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郭洪涛—— 迎接毛泽东到陕北郭洪涛

郭洪涛,1911 年生,陕西米脂人。1925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3 年任中共陕北特委组织部长,1934 年兼任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1935 年后任陕甘晋省委副书记,陕北省委书记,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建国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计委顾问等。曾是中共七大、八大、十二大代表,十三大、十四大特邀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历经千难万险,落脚到陕北。陕北有块根据地,那里的好兄弟欢迎了他们。郭洪涛当时任陕甘晋省委副书记,于是有了他和毛泽东的交往,有了这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访问人: 1935 年 10 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这是我党历史上

的一个重大事件。当时您和程子华同志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去迎接中央红军,您是什么时候见到毛泽东的?郭洪涛:中央红军于 1935 年 10 月 19 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红军有个好传统,一路走,一路开展宣传工作。写标语、散发传单、张贴布告,使陕北苏区群众都知道中央红军来了。当时我担任中共陕甘晋省委副书记。在这之前,我们只知道中央红军到了甘南,不知以后去哪里,那时红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也在后方。怎么迎接中央红军,前方有人提出越出苏区,到关中彬县一带的大道上去迎接。程子华不同意这个意见, 认为不应远离苏区,应该继续南进,到洛川方向,既可钳制敌人,又可迎接中央红军。当时,我们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还未打破,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红军远离苏区,敌人一下子进来怎么办?朱理冶和我同意程子华的意见。这个方针是对的。朱理冶就让程子华到前方,部署这个工作。后来我也去了前方,是中央代表团负责人派我去前方停止捕人的,同去的还有派去担任红二十六军政委的崔田民。我们先找到程子华和十五军团司令员徐海东。记得是在一个房里,有两盘炕,我和崔田民坐在这边,徐海东、程子华坐在那面,我说:逮捕红二十六军刘志丹、高岗等一批老干部是错误的,没有证据。后方已停止逮捕和审讯,前方也应停止捕人。程、徐说:很好,我们同意。马上叫来红二十五军保卫科负责人,命令停止捕人。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把红军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的布告送来,我们知道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吴起镇。

当我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商量由程子华和我一道去迎接中央和中央红军。我们从稻左堡出发,走了一天,到了下寺湾,首先碰见了贾拓夫,后又见到了李维汉。

访问人:你们什么时候见到的毛泽东?

郭洪涛:我们先和李维汉谈了一些陕北两个苏区和错误肃反的情况。李维汉认为我反映的情况很重要,一两天后李维汉就领我去见了毛泽东、张闻天。

访问人:您见到毛泽东,他给您的第一个印象是什么?

郭洪涛:印象很好。毛泽东是我久仰的领袖人物,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他们都来了,我非常高兴。见面后,毛泽东就肯定了陕北红军,说因为有个陕北根据地,中央来了才有落脚点。我早就看过毛泽东在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也看了遵义会议的决议,对毛泽东是十分佩服的。也知道朱德。朱毛领导的红军很有名气。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工作时就听说过,他在党内和社会上都很著名。周恩来在下寺湾找我谈话,代表中央分配我担任

陕北省委书记。

访问人:从保存下来的照片看,当时的毛泽东非常瘦弱,两只眼窝深陷, 颧骨老高,完全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但精神很好。

郭洪涛:是的,瘦得很,也很累,天天走路、打仗,饥一顿饱一顿的, 哪能不瘦?大家都很瘦。但又因为心里有着崇高的信仰,我们是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而牺牲的,所以大家的精神是饱满的。从毛泽东的照片里就可以看出这种精神来。我们就是在这种精神之下奋斗出来的。

访问人:你们初次见面谈了些什么?

郭洪涛:我向毛泽东、张闻天做了简要汇报。主要是陕甘边和陕北两个苏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如陕北经过几次暴动,成立了红 27 军,陕甘边较早

地成立了红 26 军。这两块根据地在发展中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援,

终于在 1935 年 2 月成立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达到完全统一的情况。还有谢

子长负伤去世后,红 26 军和红 27 军在刘志丹统一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把原来的两块苏区连成一片,创造了大片的革命根据地等。因为我在陕北特委工作,对陕北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对陕北根据地的情况谈得比较详细。此外还汇报了陕北错误肃反问题。

访问人:您对陕北的肃反问题怎么看?

