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学英文?

访问人:我们首先想问毛泽东为什么学英文?据我们所知,毛泽东早在读书时期曾学过,但他对自己的英文成绩始终不满意,断断续续没有坚持下来,比较正规地学英文,还是您到他身边之后。

林克:毛泽东在年轻时对英文就有兴趣,他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时,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就提到,他现在学三门功课:英文、哲学和报刊,可能那时学的成绩并不怎么好,后来比较热衷于学社会科学和哲学,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学英文。但我认为他学英文首先是出于兴趣,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根本没有兴趣,硬着头皮学是学不好的,像他这样忙的人,国家大事那么多, 要集中力量学英文是很困难的。所以有浓厚的兴趣是首要的因素。有人说毛泽东学英文是因为斗争的需要,我觉得这种提法不太恰当,也不太合乎实际。

第二,他学英文的目的是为了开拓知识面,因为读理论方面的书是很枯燥的,如逻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他采用读英文版马列著作的方法, 既学了英文,又学了理论,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如在读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时,其中有一段话“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读到这儿时,他说,可惜教条主义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宣言》序言中还有另一段话:“关于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问题所提出的意见(第四章)虽然大体上至今还是正确的, 但是由于政治形势已经完全改变,而当时所列举的那些党派大部分已被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彻底扫除,所以这些意见在实践方面毕竟是过时了。”读到这里,毛泽东说,以中国的情形来看也是这样,从清朝的康梁保皇派到袁世凯、北洋军阀时期的研究系(后来的政学系)、吴佩孚、曹锟、段祺瑞、张作霖、青海的五马⋯⋯都被历史的进程扫除掉了,惟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党派存在下来。他就是这样,既学英文,又从中学到理论,学习时他经常喜欢探讨,所以拓展知识面是他学英文的主要目的。他学英文是很认真的,一边学一边在书的天地、左右两边用削得很尖的铅笔注上字义。到晚年,看东西不太清楚了,就用大字、粗笔在上面反复注,如英文版《矛盾论》、《共产党宣言》从第一页到最末一页,都密密麻麻用很小的行草注满空白的地方。《矛盾论》的英译本他就先后学习过三遍,并在封皮的内页记下了三次阅读的时间: 1956 年 5 月 10 日开始读第一遍;1959 年 10 月 31 日开始读第二遍;1961 年

10 月 9 日开始读第三遍。

第三是有坚强的毅力。像他这么大年纪,这种条件,如果没有毅力,学英文是很困难的。经常是有重要会议就打断了,但他还是利用一切机会坚持下来,有时一天学很长时间,也有时几天学不了。

访问人:没有固定时间?

林克:碰到开重要的会,就间断了。一般是起床后或睡觉前,也有是在游泳、散步结束后和我汇报工作时,在外地视察工作时,在火车、轮船和飞机上也利用时间学,时间有长有短。反正我每天要和他见面,选文件、送文件,他什么时候想学了就把我叫来。

毛泽东有很强的求知欲,就读书来讲,党的领导人中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他,恐怕近代革命家中像他这样强烈求知的人,也是不多的。他又和那些革命家不一样,他已经领导建成了一个国家,国事非常繁重,在这种情况下, 还坚持读书,不仅学英文,还读别的,这本身就是很不简单的事。号召领导同志学外文,他曾提倡了几次,但多数人学了几次就放下了,他是一直坚持学到底,虽然他的英语能力远没有达到像其他方面知识那么深,当然这也和他过去的基础有关。

但在学英文上他也有独到的特点,一是记忆力非常强,有时几年不读了, 有些单词还能记起来;再一个是他对文法结构很清楚,理解能力也很强,他曾提到英文似乎应该改造一下,不要太烦琐,提出现在没有一部好的汉英词典或英汉词典,他常常喜欢把英语同汉语的语法、修辞作比较,或者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他说:“我学英语是为了研究语言,用英语用汉语比较。如有机会,我还想学点日文。”后来由于工作实在太忙,学习日语的愿望未能实现。

访问人:您教毛泽东学英文,主要是对话,还是讲词义?

