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兼顾知进退——谈如何向上司提出要求

在与上司的工作交往中,难免会有工作上乃至个人事项上的某种问题、困难,需要向上司提出来,请求上司帮助解决。这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只要不是无理的、非分的要求,不是闹个人主义,向上司提出来都是可以的, 不会影响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上司也有责任帮助部属解决。但在提出要求时,

部属应讲求原则,注意策略,掌握分寸,以求取得最佳效应。

向上司提出要求,既可以在正式场合,又可以在非正式场合;既可以协商式,又可以打招呼式;既可以坦诚表达,又可以含蓄请求。但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均应在方法与艺术上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认知和评价自我

杰勒德·I·尼尔伦柏格说过:“自知才能知人。”中国也有句名言,叫“人贵有自知之明”。正确进行自我认识和评价,这是向上司提出要求并可能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

我们知道,提出要求,作为部属向上司的一种信息交流,实际上是部属向上司表达期望和寻求满足。而这种期望是否合理并获得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能否对自己进行正确认知和评价。一个人若能够正确认知和评价自己,对上司的要求就会适合于上司的情况,提出的条件就容易为上司所接受。相反,若对自己认知和估价过高,就会强调个人或小集团利益过重,超越了上司的接受能力,使要求隐入危机和僵局。过低评价自己,应该大胆交涉的问题没交涉,应该提出的要求没提出,应该争取到的合理合法利益没争取到, 这也不好。可见,过高或过低认知和评价自己,都不利于维护和发展良好的上司与部属关系。

二、正确认知和把握上司

正确认知和把握上司,努力做到对上司心中有数,这是提出合理要求并得到满足的又一基本条件。对于上司对你所谈内容的可能接受程度,对于上司管理方式、思维方式、行动路子和心理倾向,以至上司过去和现在的简单经历,都应有个大致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可达性, 从而取得理想效果。

正确认知和把握上司与正确认知和把握自己的途径基本相同:一是要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分析和认识上司;二是要依靠他人来帮助和加强自己对于上司的认识;三是要从变化和发展中去认识和把握上司。

三、要兼顾双方需要

杰勒德·I·尼尔伦柏格曾说过:“一场成功的谈判,每一方都是胜者。” 提出要求实际上也是一种谈判。因此,作为部属,就必须在维护自己需要的同时,充分兼顾到上司的需要和处境,这样才能使自己向上司提出的要求富有成效,取得公正合理的结果。上司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条:一是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维持和发展法定权力的需要。部属向上司所提要求,一旦危及上司的这两种需要,必然要引起上司的极大反感和反对。有的人与上司交涉问题,只知维护自己需要,从不顾及上司的需要,这是往往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扫除这一障碍,在与上司商讨各类问题时, 维护自己的需要,但不以损害上司的需要为前提。尊重自己同时也尊重上司, 这样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气氛,相互建立起信任,使得上司对自己以诚相待, 认真地、通情达理地考虑你的要求。

四、要把握所提要求的性质

向上司提出要求、商讨问题,从性质上划分,又有积极或消极之分。所谓积极性质,是指从建设性目的出发,把向上司提出要求看作是一项合作的事业,是为了在合作的基础上搞好工作。所谓消极性质,是指从破坏性目的出发,对上司出口不逊,牢骚指责,甚至加以谩骂和要挟,企图以此来达到要求的目标。一般说来,采取积极性质的谈话,易使上司接受,从而达到所

提要求的目的;采取破坏性质的行为,不易被上司所接受,往往使提要求者自食苦果。因此,向上司提要求,一定要坚持积极性质的,防止和克服消极性质的。

五、要把握所提要求的度量界限

所提要求的度量界限,在这里是指部属向上司提出要求时,是向良性发展或向恶性发展的分界线、临界点。我们知道,提出要求,作为一种具有双向发展可能性的行为过程,既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这里关键是决定于一定的量度界限。一旦越过临界点,就会走向反面。有的人以为对上司提的要求越高越好,条件越严越好,已经接近临界点却仍然不能警觉,这样往往使双方的交谈急剧产生恶性反应。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见好就收”,不可一味加码。

把握住所提要求的度量界限,取决于许多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上司满足你所提要求的承担能力。若上司承担能力强,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2)上司对你所提问题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若上司的认识比较明确又比较重视,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

(3)上司对你的了解程度和关系密切程度。若上司对你了解深刻,关系密切, 这个界限就相对宽些,反之则会窄些。

此外,时机选择、上司性格和情绪等等,也是影响度量界限宽窄的条件。六、要掌握语言技巧

向上司提出要求,实际上是语言的交流、沟通、辩解和说服。因此,掌握语言技巧,十分重要。

(一)语言要适量。

该说的话要说得充分,不该说的话最好不说。例如,向上司提出关于晋升职称的要求,只可客观地介绍自己各个方面的有关情况,切不可因自己教学或科研某一方面较强,而只强调自己的这个方面。否则,上司就会感到你另有目的。

(二)语言要明确。

有的人与上司打交道,往往好摆“迷魂阵”,把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掩盖在模棱两可的语言中,用含混话、委婉词来与上司周旋,使上司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效果往往不佳。而正确的做法是,删去一切不必要的修饰, 直接了当、简短明确地表示意愿和要求,使上司很快把握住你的思路和要求。这样效果往往会更好。

(三)要杜绝闹情绪、讲气话

有的人本来与上司心存芥蒂,却又有话不得好说,含沙射影,旁敲侧击, 敲打上司。这样往往使自己与上司的情绪更加对立,不利达到目的。

(四)接受上司的正确批评和意见。

在谈话过程中,上司有时要对你所提观点或意见提出批评或指正。只要这些批评和意见是正确的,作为部属就应接受,切不可强词夺理,因执己见。即使有出入,也要心平气和地解释。

七、要恰当地选择时机

时机选择是否得当,对于所提要求可能满足的效果也起一定影响。中国有两句俗语,叫做“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愉快好办事”。就是说精神状态如何对办成事情是有一定影响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情绪有高涨期,也有低落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期时,思维呈现封闭状态,心

理具有逆反性。在这时候,别人与他交涉问题,往往不容易成功。当人的情绪处于高涨期时,思维呈现开放状态,心理具有较大可容性。在这时期,则往往更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要求。因此,我们向上司提出要求,一般应选择在其心境好、情绪高的时候,而不宜选择在其工作繁忙,或工作碰到麻烦以及遇到其它不高兴、不愉快的事的时候。

八、必要时通过第三者

通过第三者,又可叫做选用代理人。培根在《论谈判》一文中说过,对于有些事情,“与其本人出面交涉,不若假手于第三者。”我们知道,并不是什么话都可以对上司谈的,往往存在着某些禁区。如有些事情需要再向上司提出,却又怕碰钉子,或难以启齿。这时可另找一个中间人代替自己进行, 吹吹风,过过话。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者能够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把你与上司连接起来,从而使你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向上司当面提出要求,以及怎样提出要求。