郭洪涛:对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编的《党史通讯》1987 年第 4 期《更正》中写道: “1935 年 9、 10 月间,在中央代表团主持下, 陕北发生了错误肃反,使苏区陷入严重危机,这是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产物”。当时,我虽然不是中央代表团成员,但我是本地干部,担任陕甘晋省委副书记的职务,因此,我在政治上也负有重要的责任。

访问人:中央认为陕北的肃反是错误的,对吗?

郭洪涛:是的。当我汇报了陕北错误肃反的情况后,中央当即决定纠正肃反的错误,释放所有被捕同志,王首道担任西北保卫局局长。中央到瓦窑堡后,又决定成立了以董必武为首的五人委员会负责处理错误肃反问题,释放了被冤的红 26 军刘志丹等老干部,因而挽救了革命根据地的危险局面。

访问人:有一部电视剧说,是周总理亲自放了刘志丹。

郭洪涛:是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中央领导同志决定释放的。但释放的时候,他们正在直罗镇前线打击敌人。

访问人:下寺湾中央政治局会议有什么决定?

郭洪涛:中央在下寺湾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程子华和我参加了,是决定中央和红军的下一步行动计划。程子华讲了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役以及当时第三次反“围剿”的情况。这次会议决定中央分两路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到直罗镇,打击、消灭尾随之敌;洛甫、博古、刘少奇、董必武、林伯渠、王稼祥、李维汉等率领党中央机关、中央军委等非战斗单位去陕北苏区的中心瓦窑堡。

会后,我先回到瓦窑堡,动员了数千名群众夹道欢迎中央的到来,群众热情高涨,送茶送水,街道两旁红旗招展,到处贴着欢迎的标语,中央领导同志和干部也频频向欢迎的人群招手致意,大家都高兴得了不得,那热烈兴奋的情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忆犹新。

我请中央领导同志到省委机关就餐。这顿饭比较丰盛,有海参、鱿鱼等佳肴。这些海味当时在陕北很罕见,是解放瓦窑堡后打土豪的战利品,中央领导同志讲,这么好的饭菜只在遵义吃过一次,这是第二次。在直罗镇,我

军取得了巨大胜利,歼灭敌军一个多师,打破敌人第三次“围剿”,直罗镇战役打完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先后来到了瓦窑堡。

访问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你们是如何解决其吃、穿问题的?

郭洪涛:中央到达瓦窑堡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红军的吃穿问题。中央指定林伯渠负总责,我通知西北军委供给部长白如冰和陕北省政府财政厅长艾楚南参加,并告诉说:部队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动群众解决什么,要粮食给粮食,要服装就动员群众去制,布匹不够,就拿钱到白区去购买,并将没收地主豪绅的猪、牛、羊送往前线,使红军战士都穿上了新的棉军装,改善了部队的生活,大大鼓舞了士气。

访问人: 1935 年 12 月中央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您参加了,一定了解不少情况。

郭洪涛:我是列席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回到瓦窑堡,正好张浩从苏联回来了,带来了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于是,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会议是在张闻天的窑洞里开的,窑洞中间放着一张长桌,多数人围坐在长桌两边,个别人就坐在炕上。会上讨论了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路线策略问题,军事战略问题。在讨论政治形势和党的路线策略时,对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发生了争论,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在党内最高领导层内的争论。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重性,对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并指出我们在江西时,对十九路军的问题上有错误,我们本来是可以争取他们一起抗战反蒋的,但没有争取。博古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他引经据典,还引了斯大林的话,就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的敌人,不可能和无产阶级联合。毛泽东一点也不示弱,第二天再次发言,强调他说的这些是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的,是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后他反问道:“难道这样做(指联合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就是对祖宗不忠?对祖宗不孝吗?”博古哑口无言,往床上一躺不说了。

访问人:这次会议上的争论,其他人参加了吗? 郭洪涛:毛泽东和博古争得面红耳赤。

访问人:当时您是怎么看待他们之间的争论呢?