林克:主要是阅读,阅读中有的单词念错了,我再纠正。这里我要讲到第四点,就是在学习问题上毛泽东非常谦虚。应该说从各方面他都是我的老师,可在学英文上我当他的老师。他说,你当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对,我读错了,理解错了,你就及时给我指出来。在学习中,他也从来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大声朗读,一遍不行,读两遍、三遍、四遍。不懂就问,让怎么念就怎么念。不仅学英文,他学其他东西也有这个特点,一篇好的文章都要重复学几遍,既有博览,又有精读。

所以,他后来的英文程度可以达到阅读一般文章、报刊消息,有时碰到生字,就借助字典。

访问人:毛泽东学英文,还有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特点?

林克:他学英文的办法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他是政治人物,对政治特别熟,所以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他不是从什么牛、羊、猫、狗一类单词学起, 而是适应他自己的特点,选择一些时事消息,短的评论读起,这样生字、词也少一点,以后英文提高了,再读长一些的政论文章。

访问人:您刚去时,他的英文是什么程度?

林克:只会简单的词汇,会话也只会说“你好”“早晨好”一类的问候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能看中国出版的英文杂志,因为这些刊物比较适合中国读者的要求,还不是 pure English (纯英文),另外有些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了。有时接见外宾,他还拿起一篇英文的东西读起来,听起来还比较准确,外宾感到很惊讶。其实他的发音不太准,湖南口音太重, 年龄大了也难纠正。

访问人:在 20 年代毛泽东对苏联很感兴趣,还提出要留俄,后来又曾到苏联访问,他为什么不学俄文,而是突发奇想要学英文呢?

林克:我觉得主要因素是兴趣,因为他早有这个兴趣。当然还有另外的情况,比如对苏联的东西我们翻译得比较多,翻译力量也很强,相比之下,

西方的东西翻译得较少,他想通过直接阅读英文,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情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毛泽东的思想是很开放的,他对西方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他也想借助学英语,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访问人:他为什么在 1954 年想起要找个英文教师学英文?

林克:我想,可能是对外交流慢慢多起来了,客观上有了这种需要。有人就问过我毛泽东学英文的目的,我认为是多方面的。有人说是为了斗争的需要,我不赞成这样看。他学了英文难道是去直接和资产阶级辩论吗?不是这样。我看还是上面我讲的,一是他对学英文有兴趣,一是扩大知识面。借助学英文,使一些比较枯燥的学习,换一种方式,更能有效果。另外,这也是一种特殊的休息,看书、看文件看累了,会议开累了,接见外宾累了,就让我和他读英文,一读英文,脑子都钻到单词、句子里去了,其他别的不想了,也就得到了休息。有时他睡不着觉,也把我找来读一会儿,读着读着打起鼾来了。这是一种特殊的休息,也可说是毛泽东式的休息。所以,毛泽东学英文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不是单纯只有一个目的。

毛泽东读过哪些外国书?

访问人:这又涉及到毛泽东是不是开放的,他学英文是如此,读外国书恐怕也是如此。你觉得这样说对不对?

林克:大体可以这么说。在对待西方文化上,毛泽东是很开放的。至于他读过哪些外国书?就我的接触,有这么几类:一类是马列经典,一类是西方古典社会学和经济学,他和我讲过,他读过严复编译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还有卢梭的《民约论》,以及一些经济学著作。但他好像没有讲到近代的社会学和经济学著作,所以他读的西方经济学和社会学都是比较古典的,近代的相对少一些。当然后来他从杂志上也作了一些弥补,他订有 10 几份理论杂志, 10 几份报纸,让我也订 6 份。10 几份报纸中,有 6 份中文报、6 份港澳台报,让我经常选些报刊上的理论文章拿给他看。他还比较喜欢看《光明日报》,因为《光明日报》开有“文学遗产”栏,现在我还保留有他批阅过的少数原件和复印件。

访问人:看来毛泽东对理论方面的文章很感兴趣。

林克,特别感兴趣。我给他选过一些理论文章,现在有的保留下来了, 有的没有保留下来,面很广,数量也很大,有的我也记不清了,因为那时我对理论的东西不是特别感兴趣,这同我原来的专业有关,主要研究国际形势。所以他那封给我的信中说:“兴趣有,似不甚浓厚,应当培养。”这比较合乎我的实际。以后我就注意钻研理论,还作了一些笔记。

在毛泽东读书当中,哲学占了很大比重,从中国到外国,哲学是他学习的重点,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是他读的哲学书中的一部分,就这样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哲学的重视了,他始终对哲学有浓厚兴趣。

访问人:毛泽东读马恩列斯的著作的情况怎样?

