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人类对环境问题普遍觉醒以来,尽管国际社会纷纷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并已取得一些成绩,但全球环境仍呈恶化趋势。在全球性环境污染的挑战面前, 人类是停止发展,保住环境,还是舍弃环境,只顾发展?这正是几十年来环境保护主义者争执不下、议论不休的问题。以著名的环境保护者、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物开创性地提出了“持续发展”思想, 从战略上为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探寻到最佳途径。
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后不久,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为
了研究自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全球环境保护问题的情况并为 1992 年将要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作好准备,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组织了由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牵头的 21 个国家的专家,到世界各地前后进行了 900 天的
考察、研究工作,于 1987 年 4 月由该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
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报告列举了自该委员会成立至报告发表的 900 天
里,世界上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环境事件:非洲干旱将 3500 万人置于危急之
中;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事件造成 2000 人死亡;墨西哥城液化气罐
爆炸使 1000 人遇难;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遍及欧洲;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汞冲泄到莱茵河,使数万条鱼被毒死;全球由于饮用水被污染和营养不良每年大约有6000 万人死于腹泻⋯⋯全球每年有600 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粮地变成无用的沙漠,有 1100 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报告告诫人们,如果人类不再反省自己的政策行为,这个世界的发展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也就是在这个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所谓“持续发展”,就是“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进行,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当前的需要”是建立在不破坏生态平衡条件下的消费标准和满足所有人的合理要求的标准之上的需要。发达国家无限制地掠夺破坏、浪费自然资源,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而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往往也造成环境退化。因此,应将满足贫穷者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的位置,应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就要求现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共同努力,尽量避免发生生态灾难,危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为了持续发展,人类须坚持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
-
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增加负担,只有坚持计划生育,适当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的增长同生态系统不断变化的生产潜力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
对森林、水产等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量限制在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之内是不会耗竭的。但多数可再生资源只能是复杂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考虑开发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时,必须确定可再生资源最高的持续开采量。
-
矿产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其耗竭速度以及对其再循环和节约使用量必须强调订出具体的标准,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的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耗竭,持续发展要求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度应尽可能减少到不妨碍未来的选择。
-
由于生物物种一旦灭绝就不能再生,动植物物种的丧失就会大大地限制未来世代的选择,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
持续发展要求不应损害支持地球上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地和生物。要把对自然资源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为环境与发展的统一提供了共同的基础。这种环境与发展的统一是所有国家的,无论是发达的富国还是发展中的穷国,为了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都必须时各自国内或是国际政策作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在政策的制定中确保经济增长牢固地建立在其生态基础之上,并确保这些基础受到保护和发展,使其能支持长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