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知”与“懂”的统一

山东省李炳磊

思想政治课既不是单纯的智育课,也不是单纯的德育课,它是一门智育和德育相统一的特殊课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不仅有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而且还有“知”与“情”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一般地说,学习马列主义知识,理论是前提、是基础,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根本、是宗旨。它们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如俗话所说的“通情达理”。只有真正地通了情,才能很好地达理。同样,也只有深入地认识了解,才能深深地触动情。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

第一,这一特点体现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例如,初中一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每一课都是在讲述品质、道理的同时,列举具体形象的道德榜样、生动感人的事迹,并暴露批评那些坏人坏事和不道德的行为。这样说理叙事或树人议理,即使学生增添了道德意识,明确了是非界限,不培养了他们的爱憎情感。又如,在初中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真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懂得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又在情感上激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憎恨,同时也产生了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热爱、向往和坚定的信念。

第二,这一特点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情理交融中,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识水平。认识活动是情感产生的基础,对客观事物无所认识,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且, 没有正确认识的情感也只能是感情冲动。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 用精辟、深刻的理论去吸引学生,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的叙述融为一体,把教材内容本身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出来,就可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

第三,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对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给予特别的重视,充分认识情感的作用。

首先,情感是学生认识过程的一种催化剂,它能引起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深深懂得如何利用学生的情感基础,巧妙设计,以情激趣。相反,那种长篇大套的讲述、苍白的分析、呆板的提问,只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情感遏制。

其次,情感是启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学效果如何,要看教师的讲课是否打动学生的心,教师的理论能否被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作为主导的方面,其情感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说,教师的情感素养越好,学生的情感就越热烈,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

再次,情感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关键。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由知到行的转变是最根本的转变,情感在这个转变中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意义就在于使学生把认识变为行动,又在行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综上所述,“知”与“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紧密相联,它们之间

互相联结、互相促进、互相转化,它们之间是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辩证统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