林克:从青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如饥似渴的学习马列著作,最早的是《共产党宣言》,由于那时出版条件的限制,在中国翻译出版的不多,但也是找到多少读多少。除《共产党宣言》以外,他读过《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两个策略》、《“左派”幼稚病》《帝国主义论》等,还有斯大林的《苏联社

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这本书,他单独和我学习过一遍,让我把要点标出来,有什么问题也标出来,他看后又作了很多符号。

访问人:我们见到毛泽东读斯大林这本书有三个版本,都有批注和圈点。林克: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他还对我谈论过他的看法,给我印象特别

深的有两点:一是斯大林虽然承认社会主义有矛盾,但比较勉强,不认为有对抗,说社会主义矛盾不会发展到对抗,毛泽东认为不然,在那段话旁边打了几个问号。二是讲到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斯大林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 毛泽东认为,斯大林的这个看法不对,生产资料也应该属于商品范畴,发展商品生产也应包括生产资料。在 1958 年 11 月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对商品经济讲了一大段话,阐述了他的观点。访问人:有人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他没有读过。

林克:是不是读完了我不好说,但他肯定读过《资本论》,现在中南海毛泽东的书房里就存有他读《资本论》留下的手迹,有批注和圈点。毛泽东读书有个特点,他在考虑某个问题时,就找来相关的书读某个章节。比如《列宁全集》他不一定通读过,但其中的重要文章如《帝国主义论》、《国家与革命》、《“左派”幼稚病》等都写有便条,让我找来给他阅读。《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在学英文时就跟我读过,《共产党宣言》不止读一遍。访问人:对外国的历史著作毛泽东重视吗?林克:这也是他读外国书的一个方面,不仅重视而且非常熟悉。他在和外宾的谈话中,往往讲出这些国家的某段历史,有些连外宾自己都不熟悉。对一般的历史,如美国史、法国史、英国史,他都能自如地谈论,尤其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年出了什么大事,他的记忆力非常好,这给我的印象很深。

访问人:对日本的历史情况如何,是不是也很熟悉?

林克:他对日本相当熟悉,因为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文化上也是相通的。有次他和我说到鉴真 6 次东渡扶桑,传播佛教。并赞扬鉴真的不屈

不挠精神,说他前 5 次都失败了,最后第 6 次到了日本,眼睛也瞎了,认为鉴真对传播佛教以及中日文化和技术起了很大作用。最近我去日本,到奈良参观了唐招提寺。里面珍藏着鉴真大师像,见了那里的 92 岁高龄的森本孝顺长老,和他说起毛泽东上面的话,这位长老很感兴趣。

在读历史方面,毛泽东还喜欢读外国人的传记,读得相当多而且熟悉, 早年读了,晚年也还读。还经常谈论起《戴高乐回忆录》、《艾登回忆录》、

《阿登纳回忆录》等。他对戴高乐的看法和别人不一样,认为戴高乐有民族精神。所以他对外国历史相当熟悉,各国的历史知识非常丰富。

访问人:对外国的专门历史著作也读过吗?

林克:他的书房里就有英国著名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原来放在他的床上,是经常翻的。他读历史,即读通史,如世界通史、西洋史、欧洲史,也读个别的国史,如上面说到的美国史、法国史、英国史等。

访问人: 1950 年新区土改时,毛泽东给刘少奇有封信,其中就谈到中国的土地改革和法国、日本的情况不同,可见他对这些国家的历史很清楚。在其他方面是什么情况,林克:再就是逻辑学, 50 年代未 60 年代初,是

