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特

马里奥特的物理学论文里有一篇即《论颜色的本性》(Traitede la nature des couleurs)(1686 年)是专门关于光现象的,他在文中描述了用棱镜做的实验,批评了牛顿的颜色理论和笛卡尔对光作的力学解释。他对大气光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释了偶而(272)可以在太阳和月亮周围看到的晕以及幻日和幻月。马里奥特从笛卡尔的一些见解得到启发而提出他关于角半径二十三度的晕之产生的理论,这理论本身基本上就是今天所公认的理论。作为解释晕这个现象的根据,他假设在大气的上部区域里,有时会形成微小的棱柱状冰晶,悬浮在空中。落在这些冰晶上面的光线经受双折射,那些以最小偏移通过冰晶的光线就是形成晕的光。这种证明方法多少有点象笛卡尔解释虹霓时所用的方法。这些冰针晶有一切可能的取向,但必定总是有数目足够多的冰针晶,它们的轴垂直于连结观察者眼睛和太阳或月亮的连线。根据这个位置计算出所产生的晕的观察角半径为 23”。

在光学方面,1666 年他向巴黎科学院报告了眼睛有“盲点”这一卓越发现。他介绍了他怎样在解剖人和动物的眼睛时,常常观察到视神经不是正对着瞳孔地进入眼球,而是于人眼里在高很多的地方进入,并且更朝向鼻子。为了观察当光正好落在视神经上时发生的情形,马里奥特把一个小的白纸盘放在一个黑屏上,位置约与他的眼睛齐高。然后他又把一个直径约四英寸的第二个纸盘放在第一个右边约二英尺的地方,但略低一些。他用右眼盯住第一个纸盘,闭上左眼。当逐渐离开屏向后退时,他发现,在大约九英尺的距离处,第二个纸盘从视野中消失了,虽然它周围的东西仍旧全都可以看见; 而如果稍微移动一下右眼,便又看见这个纸盘。当他改变他同屏的距离以及

两个纸盘的间距,但保持同样的比例时,他获得相同的效应。而且,当他用白底上的黑纸盘时,以及用左眼做相应的实验时,情形还都是这样。因此他相信,这现象是视神经的一个缺点所造成的,视神经对在它进入视网膜的地方的光不灵敏。马里奥特的实验引起很大轰动,1668 年皇家学会在国王面前重做了这个实验。然而,这个发现导致马里奥特得出错误的结论:视觉部不是视网膜,而是在下面的脉络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