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伊德
十七世纪末年,有人提出了一个新假说,它调和了那种认为一切“图案化的岩石”都是大自然令人惊叹的造化的观点和那种认为它们包含活有机体的真正遗骸的观点。这个假说是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学院管理人爱德华·卢伊德(1660—1709)提出来的。他是在作为他的《英国岩石系》(Lithophylacium Britannicum)一书的附录的一封信中或者一篇于 1698 年发表的关于英国图案化岩石的论文中提出的。这封信是写给约翰·雷的,雷把这封信的英文本
(由卢伊德自己译)收入他的《物理一神学讲演》 ( Physico- TheologicalDiscourses)(在讲演 II《论“大洪水”》里)。下面关于这个假说的陈述即取自该书。“简言之,我想象它们可能部分地起因于鱼卵在‘大洪水’时落入土地的缝隙和其他孔道之中;因此,我们从陆棚或者岩层、土地等处⋯⋯取得了它们;我还认为我们值得探究一下:究竟从海洋升起、以雨和雾等等形式降下来渗入土地里面而达到达里所要求之深度的那些喷气可能并非来自 seminium[精液],还是海洋动物的卵子如此充满⋯⋯ animalcula[微生物](以及它们的单独的和独特的部分),以致产生这些海洋动物体。⋯⋯鉴于我们发现矿物树叶和树枝大都是蕨类和类似植物的叶子⋯⋯它们的种子很容易被雨水冲到这里所需要的深度,因此我还想象,这些矿物树叶和树枝可能也产生于上述起源”(第四版,1732 年,pp.190f.)。这种用生殖水汽来解释山岭中所存在的海洋化石等等的思想,甚至在十八世纪仍得到支持。
结晶学:(368)胡克和巴塞林那斯
胡克的《显微术》(1665 年)中有对晶体的最早说明。他观察到微小石英晶体沿雄石空穴排列的规则性。按照胡克的意见,这些晶体由球状体构成。
不久以后,伊拉斯姆斯·巴塞林那斯(1625—98)发表了他研究晶体的成果
(Experimenta crystalli slandicidisdiaclastici, Copenhagen,1669), 注意到冰洲石即方解石晶体的双折射和长菱形解理。他测定了冰洲石小面所形成的角度,估计它们为 101°和 79°。他观察到,在透过冰洲石看到的两个像中,有一个像当冰洲石转动时位置发生变化,而另一个像保持不动;而且当沿某个方向透过冰洲石观察时,只有一个像可以看到。他还表明,双像不是反射的结果,其中一个像是寻常折射形成的,另一个像则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特殊折射引起的。(后来惠更斯把这种现象归因于构成晶体的微粒之球体形状。见第六章。)巴塞林那斯还研究了冰洲石的各种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他发现,当用布摩擦时,它吸引轻的稻草屑等物,一如玻琅那样;当浸在水里时,它逐渐失去其光滑性;当硝酸作用于它时,它产生气泡;在强热的作用下,它变成石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