毛泽东读逻辑比较集中的时期,因为 1958 年发生了一场关于逻辑学的论战, 主要是在周谷城和马特之间进行的,他们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和《哲学研究》等报刊上。以这个问题为契机,他让我找来几本逻辑书阅读,我记得找过三、四本,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我还记得人民大学的王方名在《教

学研究》上发表关于逻辑学的文章后,他特别感兴趣。

宗教的书也读过,他和我说起他读过《圣经》,还说,《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经典,文字也很优美,是著名的文学名著。我说我也喜欢,在大学时我就当作文学著作读过。但关于《圣经》的内容和评价没有细说。

访问人: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金刚经》等,他也读过吗? 林克:《古兰经》不记得他说起,但现在一般的说法他读过。佛教的《大藏经》、《金刚经》他读过,关于六祖禅宗的故事,他和我说过多次,对慧能评价很高,特别赞赏他的革新精神,说他不要教条、不要清规戒律,还背出慧能的那首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精神是和他的性格相通的。他还给我专门解释了这首偈的背景,说慧能本来是做下等粗活的,文化不高,几乎不识字,但他的悟性好,在听人诵《金刚般若经》后,才发心学佛,投禅宗第五世祖弘忍门下,弘忍便将禅法秘诀授于他,并付法衣,这也就是“继承衣钵”的出典。这个故事,毛泽东多次提到。

访问人:关于外国文学方面的书,他读过哪些?

林克:相对讲,毛泽东对外国文学读得较少,但也读过一些,我就听他讲到他早年读过希腊罗马时代的小说,还有《茶花女》、《简·爱》、《红与黑》都读过。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他对我谈起苏联肖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那是在 1958 年大跃进出了问题后,有一次和我谈起这篇小说,他说: 别人的经验还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自己没有实践经验还不能得到教训。像苏联《被开垦的处女地》里描写的,地主富农都被扫地出门,造成了社会紧张和生产力的破坏。类似现象我们也发生过,如中央苏区时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都造成了失误。现在有人又对农民搞剥夺,刮“共产风”,瞎指挥。这些在《处女地》里都写了,不少人也看过,但就是不能吸取教训,看来没有自己的经验有时还是不能取得教训。比较起来,毛泽东对外国文学方面的书读得少一些。我个人很爱读小说,从中学到大学,不论中国小说,还是西方的小说都读了很多,他要和我谈起来,话题是很多的。他和我谈论过

《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金瓶梅》、《西厢记》、《牡丹亭》等等中国文学作品。但他就是很少和我谈西方文学作品, 不知为什么。对外国的诗歌也是这样,我不记得他谈过雪莱、拜伦、歌德、席勒的诗歌。对诗,他有个特点,喜欢古诗不爱看白话诗,臧克家讲过这个问题,说他虽然不愿看白话诗,但提倡写白话诗。毛泽东和我说起时,就更坦率了,大概也没有什么忌讳,他说,让我看白话诗,给我一百块大洋我也不看。

访问人:可能嫌没味。林克:意思是那东西不叫诗,诗读起来应该朗朗上口。

毛泽东读书的特点访问人:从毛泽东本身看,他是矛盾的结合体。林克: 我认为他是很矛盾的,所以不能说他很传统很封闭,无论从文化的角度,外交的角度。还是从思想、从经济的角度,他都不是封闭的。这和他的文化背景有关。如外交上,在延安时期就对美国做工作,还提出要到美国访问,他的思想一直比较开放。对苏联的经验,既有接受的东西,也有反对的东西。我对他总的印象是,各种学说、各种思想,都广收博览、取其精华、独立思考、为我所用。访问人,在读书上,他是不是一个时期有所侧重?林克:这是他读书的一个特点。如在写《实践论》《矛盾论》时,他就读了大量苏联

