲁迅师范学校,并发出了《为追悼与纪念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在鲁迅逝世一周年时,即 1937 年 10 月 19 日,毛泽东又发表了《论鲁迅》的讲话,这是毛泽东关于鲁迅唯一的一篇专论,高度评价了鲁迅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指出: 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他的思想、行动和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并概括了鲁迅的三个特点:一是政治远见,二是斗争精神,三是牺牲精神。认为这三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讲话强调指出,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具备坚决的心,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在这篇讲话中还称颂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建国以后,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还曾说到鲁迅是圣人,我们只能说是贤人,是他的学生。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赞“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些评价,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鲁迅的钦佩和崇敬之情。

访问人:毛泽东这么崇敬鲁迅,原因是什么呢?

吴正裕:从鲁迅方面看,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既有小说、散文、杂文,又有诗歌、翻译作品和研究著作。他的文章在近现代是独步文坛的,是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对他的文笔,毛泽东是非常喜爱的;对他的作品的深刻内容,毛泽东也是非常赞赏的。

访问人:对作品的喜爱是一个方面,恐怕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毛泽东所说他的心是和鲁迅相近的。鲁迅的斗争精神、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不怕孤立的精神和敢于反潮流的精神,都和毛泽东的性格相吻合,他们两人在精神上、性格上很接近、很相像。

吴正裕:是这样。如果我们把两位伟人放在中国革命大舞台的视角上来分析,毛泽东对鲁迅的推崇原因是多方面。主要有这样几点:

第一,他们两人都是文化巨匠,作为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索养的人,毛泽东非常喜爱鲁迅的作品,包括他的文笔,前面已经说了很多,这里不再细说。

第二,毛泽东非常敬仰鲁迅的人品,钦佩他的奋斗精神。鲁迅的人生经历有许多方面和毛泽东有相同的地方,从青年时代起,他们都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鲁迅在年轻时是先学工,后学医,可为什么他又改学文了呢? 就是因为他看到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认为医术只能治人的身体,不能治人的精神,所以他后来弃医从文,立志从文化上,从改造中国国民的思想上改造中国。从他的小说也可以看出,《阿 Q 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等,都是批判封建落后的东西,对中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这一点同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思想和主张是一致的。

第三,在中国的二三十年代,鲁迅成了反国民党文化“围剿”的旗手。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在军事上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而且在文化方面,组织了一批御用文人对以鲁迅为首的左翼文坛进行文化“围剿”。可以这么说,在反抗国民党“围剿”中,毛泽东是反军事“围剿”的统帅,鲁迅是反文化“围剿”的统帅。他们一个用枪杆子,一个用笔杆子,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战斗。这一点他们也是相通的。

第四,鲁迅的作品中包含了深刻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毛泽东在文章和讲话中常爱引用鲁迅的观点和主张。鲁迅 1927 年从广州回到上海后,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并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的文章特别是杂文起了一个飞跃,善于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问题进行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说理非常透彻精辟。为什么毛泽东很赞赏鲁迅后期的杂文,道理也就在这里。

第五,鲁迅具有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硬骨头精神,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在中国 30 年代复杂的历史情形下,鲁迅受到的攻击和压力不仅来自敌人方面,还有来自于自己阵营中的一些人的明枪暗箭。当时革命阵营中一些带有小资产阶级思想、世界观还没有得到改造的人,对鲁迅的一些思想和做法不理解,他们多少带有“左”的激进的思想和做法,这又恰恰是鲁迅所反对的,因此也给鲁迅造成了一些麻烦。当然,鲁迅主要还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包括鲁迅所说的文坛小丑进行斗争。在那种复杂的、白色恐怖的环境下,鲁迅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敌人的暗探、特务活动猖獗,有段时间他从家里躲出去,到日本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里去藏身,可见环境的险恶。面对这种情况,鲁迅没有退缩,继续用他的笔来战斗,充分表现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这一点是毛泽东非常钦佩的,所以称“鲁迅的

骨头最硬”。

上述五点,不一定概括得全面,但至少可以看出,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是不为过的。

访问人: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1993 年 11 月 7 日于北京前毛家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