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粮食生产状况
近 40 年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其中首要的任务是解决人民食品需求,因此各国都努力发展农业, 增加粮食生产。从 1950 年到 1990 年,世界粮食产量由 6.73 亿吨增长到 1990 年的 19.3 亿吨,40 年间增长近 2 倍,年平均增长率为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粮食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战前,也显著超过了同期世界人口的增氏速度,同期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才 19‰。
如果以 10 年为期来分析世界粮食的增长状况,就会发现在绝对量不断增
长的同时,世界粮食生产的平均增长率呈不断下降趋势。本世纪 50 年代世界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曾达到 3.2 % ,但六七十年代分别下降为 2.7%、2.3%, 80 年代进一步下降为 2.1 %。如果再从粮食与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关系来看,这个趋势就会看得更清楚。50 年代世界粮食年平均增长率比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 1.3 个百分点,六七十年代这个数字下降为 0. 8 和 0. 5 个百
分点。到了 80 年代,世界粮食年平均增长率只比人口年均增长率高 0.3 个百分点。这个趋势无疑给世界发出一个信号,即不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肚界粮食产量的增加而忽视粮食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
从全球来看,粮食产量是能够基本满足世界人口的需求的,但分地区来看,粮食生产状况差别就大了。本世纪 30 年代中期,世界各大洲的粮食生产大体能满足本洲人民需要,拉丁美洲和非洲粮食自给,有时还略有富余;欧亚两洲当时占有世界人口的 79%,粮食生产只占世界总产量的 69%,粮食有欠缺,但在低消费水平下,仍然是基本自给的;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粮食供应比较富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些欧洲国家实行了农业结构改革,粮食生产从恢复迅速走向发展,逐步形成当前世界粮食生产的格局。而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加之在发展民族经济中,不重视粮食生产,使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逐渐突出。到 70 年代初期爆发了“粮食危机”时,发展中国家总共只生产了世界粮食总量的 45%,五六十个发展中国家处于严重缺粮的危机之中。1974 年举行“世界粮食会议”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措施,加快了粮食生产的步伐,加之发达国家近年来采取“收缩生产”的政策, 到 1987 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比重提高到 51.7%。即使如此,如果同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改善生活的需要比较起来,粮食生产的增长仍然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当前的世界粮食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