的和中国的哲学著作。 1954 年搞宪法时,他就让田家英、大逢(指逢先知) 和我找过各种西方的宪法书籍,有英、法、美、日及苏联的宪法,这些书找来后他都看了,在上面作了圈点。再如 1957 年 4 月修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稿,他就集中思考这个问题,晚上睡不着觉,把我找来, 说要给各省市党委发个电报,内容我都记下来了,很详细,其中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各地正在讨论。请将党内党外赞成反对两方面的意见,你们自己的意见,你们对整个形势的估计,地县两级态度如何;你们委员会和书记处或党组是否深刻地多次地讨论了这个问题,第一书记和中央一级党员部长或副部长(指党外人士当部长的那些部)是否自己将这个极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认真抓起来了,还是依然委托二三把手去管,自己仍和过去那样不大去动脑筋,第一书记和各书记和各党员部长或副部长将报纸刊物和学校管起来没有,看过报纸刊物上有关这类问题的文章没有,重要社论在发表之前你们看过没有,动笔修改过没有,党和党外人士(主要是知识界)问的不正常的紧张气氛是否有了一些缓和,你们对人民闹事采取了什么态度,党内某些人中存在的国民党作风(即把人民当敌人,采取打击压迫方法,所谓人民民主,所谓群众路线,所谓和群众打成一片,所谓关心群众疾苦,对于这些人说来,只是骗人的空话,即是说党内有一部分人存在着反动的反人民的思想作风)是否开始有所变化,你们向学校学生和工厂工人做过讲演没有,做过几次,效果如何,以上各项问题,请即写成报告,在接此电报以后 15 天内用电报发来。”想得非常细,毛泽东就是这个特点,一个阶段抓住一个问题,有一个侧重点,就集中思考,集中看相关的书籍材料,这两个方面是并行不悖的。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并不是一个时期只看一个方面的书,其他一点不着。对有兴趣的书,如史学、文学也还是经常看的。他自己就讲过,他穿插读了一些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小说。另外,毛泽东经常读书是不是仅仅是个兴趣,这个问题也需要探讨,很难说死,但他对文史哲一生始终有浓厚的兴趣。

访问人:是否应该说,兴趣是主要原因?

林克:还不能这么说,如对哲学就不仅是个兴趣问题;对文学也不单单是个兴趣问题,他往往从哲学和政治的角度来看,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而不是单纯从文学欣赏来看。

访问人:大概和他担任的职务及身分有关系。

林克:所以,毛泽东读书和别人不一样,他往往把读书和现实社会或历史哲学联系起来思考一些问题。这是毛泽东读书的另一个特点。

比如,他经常和我说到这样一些命题(我后来知道,他早年也是这样看的):生就是死,死就是生;劳就是逸,逸又是劳;和平是战争,战争又是和平。他的看法有时和常人截然不同。有一次,他问我:你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侵略性的,还是防御性的?问得很突然,我一时答不上来。那时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片谴责,别人不会想这个问题,但他就想。从这点上看, 他又是非常现实的,不像我们有个概念后就认定了老是这样。为什么他经常变化呢?他是感到客观情况有了变化,他的思想也跟着变化。在莫斯科会议前就谈到到底谁怕谁多一点?到底帝国主义会不会发动战争?经常提这些大问题,让我回答,也促使我思考一些问题,他在那封信里,要我注意多学理论,就是不仅要从表面形势上考虑问题,而且从理论上、战略上考虑问题。

我觉得毛泽东确实有独到之处。访问人:向你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问题, 他作了解释没有?

林克:讲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既是防御性的,也是侵略性的,他说,假如我们强大起来,它就可能是防御性的,因为它伯“共产主义细菌”,如果我们尽出波、匈事件,那么就可能是进攻性的。他的思想是辩证的,非常有道理。

我记得, 50 年代我刚到毛泽东身边不久,他就提出要我注意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情况,后来我从外交部要了一个关于拉美国家的人口、面积等基本情况的统计表,我还给他找了关于亚非基本情况的小册子,送给他看了,他看后在一些重要国家打了圈,作了记号,并把这些国家总人口、总面积加起来,作个统计。他的意图是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看它在世界上有多大的影响和作用。所以,他的思路是比较开放的。最近, 我作了一次讲演,题目是《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我的总的观点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我讲了三点:一、相同和基本相同,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相同的;二、有些差异或较大差异,我提差异没有提相反,其实差异就包含这个意思了,如人民公社问题,毛在时是要维护那种体制,现在是完全废除,这就完全不同。三、邓小平的新发展,如一国两制,还有关于经济特区、经济开发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都是新时期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