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投资机能分析

第一,要了解企业原有资金是如何使用的,企业新筹资金又是如何使用的。参见表 4.6。

表 4.6 中,无形资产指商标、专利等投资,战略投资指信息、教育、研究、福利、公共领域里的投资。

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要了解在各战略经营领域中的投资情况。参见表 4.7。

第二,资金使用效果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资金流的功能状态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企业整体的资金使用效果情况。在些基础上,要对各战略经营领域

的资金使用效果及重点投资项目,特别是固定资产(也称设备)投资效果进行分析。

表 4.6 资金占用表(一)

投资方向

原投资 额

(万元)

比例(%)

追加投 资额(万元)

比 例

(%)

投资 总额

(万元)

比例

%)

固定资产

机械设备

土地建筑

无形资产

对外投资

战略投资

流动资

原材料

半成品

产成品

应收货款

全部资

在途商品

现金

存款

总计

表 4.7 资占用表(二)

战略经营领域

SBA1

SBA2

投资项目

原投

( 资额万元

比 例

( %

追加投资额

( 万

元)

比例

(%

投资总额

(万元)

比例(%) 原

投资额

万 元)

比例

(%

追 加 投资额(万元)

比 例

(%)

投资总额

(万元)

固定资产

  1. 机械设备

  2. 土地建筑

  3. 无形资产

  4. 对外投资

  5. 战略投

小计

  1. 原材料

  2. 半成品

  3. 产成品

  4. 应收货款

  5. 在途商品

  6. 现金

  7. 存款

小计

合计

  1. 各战略经营领域的资金使用效果分析

这项分析包括对现有经营领域、资金使用实际效果的测量和对预期效果的测定。其核心指标是经营资产的税前息(支付利息、股息)前利润率。作这一分析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将企业全部资产划分为生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生产经营性资产。

  2. 将企业全部收入与支出划分为生产经营性和非生产经营性两类。

  3. 划分各战略经营领域占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4. 计算出各战略经营领域产出的税前息前利润。

这样,企业的全部资金利润分解为生产经营性资产的税前息前利润率和

企业非生产经营性资产的损益两大部分后,可做进一步分解。

这样分解后,各战略经营领域对企业整体的贡献就一目了然。其中突出问题则需要进一步研究。

  1. 设备投资效果分析

设备投资是资金运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投资效果如何,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发展。对设备投资收益性的分析、判断,可运用表 4.8 的方法。

表 4.8 设备投资经济性计算和经济效益判定标准

经济性计算的种类

经济效果的判定标准

静态的济性计

①费用比较计算(年度费用比较

下年度操作费用节约额

法)

下一年度增加的利润(元)

②利润比较计算(年度利润比较

资金回收期(年月)

法)

投资利润率(%)

③偿还计算(回收期法)

④收益性计算(投资利润率法)

动态的经济性

①资金价值计算(实际的现值法)

实际的现值(元)

计算

②收益性指数计算(现金收支率

收益性指数(指数)

法)

内部收益率(%)

③内部收益率计算(现金收支减价

年平均增加之利润及操作

费用节约额(元)

④年金计算(资金回收法)

在表 4.8 中分为静态的经济性计算和动态的经济性计算两类分析法。静态的经济性计算是对新购设备在短期内的经济效益所作的测定和分析,它有四个项目:

  1. 费用比较计算。这是把新设备在运转期间(一年)内发生的操作费用(劳务费、消耗费、维持费、修理费、动力费、保险费等)和原有设备的相应费用进行比较,得出能够节约的费用额,以有较多的节约额为合理。出现负值说明经济性不好。

  2. 利润比较计算。这是把新设备在运转期间(一年)内应该实现的利润和原有设备在一年内所实现的利润进行比较,其正的差额越好。出现负值则说明新设备投资不合理。

  3. 偿还计算。这是通过计算新购设备的投资回收期来分析新购设备经济性的一种方法。当计算结果和规定的投资回收期一致或低于规定值时,其经济性是好的,超过规定期限就表明经济性不好。

  4. 收益性计算。这是通过计算新购设备的投资回收率来分析新购设备经济性的一种方法。其判别标准是规定的投资利润率,即投资回收率。其值须等于或大于规定的投资利润率,低于规定值便表明经济性有问题。

动态的经济性计算,是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应用复利现值和年金现值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包括资本价值计算、收益性指数计算、内部收益率计算和年金计算四项内容。

用复利现值的方法来分析设备投资的经济性,是通过把新购设备发挥作用期间内每年所实现的利润或费用的节约额折合为现值,再计算它们的合计

数,求出作为现值总额的资本价值即设备投资所创造的价值,然后运用这个数值进行各种比较,分析设备投资的经济性。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可以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n Pt

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 = n

t=1

式中:t——设备发挥作用的年数(t=1,2,3,⋯n); i——贴现率;

