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块绊脚石:被误解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妈妈的话可能有一些道理,只不过她所指的,或许是 50 年代的高中男生吧!事实上,我们从封闭的象牙塔过渡到大庭广众的会议室, 多少会降低一些冲动。

不过,温暖、开放而友善的态度仍有被曲解成“性暗示”的危险。这类的误解,对女性的伤害尤大。碰碰手臂、表示了解的简单手势,都可能被误

解为有“性”趣的意思。

虽然如此,母亲的警告仍然有些夸大。我们不能带着这种观念社交,认为每位异性都像饿狼般,随时准备猛扑过来——唯有认清自己的动机,学习如何自处,并在练习时多加留心,才是适应的对应之道。

以上这五大绊脚石是阻止我们打入人群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为人忽视的原因,可能阻碍我们自由自在地穿梭在各种场合,这与自尊和自信息息相关。在这方面缺乏信心的人,常会自我设限,错失了认识新朋友,与别人轻松交谈的机会。

在《与自己交谈》一书中,美国的巴特勒博士提到“自我对话”的概念。这指的是我们常在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说话。类似的对话,有其正面的积极意义,但也可能因而产生负面消极的行为。如果能化消极为积极,“自我对话”可让我们毕生受益无穷。

这里有一些消极的自我对话的例子,可能在你与人交往时发生:

·我不善言辞,而且一向如此。

·根本没什么有趣或重要的事好说嘛!多说只是多丢脸罢了。我看我最好还是保持沉默为妙。

·大家干嘛要听我说话?这些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花几分钟时间,把这些消极的自言自语写下来,然后再把这些话重写一遍,赋予它们正确的意义。例如,刚才的话可以写成:

·我喜欢试着认识新朋友,并且在多次尝试后渐有进步。多学会一种新技巧,让我觉得很开心。

·我希望开放自己,接近他人。我所拥有最珍贵的礼物,便是我自己。当我开放心胸,以诚待人时,不管是自己或他人,都会无限欢欣。

·每一个人都忙,但是,大家也都喜欢与别人常保持联系。我看重自己, 也相信自己会受欢迎。放开自我,走向人群,是人人都欢迎的交往方式。

任何形式的改变,即使于己有益,仍然是令人不敢掉以轻心的冒险。搬离老家,换一处更好的居住环境,总不免令人伤感。远离了虽老却熟悉的生活方式,踏入另一段新里程,不论这样的改变有多么美妙——结婚、拓展事业、搬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都市、换工作——总是夹杂着些许不安。

对大多数人来说,打入人群也是种改变。但是,放开心情,融人人群, 这个险却值得冒!如果我们尝试成功,感觉便如赚进百万大钞那般美好。但是,如果容许自己让消极的想法占上风,说服自己不要冒险,那些绊脚石便会真正绊住自己。

回想一下:有多少次机会,你看见眼熟的人,却因为怕认错人而不敢上前去打招呼?其实,错了又怎么样!最坏的情况,只不过是那个人告诉你, 你认错了;而你却因此又多认识了个新朋友,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有人可以给你勇气,让你勇于向陌生人介绍自己。不过,有些人会对你的行为表现出特别赞赏的态度。

有一个激发士气的办法,便是问问自己:“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 令人诧异的是,人们最深的恐惧,通常都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妙的是,所想象的“惨剧”多半不会发生——就算发生了,我们仍旧能“活得下去”。

冒险虽然的确有些风险,但多半是值得的。这也许是个老掉牙的俗话, 但“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确说得不错。

“我觉得最坏的情况可能是那个人不喜欢我,甚至笑我。如果真是这样, 那又怎样!还有那么多人在这里,总会有人喜欢我吧!有了这样的觉悟后, 我更有信心,一试再试。现在,这样的尝试已经容易得多了。”这是旅行专家莉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