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业与粮食的分离
目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这样的奇妙现象,那就是在这些国家粮食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却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这种农业与粮食分离的现象是这些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扩大的原因之一。
据资料介绍,在饥饿蔓延的苏丹,1982—1984 年粮食危机严重时期却增加了衣产品的出口,特别是棉花等的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在东部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之间的农业地带建有完备的灌溉网,棉花和甘蔗一片葱绿。与此相对,农民们在山间贫瘠的坡地上点种杂粮,既没有水又没有肥料,干旱使大地变得一片苍白。
饥饿国家农产品出口并不稀奇。据资料介绍在 1974 年的联合国资源大会上,作为受石油和粮食价格高涨影响最大而被指定为接受粮食援助最优先的40 个国家中,尽管国内的粮食情况日趋恶化,仍有 36 个国家向美国出口农产品。80 年代初,曾遭到非洲干旱严重危害的津巴布韦,烟草、棉花、大豆的出口量都有所增长。与此同时,却进口了 40 万吨的玉米。在其他受灾国, 干旱期间的花生和棉花等农产品出口量也都没有减少。
在作为美国汉堡包用牛肉生产基地的哥斯达黎加,国内的许多贵重热带雨林被辟为肉牛牧场。这个国家 1975—1985 年 10 年间的牛肉生产量增加了
1 倍,而本国国民每人每年的牛肉消费量则从 13.5 公斤减少到 8.5 公斤。
同样,洪都拉斯的牛肉生产增加了 2 倍,而消费量则从 5.4 公斤减少到 4.5 公斤。
造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从殖民地时代延续下来的依赖特定经济作物的单一文化。据资料介绍:1983 年在塞内加尔,耕地的一半
以上用于种植花生,而谷物则主要依赖进口;在斯里兰卡,红茶占出口量的1/3,优质农田全部闲来种植红茶,大米只能种在零散偏僻的薄地上;在毛里求斯,砂糖占出口量的 68%;在巴西,咖啡占出口量的 93%;在苏丹,外汇收入的 65%依靠棉花出口。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落后主要反映在粮食生产上,而经济作物的生产和技术大体与发达国家相当。
在这些国家经济作物大都由政府或大土地所有者经营,都与政府的特权阶层有联系。而且,出口作物的生产优先于国内需要的粮食生产。外汇长期不足的政府,奖励这样的出口作物的种植。然而,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初级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价格长期偏低。例如,据世界银行统计,1960 年时可可的国际价格是每公斤 2.05 美元,而到了 1985 年仅达 2.36 美元。考虑到这期间的
物价上涨,实际价格大大降低了。砂糖在这期间从每公斤 0.24 美元降低到
0.09 美元,橡胶从每公斤 293.4 美元降低到 96.75 美元,暴跌了 1/3。
为了用产量来补偿价格的低廉,便造成了进一步的盲目增产。在出现饥饿时,为了从国外购买粮食,又进而将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神经济作物,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在非洲的马里,1967 年以前的谷物生产为每年 6 万吨,基本上可以自给。后来耕地改种了花生和棉花,到了 80 年代谷物生产减少到 1 万吨,现在成了经常性的粮食对外依赖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单一化,不注重粮食生产造成农业与粮食分离的现象,是形成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