Pt——第 t 年新购设备所创造的利润或新设备代替旧设备而带来的费用节约额。

这里,除了内部收益率计算以外,贴现率采用设备投资的目标利润率。以上公式对于分析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以合理化为目的或者以替代旧设备为目的的各类设投资的经济性都是适用的,但最适用于第一种情况。运用现值法来分析设备投资的经济性,具体采用以下四种计算方法:

  1. 资本价值计算。这是通过计算新购设备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价值(

    资本价值)与投资额之间的差额来判断和分析设备投资经济性的一种办法。这个差额是实际的现值。其计算公式为:

实际的差额现值=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设备投资额

如果实际的差额现值表现为正值,说明该设备投资能达到目标利润率, 因此是合理的;这个数值越大,表示投备投资的收益性越高,因此是有利的。反之。此值若为负数则表示经济性差。

  1. 收益性指数计算。这是通过收益性指数来分析设备投资经济性的一种方法。收益性指数是用设备投资所需金额去除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所得的商,其公式为:

收益性指数 = 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

设备投资所需金额

如果收益性指数为 1,则该设备投资能实现目标利润率,因而是合理的; 在 1 之上,则可判断为有利。

  1. 内部收益率计算。这是通过计算内部收益率来分析设备投资经济性的一种方法。内部收益率是指新购设备的资本价值和设备所需投资额相等时的贴现率。其公式为:

内部收益率 = r + Pa (rb - ra ) ×100%

Pa - Pb

式中:ra——实际的差额现值为正值时的贴现率; rb——实际的差额现值为负值时的贴现率; Pa——贴现率为 ra 时的实际差额现值; Pb——贴现率为 rb 时的实际差额现值。

如果新购设备的内部收益率和规定的目标利润率一致,表明这一设备投资是合理的;在目标利润率之上,则表明有利;在目标利润率之下,则可判定经济性较差。

  1. 年金计算。年金指定期等额支付或收回的资金。这里所应用的年金计算方法,是通过计算新购设备在发挥作用期

内应实现的利润或应节约的操作费用的年平均金额,来分析设备投资的经济性。其计算公式为:

新购设备的年平均利润=资本价值×资本回收率-年平均资本费用

式中:资本回收率可查资本回收率表;年平均资本费用是设备投资额和操作费用之和的平均值。

新购设备年平均操作费用节约额的计算公式与上式相

同。如果年平均利润和平均操作费用节约额与目标利润和目标平均操作费用节约额一致,说明其是合理的;若超过了标准值,则表示有利;低于标准值,就说明设备投资的经济性差。

上述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也可仿照资金筹措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一个综合性的结论。

从主要设备投资项目效果的分析结果中,不仅可以评价设备投资效益的好坏,也可以看出设备投资可行性研究的质量。

第三,企业投资工作分析。资金使用的效益不可避免地会受企业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升,投资需用量增大;经济紧缩政策之下,某些项目不得不中途停止,或难以筹集到预计资金;等等。但是,企业毕竟掌握使用资金的主动权。资金使用效果不好,要首先分析企业投资工作存在的问题。

投资工作的任务首先是指出:从战略的角度,资金用在哪些方面是必须的;用在哪些方面是最有利的,同时伴随什么风险;为形成战略优势,资金的需要总量和追加量是多少;什么时候需要;企业所能承担的最大资金费用是多少;企业应该从哪些领域撤出资金。

这项工作做得好,筹资工作才有可靠的依据。分析投资工作可以着重以下几点:

1.投资方向分析

在决定是否向某个战略经营领域或某个具体项目投资时,企业是否认真分析了以下方面:

  1. 效益性。包括投资利润率(以现值计算)和投资回收期。

  2. 可转换性。包括:阶段性,即将整个项目分段实现,并取得阶段效益的条件;灵活性,即具有多功能,并有改善功能的可能;转让性,即必要时可以撤资转让,并且不影响企业其他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3. 风险性。包括:技术风险,即衡量适应新技术的条件和该技术老化的速度;商业风险,即该项目在企业可支配资金中所占的份量,以及相对于财力的可接受性。

  4. 机遇性。包括: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在无其他选择可能的条件下,采用该项目的必要。

  5. 关键性。即该投资项目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协同性,与形成并强化某战略经营领域中的战略优势是否有密切关系。

  6. 限制性。即企业筹资能力的有限性对实现项目的限制。2.投资需要量分析

在分析投资需要量时,企业否作了静态和动态考虑:

  1. 资金总需要;

  2. 已有的自有资金、长期贷款、短期贷款;

  3. 企业的税前息前利润;

  4. 企业已有长期贷款的利息和企业需筹资金的费用;

  5. 在此基础上,确定需筹资金额,及其长期、中期、短期资金的比重;

  6. 是否作了适当的风险储备。

综合以上情况,咨询人员应能对企业投资机能的状况、优势和劣势、主要问题作出判断。

企业资金筹措与使用业务工作中的问题还需要到资金管理中去找更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