郭洪涛:感到很惊奇,从未见过这么激烈的争论。总的印象,觉得还是毛泽东有道理。而博古只是引用了斯大林的话,显得软弱无力。最后张闻天做结论,他和毛泽东的意见是一致的。

访问人:瓦窑堡会上毛泽东提出东征山西的战略方针,并得到会议通过。会后立即开始了准备工作,扩红成了一项重要任务。

郭洪涛:是的。周恩来亲自到陕北省委作了动员和布置,并派李维汉指导陕北省委的扩红工作。李维汉给我们介绍了中央苏区扩大红军的经验。我们的措施是组织突击队,每个县都派一个突击队去,并动员了几位女同志担任队长,比如李坚贞同志是秀延县的扩红突击队长。那时苏区老百姓参军的热情很高,分了田,废除了高利贷,取消了苛捐杂税,得到了实惠,一说当红军,群众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当时那个场面非常热烈,先后两次扩红, 扩大了 9600 人,壮大了红军。

访问人:关于东征,大家的意见似不甚一致,担心东征不能成功。

郭洪涛:东征的意义很大。出河北打日本,可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 同时既可扩充红军,又可筹集军费。瓦窑堡会议上,大家对实行东征的意见

是一致的,没有人反对。决定东征时,我也发了言,意思是不要远离苏区, 从黄河边向东推进,这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访问人:红军东征时,有多少人?

郭洪涛:大概有二三万人。毛泽东、洛甫、彭德怀等都去了前线。由于蒋介石出兵 10 个师,阻挡我军东征抗日去路,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回师河西。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打击了敌人,扩大了政治影响, 扩充红军 7000 多人,筹集了大量的军需财物。通过红军东征,我对毛泽东更加敬佩。他调兵遣将,气派非凡。在刚打了直罗镇战役,喘了一口气,就在12 月的瓦窑堡会议上决定东征,一环扣一环,别人是没这个战略气魄的。

访问人:毛泽东从东征回来,你去欢迎了吗?

郭洪涛:东征战役结束,他们先到了延长一带,以后才回瓦窑堡,回来后就准备西征。

访问人:这以后您去山东,到东北和毛泽东的接触就少了。1949 年 3 月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到北京,您曾亲自迎接毛泽东,是吗?

郭洪涛:是的。 1949 年 2 月中央军委任命我为平津铁路管理局局长。我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迎接党中央领导同志安全进入北平。当时,李克农和膝代远向我交待,中央要从西柏坡迁到北平,由高碑店乘坐火车直抵清华园,你们要绝对保障安全。

访问人:中央为什么不从石家庄上车,而从高碑店上车呢?

郭洪涛:由于战争的破坏,当时北平往甫的铁路只通到高碑店。北平刚刚解放,政治情况异常复杂。如果遭到敌人的破坏,就不得了。我们详细研究了铁路列车的指挥、调度、编组及各站值班等具体问题。行车调度由副局长刘英才亲自担任,并采用了安全措施,如每个车站只留下正线的一个道岔, 其他都钉死了,而且各个车站派了两位可靠的同志负责看守。铁路专列由三趟同样的列车组成;前一趟为开道车,我坐在上面;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乘坐中间的一趟列车,最后一趟列车串警卫人员乘坐。专列上一时找不到可靠的炊事员,为防止意外,暂由副局长刘建章从老区带来一个炊事员跟车。他只会做拉面,我又派人买了一些罐头。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方案,经李克农电报中央,得到了批准。

3 月 25 日上午,我随列车到高碑店迎候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不久, 他们就来了。毛泽东还是当年在延安我见到的那样,目光炯炯,神采奕奕, 他看见我,微微一笑,我急忙过去握住他伸出的手,他见我头戴一顶旧水獭皮帽,身穿一件皮大衣,风趣他说:“你这‘土包子’变成‘洋包子’了。” 周围的其他人都笑了。刘少奇给我介绍了王光美同志,周恩来和我打招呼后, 便问列车的安全情况,我向他作了汇报,他满意地点点头,说中央感谢你们。

访问人:当时同毛、刘、周一同乘火车进京的还有哪些中央领导?

郭洪涛:还有朱德、任粥时、董必武、林伯渠、王稼祥等。所以,我们觉得责任重大,非常谨慎,列车启动以后,我在第一趟车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惟恐出一点差错。一路上全线绿灯,顺利地抵达了清华园车站, 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乘汽车前往香山,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93 年 5 月 28 日于北京月坛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