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道路的不同特点

访问人:从两人青年时代成长的道路来看,您认为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张培森:我认为两人在成长道路上是有不同特点的。当然他们建立的理

想都是走十月革命的路,都是实现共产主义,但个人成长的具体道路两人有很大不同,就这个不同来说,对他们后来一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从毛泽东来讲,他师范毕业,教过书,搞过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有过国共合作的经验,最后拿起枪杆子上了井冈山,根据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道路。他的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十八般武艺样样试过,党内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张闻天呢?他基本上是一个文化人。他和毛泽东虽然都是五四时代的先进青年,但他走的是另一条路,是学者式的道路。五四以后,他写文章,写小说,搞翻译,这是他的主要活动。特别在文学方面,他从歌德到泰戈尔都做过研究,而且还有相当的成就。据研究歌德的专家评论,张闻天在 1922 年《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论述歌德的长诗《浮士德》的文章,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一篇。一般来说,《浮士德》是很难看懂的,而张闻天那个时候就不但把它翻译了过来,还进行了系统的评述,这很不简单。张闻天写的小说, 茅盾备加赞赏。茅盾说他自己 1927 年才写中篇,而闻天比他早 3 年就进行创作而且是长篇,对此他自叹不如。如果闻天同志不是全身心投入革命斗争成为革命家,很可能在文化上占据一席之地。所有这些表明张闻天和毛泽东有着不同的经历。

访问人:他们两人的活动范围似乎也有区别。

张培森:是的。毛泽东的活动范围全部是在国内。张闻天在成长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国外。他 1920 年去日本半年,1923—1924 年到美国

一年多,入党后又去苏联 5 年,回国时 31 岁。应该说在我们党的高级领导人中,像张闻天早年到过美国这样的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就只有他一个。从上面的情况来看,张闻天拥有大量的书本知识和广泛的阅历,眼界很开阔,但他的弱点是实践经验少。

访问人:张闻天从苏联回来就受到了国际的重用。张培森:是的。国际把他放在重要的领导岗位上,对于一个缺乏实际斗争经验、不甚了解本国国情的同志,必然要照搬国际指示,这样就犯了错误。而从当时在苏区的毛泽东来看,因为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不同意照搬国际的条条,因而遭到打击。张闻天缺乏经验但受到了国际的重用,因而犯了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